張田
名叫“二店”的副食店
在祿米倉胡同的西口有一家副食店,人們都叫它二店,為什么叫二店呢?沒人仔細研究過,但我覺得它和路南趙堂子胡同西口的那家副食店有關,因為它叫一店,從名字上看,它們就像鄰居家的老大和老二一樣,應該是所屬權一樣的兄弟店鋪。這兩家副食店,我都去過。一店好像比二店大些,東西多些,但因為離著家遠,所以最常去的還是二店。二店的經營范圍要比小鋪兒全得多,除了油、鹽、醬、醋、咸菜、掛面、煙酒、肥皂外,還出售鮮魚、鮮肉、時令果蔬等。我跟媽媽去二店主要就是買肉、買魚和買各種調料。上世紀80年代末市場已經逐步開放了,靠西的半條祿米巷都變成了自由市場,各種蔬菜、水果在市場上就已經能夠買到,這也不得不讓二店增加了更多商品。不知何時二店的門口多了一個賣美式炸雞的小攤,一個大大的玻璃罩里擺放著一只只炸得色澤金黃的大雞腿,在燈光的照射下,雞腿顯得更加焦脆蓬松,尤其是剛出鍋時,炸雞的香氣四處飄散,觸動著來往行人的味覺。
我每次從二店門口經過都能看到為了買炸雞腿而排成的長隊,記得當時好像是5元一個。這種雞腿的味道香脆可口外焦里嫩,而且比剛進入北京的肯德基要便宜不少,一時間滿北京城到處都是這種賣炸雞腿的小攤兒,直到現在不少80后仍然對它的味道念念不忘。后來二店又添了酸奶、冰棍、冰激凌、可口可樂等冷飲和一些百貨用品,但那時候我還是上學的窮學生,手里又沒有多余的零錢,因此很少去二店買零食吃。2000年我搬走的時候,二店已經改名叫奧士凱超市,簇新的招牌在陽光下發出金屬的光澤,綠底白字又鮮艷又明亮,奧士凱多洋氣、多正式的一個大名,但附近的老街坊仍親切地叫它二店。
百貨店與護膚品
在祿米倉西口的南面是一家小百貨店,店的名字不知道叫什么,但它的位置就在24路祿米倉站牌的后面,每次坐24路公交車之前,媽媽都要帶我到這里轉轉,因此我對這家小店的記憶非常清晰。這家店的面積不大,只一間,各種百貨商品把屋子填得滿滿的。別看它規模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什么搪瓷缸子、暖水瓶、洗臉盆、飯盒、飯盆、各色花布、秋衣秋褲、大手電、白球鞋、洗頭水、擦臉油、針頭線腦等,日常所需的百貨都能在這里買到。
小時候最喜歡到這兒來買東西,那些花花綠綠的商品總能吸引我的目光,漂亮的花布、形狀各異的扣子、帶小點或小花的秋衣秋褲,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那些帶著各種好聞味道的化妝品。我記得在靠墻的貨柜里擺放的都是當時比較高級一點的化妝品,有大寶、奧琪增白粉蜜、鳳凰SOD蜜、霞飛、安安洗面奶、蜂花洗頭水等,而擺在透明大玻璃柜臺里的都是一般的化妝品,有友誼、萬紫千紅、寶貝、郁美凈、蛤蜊油和一些袋裝的雪花膏。寶貝是一款專門為孩子設計的擦臉油,既保濕又不刺激,粉色的膏體發出淡淡的香氣,雖然東西很好,但它的包裝卻非常簡易,外面是一個紙盒,里面是一個塑料袋。外面的紙盒上印著一個笑瞇瞇的胖嬰兒,里面的塑料袋上則印著一個梳著兩個小辮的漂亮小姑娘,這種包裝風格現在看來非常的80年代。也許是用的時間久了,我無論如何都對那個笑瞇瞇的胖嬰兒提不起好感,覺得它非常難用,而媽媽梳妝臺上的那瓶有著金蓋子的奧琪增白粉蜜才一直是我的夢想。那小小的白色瓷瓶里,裝著有花一樣味道的白色的膏體,抹在臉上又香又白,不知道比寶貝高檔多少。平時媽媽都不讓我用,一次趁媽媽出門,我偷偷摳了一大塊抹在臉上,誰知道那白色的膏體不像奶油一樣順滑,而像刷墻的大白非常的難涂,整張臉就像一面剛刷的新墻,慘白慘白的,對著鏡子一瞧,像極了咱們京劇舞臺上的曹操。還沒等我把“大白”洗下去,媽媽就回家了,她看著我那白到疹人的臉時,我心里直打鼓,想著今天就是不挨打也得被訓一頓,沒想到媽媽卻說:“女兒長大了,知道愛美了,明兒個給你買瓶鳳凰去,這瓶增白粉蜜被你摳去半瓶,你能不白嗎?”沒想到我的大白臉,不但沒讓我挨呲兒,反而還換回來我人生中第一瓶“高級”擦臉油
鳳凰增白霜,我心里別提多美了,頂著半天的這張“曹操臉”,值了!
不知道何時,小鋪兒、副食店、小百貨店都已成了昨天的故事,它們在改革的浪潮中慢慢地被一家家大型綜合超市所代替。超市里的貨物齊全、品種豐富,只要去一趟就能把所需的物品全采購回來,既省時又省力,因此超市才能形成今天蓬勃發展遍地開花的景象。每個大中型的小區附近也都會開有一、二家大中型超市。而小鋪兒、副食店、小百貨店在北京是越來越少,成為珍稀品種,不少報紙都刊登過今日北京最后那幾家副食店、百貨店的近況,雖然有不少老年人,80后及90后專程到那里去看,但還是買東西的人少,懷舊的人多,帶著一種惋惜、無奈的悲壯,走進即將失去的記憶……這些殘存的“老店”,它們的經營狀況依舊非常艱難。熟悉的算盤,兒時用過的商品,一口京片子的問候,都能勾起人們對兒時的美好回憶,雖然這些老店不知還能維持多久,但我很懷念它們!
(編輯·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