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敏
摘 要:幼兒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游戲教學模式是幼兒教育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能夠積極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的動作發展與其心理、生理、個性品質等都有很大關系,控制性動作培養是幼兒教育過程中的重點。本文對球類游戲活動對4-5歲幼兒的控制性動作的影響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提高幼兒教學水平。
關鍵詞:球類游戲活動 4-5歲幼兒 控制性動作
引言
人的基本動作包括控制性動作、非控制性動作和移動性動作,其中控制性動作在幼兒活動中占的比重最大,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學習、運動、競賽等都有緊密聯系。在4-5歲幼兒成長期間,應該要重視相關動作技能的學習以及練習,從而不斷培養幼兒的協同能力,促進幼兒實現全面發展。幼兒的個性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玩游戲,而且善于模仿,能夠對各種運動技能進行學習,球類游戲運動可以作為幼兒控制性動作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不斷培養幼兒的協同能力、動作能力。
一、幼兒游戲教育的作用和現狀
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是開發幼兒智力的重要方法,可以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幼兒也可以在游戲活動中調動自己的情緒,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是一種十分常用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合作能力、動作控制能力等。游戲教育就可以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但是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游戲的開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游戲設計不合理,教師在游戲教學過程中占有主要地位,將各種游戲設計完成之后再告訴幼兒游戲的規則,幼兒只需要按照教師的指令完成游戲即可,這種教學模式中,幼兒的創新思維以及想象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因此導致幼兒游戲教學沒有達到相應的目標。再比如在幼兒游戲教學過程中,對幼兒的接受能力考慮不足,設計的游戲超出幼兒的理解和認知能力范圍,因此導致幼兒在游戲學習過程中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只是將游戲當做一個娛樂項目,沒有真正發揮出游戲教學的作用。在幼兒游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游戲教育的重要性,將游戲教育與幼兒的控制性動作培養結合起來,不僅發揮游戲的娛樂性,還要充分發揮其教育性。
二、球類游戲活動對幼兒的控制性動作的影響
為了了解球類游戲運動對幼兒的控制性動作的影響,某幼兒園選擇30名幼兒進行為期10周的實驗,經過實驗之后再次對幼兒的控制性動作水平進行測試,其測試的內容包括原地拍球、踢球、雙手接球、固定擊球、上手投球和地滾球等,不同的動作反映出幼兒對物體的控制能力,例如拍球動作反映出其拍球的技能,踢球反映出踢球的技能。
(一)對幼兒的拍球能力的影響
通過球類游戲活動可以對幼兒的拍球能力進行提升,提高拍球過程中的準確性,與拍球運動相關的球類游戲活動有拍拍球寶寶、拍球國王、搶圈中球、花樣拍球、看誰先回家等,是根據園地拍球動作的測試標準來設置的,符合4-5歲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加上教師的專業指點與幼兒的模仿學習,然后在各種活動和競賽中進行練習,可以提高幼兒對拍球的熟悉程度,提高其拍球動作水平。經過長期練習之后可以幫助幼兒達到用手指運球和連續拍球4次腳不移動的標準。
(二)對踢球動作的影響
踢球也是球類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踢球的要求是快速、準確,同時要連續助跑接近球,用腳背或腳內側踢球。根據踢球動作的標準,對4-5歲幼兒進行培養和鍛煉,可以使得幼兒更好地掌握踢球動作的要點和規律,從而提高其踢球控制能力。在踢球動作培養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夾球跳、聽話的球球、你傳我接、小熊運南瓜等游戲活動的應用,這些活動能夠對幼兒的下肢協調性進行培養,使得幼兒不斷控制身體穩定性。在進行訓練之前,教師首先要做好示范,對一些重點動作進行講解,同時要循序漸進地提高幼兒的快速踢球和連續助跑能力。經過游戲活動之后,幼兒的穩定性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能夠控制身體的平衡與穩定,而沒有經過訓練的學生則下肢力量不足,平衡性也不夠高。
(三)對雙手接球動作的影響
雙手接球也是球類運動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對幼兒進行測試的方法是讓接球者與發球者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接球者要雙手接住傳過來的球。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接球者與傳球者之間的距離,通過實驗發現,幼兒的雙手接球能力有了顯著提升,接球的間隔距離也增加。雙手接球也是一個需要全身協調控制的動作,在準備接球的時候雙臂要彎曲伸于體前,然后雙臂主動向前伸出接住來球,并且只能用手接住球,這些標準都滿足4-5歲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在選擇實驗道具的時候不能選擇體積太大的球,空中拋接球、迎面傳接球、小猴滾球過隧道等都是鍛煉幼兒的雙手接球能力的常見游戲形式。很多幼兒由于沒有接受過系統性訓練,當看到球朝著自己拋過來時不知道主動向前伸手進行接球,有的還會用手臂和身體進行抱球。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對幼兒進行全面培養,教師要做好示范和引導,對幼兒在接球過程中出現的不規范動作和行為進行糾正,從而不斷提高幼兒的手臂力量,能夠完成雙手接球的任務目標。
(四)對擊固定球動作的影響
擊固定球動作的基本要點是優勢手在上,非優勢手在下握住球棒,兩腳之間要保持平行,擊球的時候肩部和臀部都要轉動,重心要前移,確保球棒擊到球。擊固定球對幼兒的全身協調性的要求也比較高,趕小球、送小羊回羊圈、比比誰最遠、打老鼠等都是擊固定球運動技能培養過程中的常見活動形式,可以發展幼兒的上肢肌肉力量,并且對幼兒的全身協調性進行培養。通過實驗還可以幫助幼兒學會轉移重心,轉動肩膀和臀部。
結語
綜上所述,4-5歲正是幼兒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幼兒對外界的好奇心較重,學習和模仿能力較強,在該時期要加強對幼兒的控制性能力的培養。游戲教育是幼兒園教育過程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球類游戲運動在幼兒控制性動作的培養過程中有重要意義,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設置球類游戲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對幼兒的控制性動作進行培養,使得幼兒的協調性和身體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紅露.球類游戲活動對4-5歲幼兒控制性動作發展影響的實驗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6.
[2]桂聰.球類游戲對5-6歲幼兒體能指標的影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3]衡崇玲.淺談體育游戲在幼兒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讀書文摘,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