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龍,李珍珍
(1.南昌大學 廉政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1;2.南昌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從網絡反腐到大數據反腐:基于信息流建構的反腐模式創新
彭文龍1,李珍珍2
(1.南昌大學 廉政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1;2.南昌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1)
信息及其流動過程是網絡反腐模式與大數據反腐模式共同的核心要素。從信息流視角看,網絡反腐模式在舉報者的信息源、政府信息處置與分析等方面存在著難以逾越的發展困境。大數據反腐模式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在信息源、信息處置流程、相關性分析與預測等方面實現了信息流建構的根本性變革,是對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網絡反腐模式的創新與超越。當前深入推動大數據反腐模式創新需要進一步打通信息節點,保障公民與政府信息獲取的數量,提高政府信息處理的技術能力,推進大數據反腐制度化建設,實現大數據與反腐實踐的深度融合。
反腐模式;網絡反腐;大數據反腐;信息流建構
“2008年由于發生了一系列網絡反腐事件,網絡反腐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研究成果逐漸豐富”[1],但是“關于網絡反腐的研究大部分是從行政管理學、傳播學、政治學的視角進行研究”,“研究視角比較狹隘、方法單一,須引入多視角、多方法展開深入研究”,如“從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網絡傳播學等多學科視角加以綜合研究”[1]。“2014年以來大數據在國家治理與反腐敗等層面的應用研究逐漸展開”[2]。目前對大數據反腐的研究主要是從行政管理的視角研究其理論意義,并逐步建構大數據反腐的技術模型。作為兩種不同的反腐模式,網絡反腐與大數據反腐具有相同的核心要素:信息及其流動過程。“網絡反腐的實質是網絡上腐敗信息的傳輸與處置,即社會公眾(網民、媒體等)的信息輸出與政府信息輸入及其互動模式。因此,可以從信息流角度來分析網絡反腐的運行機制及其轉變”[3]。大數據反腐則是著重于信息的收集、挖掘與開發利用。因而,從信息的收集、傳遞、處理、儲存、檢索、分析、聚合、利用等流程即信息流的角度,檢視網絡反腐與大數據反腐,二者都不外乎是信息流在整個反腐流程中通過一定的渠道在不同的流程點發揮不同的作用,信息不管對于網絡反腐而言,還是對于大數據反腐而言,都是其源頭,有了信息才能保持反腐流程的繼續。同時,通過對網絡反腐與大數據反腐信息流建構的研究,可以更加可視化地分析這兩者及其信息流在每個節點上可能面臨的困境,也便于總結經驗、界定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網絡反腐是以社會為主體主動建構的依托網絡技術和網絡平臺,對現實中公職人員、政府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從而促使其廉政守法的一種手段和方法。[4]網絡反腐發揮影響力的開端是2003年被稱為“中國輿論監督第一人”的李新德創建“中國輿論監督網”,并因2004年“下跪副市長丑行錄”[5]這篇文章的首次發表從而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此后,隨著一些反腐網站與網絡舉報平臺的逐步建立,逐漸形成了初期的以民間主體為主導的網絡反腐行為模式及后期的以公共管理主體為主導的網絡反腐行為模式。
1.民間主體主導下的網絡反腐。在此階段,民間主體主動發揮其作用,而公共管理主體則被動發揮其作用,整體行為模式呈現出民間主體主導、公共管理主體跟隨的模式。[6]民間主體引導網絡反腐事件的走向,而公共管理主體則順應民間輿論形勢采取對應的措施(見圖1)。在民間主體主導下的網絡反腐行為模式中,其信息流的方向是舉報者—民間主體—媒體—公共管理主體,公共管理主體位于信息流的最末端,處于完全被動的情形之下,這對公共主體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圖1 民間主體主導下的網絡反腐行為模式
2.公共管理主體主導下的網絡反腐。而當公共管理主體與民間主體之間的角色相互交換之后,網絡反腐的行為模式也因此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逐漸變成了在公共管理主體主導下民間主體被動跟隨的一種新的行為模式[6](見圖2)。在此階段,公共管理主體的行為從消極變為積極、從不透明變為公開、從被動采取措施變為主動采取措施,并最終掌控了網絡反腐的主導權。而民間主體的行為模式也變為了跟隨式,從旨在揭發腐敗事件、表達處理訴求變成了旨在對公共管理主體反腐措施的推崇。此時,整個網絡反腐運行模式的信息流也發生了變化,形成了舉報者—公共管理主體—媒體—民間主體的信息流。公共管理主體處于信息流的第二位,占據了主導地位,很好地掌控了腐敗信息的流動,防止了腐敗輿論場的擴大,但同時網絡反腐隨著現實情況的發展也面臨著發展瓶頸。

圖2 公共管理主體主導下的網絡反腐行為模式
從信息流的角度分析,網絡反腐的運行主要有三個重要節點:舉報者的信息獲取與輸出、輿論場的形成與擴大、政府的信息輸入及處理。而在現階段,這三個信息流的關鍵節點中真正對網絡反腐實施產生重要影響的主要是:舉報者的信息獲取與輸出、政府的信息輸入及處理,而這也正是網絡反腐面臨現實困境的兩個重要方面。
1.舉報者的信息獲取與輸出困境
(1)舉報者的信息獲取困境。伴隨著網絡反腐進程的不斷發展,腐敗行為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對舉報者獲取有效的腐敗信息產生了較大影響,使舉報者陷入了信息獲取的困境。現行腐敗行為主要呈現出以下特征:一是腐敗智能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新發展區域內的腐敗行為變得越來越智能化,而這些腐敗行為主要出現在金融行業的操作部門,其中的腐敗行為主要有職員利用手中的職權通過后臺操作獲取不法利益、私自更改賬目的數據信息私吞公款、盜取客戶的信息吞沒客戶的財產、私自使用資金進行牟利活動或與外界不法分子聯合起來作假騙取錢款等等。二是腐敗隱蔽化與長期性。目前,有許多的腐敗行為很難被馬上發現,而且不法分子會趁機采取補救措施來逃避監察,這使得腐敗行為具有較強的隱蔽性,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腐敗分子通過資本跨越區域、跨越國境、跨越行業流動的手段,同不法分子聯手在國外將資本進行轉移與交易,以此避開紀檢監察人員的視線,使得腐敗行為更加難以被發現。正是由于現行腐敗行為智能化、隱蔽化與長期性特征,導致以社會為主動力量構建的網絡反腐獲取腐敗信息的源頭和渠道越來越少,舉報者陷入了信息獲取的困境。
(2)舉報者的信息輸出困境。舉報者的輸出困境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網民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網絡平臺作為網絡興起后一種重要的參政議政工具以及其巨大的信息包容量,吸引了大量網民群體的涌入,但是網民群體存在自身素質差異與其意愿表達的非理性風險兩方面的局限性。網民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網絡反腐的信息在輸出時容易失去真實性與有效性。二是網絡反腐存在“空白區”。“空白區”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其一是有網絡覆蓋但是不會使用網絡的人的集合,這部分人口大部分是老年人,這對于正處在人口老齡化時期的中國,這部分人口所占的比例還是相對較大的。其二是沒有被網絡覆蓋到位的地區的人的集合,該集合的人們即使了解網絡舉報在網絡反腐中的巨大作用,但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會顯得力不從心。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網絡反腐的本質其實是“信息反腐”。網絡反腐始于反腐信息的披露,其產生效能的重點在于反腐信息是否能把“蝴蝶效應”引出以及完成信息的有效反饋。信息是初始點,因此信息的質量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網絡反腐對輸出信息的真實性要求很高,如果信息輸出在源頭上就失真,那整個反腐流程對反腐工作不但起不到積極作用,反而會造成一些負面事件的擴大化。而“空白區”的存在使得網絡反腐的輸出力量被削弱,導致舉報者的信息輸出陷入困境。
2.政府的信息輸入及處理困境
政府的信息輸入及處理主要的流程涉及四點:一是通過政府網絡舉報平臺獲取腐敗信息,二是政府對舉報信息的甄別,三是政府對舉報案件的處理,四是政府對舉報案件的反饋。其中最主要的三個困境則是政府通過網絡舉報平臺獲取腐敗信息、政府對舉報案件的處理以及政府對舉報案件的反饋利用。
(1)政府通過網絡舉報平臺獲取腐敗信息的困境。雖然隨著我國電子政務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政府網站在線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信息公開、在線辦事、政民互動得到普及并富有成效。但僅僅通過舉報者這一源頭獲取腐敗信息的網絡反腐并不足以滿足我國對腐敗治理的要求,現行網絡反腐單一的信息獲取方式容易導致舉報渠道不通暢,存在“空野敲鑼鼓不見回音”的尷尬。
(2)政府對舉報案件處理的困境。本文所講的政府對舉報案件的處理,主要指的是在政府對信息進行甄別的流程結束后篩選出的真實性舉報案件的處理,而在對真實性舉報案件的處理過程中面臨的困境主要是證據搜集與追贓追逃。通過網絡反腐模式,一方面政府面對的舉報案件可能只是獲取了腐敗的線索,而無法取得腐敗分子的腐敗證據,因此接受腐敗舉報后還需一段證據收集的過程。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反腐無法獲得腐敗分子的貪贓數額及其藏匿的地點,因此就算掌握了其腐敗行為的證據,但找不到腐敗分子與腐敗資金,反腐行動仍然是失敗的,而且還可能會因網絡傳播泄露反腐機密而“打草驚蛇”,使得腐敗分子有了逃脫的時間和機會,一旦讓腐敗分子出逃國外,將其抓獲的難度會大幅增加。
(3)政府對舉報案件反饋利用的困境。對于網絡反腐來說,其對舉報案件的反饋就是在舉報案件處理結束后,對案件處理結果進行公布。但是,這樣的反饋并沒有把整個反腐流程獲取的有效信息進行充分利用,而且對于我國嚴峻的反腐敗形勢來說,僅僅是治標意義上的網絡反腐存在無法治理腐敗本質的困境。
從2012年《紐約時報》刊文宣告“大數據時代己經到來”與《大數據時代》前瞻性地指出“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7]28開始,大數據技術以其強大的信息收集與處理的優勢在反腐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并且被逐漸運用到反腐進程中來,形成了大數據反腐這一極具發展潛力的反腐模式。大數據反腐是以社會和國家為主體主動建構的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和預測,促使政府行為透明化、公開化的一種新型反腐運行模式。從信息流的角度來看,大數據反腐的核心是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數據分析系統,其本質是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涉腐信息進行全方位收集、深度挖掘、流程重構和信息聚合,克服信息不對稱的弊端,實現公權力運行的全域感知,揭示腐敗活動規律并進行預測,從而架構起一個更加深入和開放的公共治理平臺。因此,與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絡反腐相比,大數據技術在反腐中的運用實現了信息流建構的根本性變革,是反腐實踐在網絡反腐模式基礎上的新發展(見圖3)。

圖3 大數據反腐的運行機制
在大數據反腐流程中,其信息流很多都是雙向的,是信息在公民—政府—非政府組織這三大主體中的流動。大數據反腐的信息源與信息渠道非常豐富,同時因為大數據技術的利用,突破了原有網絡反腐的發展困境,實現了反腐模式的創新。
1.創新信息源的建構。一是實現了涉腐信息獲取的創新。大數據反腐拓展了信息獲取的信息源與信息渠道,能解決網絡反腐信息獲取障礙的問題。大數據反腐過程中通過各平臺產生的檢舉、揭發、投訴信息,公開傳播的涉腐線索、新聞、文章、報告和輿論以及隱匿在各類登記、申報、統計、審計、交易、消費乃至上網行為、出入境行為等記錄形成巨大的數據庫。近些年來,反腐機構與網民開始大量地使用新技術監督政府行為,曝光了大量的貪污腐敗案件,讓腐敗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大數據反腐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網絡反腐因腐敗行為的新變化產生的信息獲取問題。二是實現了對混雜涉腐信息的容納。大數據反腐模式允許不精確,接受混雜[8],能解決網絡反腐舉報者的信息輸出困境。對于網絡反腐在信息精度方面的缺陷,即由網民自身缺陷所帶來的腐敗信息失真問題,對大數據反腐來說并不會產生什么影響。大數據關注的是所有數據,而不是依靠少量的數據樣本,并且遵循“樣本=總體”的全數據思維,因此大數據反腐可以容納由于部分網民自身缺陷所帶來的缺乏真實性和有效性的腐敗信息,不會因為這些失真信息而導致腐敗流程的失效。
2.創新信息處置流程和分析利用。一是主動實現多渠道信息建構。大數據反腐豐富的信息來源解決了政府通過網絡舉報平臺獲取腐敗信息的困境。目前,我國的反腐敗形勢復雜,腐敗行為隱蔽性較高,而網絡反腐模式中舉報者的信息輸入作為政府信息輸入的單一來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滿足新形勢下我國對腐敗治理的要求。但是,大數據反腐的信息來源包括公民、政府組織以及非政府組織,信息覆蓋面更廣更全面,有利于政府在反腐過程中收集到更多貪污腐敗的線索。二是建立全新的反腐數據分析系統。大數據反腐強大的信息收集和信息處理技術相對于網絡反腐來說,更便于收集腐敗證據和進行追贓追逃。大數據反腐可以充分地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大數據分析系統,收集并分析公職人員及其親屬的各項行為記錄,追蹤到其貪污腐敗的軌跡、數額及其藏匿的地點,及時將腐敗分子抓獲并查獲贓款。三是強化腐敗案件相關性分析及預測功能。在大數據反腐流程中,當一個反腐案件結束后,反腐過程中的有效信息又被輸入回大數據系統并作為其他腐敗案件的材料,解決了政府對腐敗案件反饋利用的困境。從前幾年發生的幾個具有較大影響的網絡反腐典型案例來看,一個有效的網絡反腐過程通常由以下基本環節組成,即反腐信息披露—網絡熱議—媒體追蹤—事件放大—反腐機關介入—信息甄別—實施調查—腐敗行為追究及懲處—信息反饋,其中網絡反腐信息的披露是實施網絡反腐的起點。[9]因此,網絡反腐是在腐敗行為發生后,通過對腐敗行為暴露出腐敗信息的追查而進行的反腐模式,這種模式最多只能治標而無法治本,但是大數據反腐則與其不同。大數據反腐是建立在相關關系上的預測,即大數據反腐是通過對大數據信息的分析處理得出相關關系,并以此作為依據預測腐敗行為的反腐模式,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斷腐敗行為的發生。另外大數據反腐由于數據的公開,使政府的行為置于公眾的視野之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加強政府與社會合作的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腐敗行為。
3.數據驅動實現政府與社會合作共治腐敗。在大數據反腐流程中,信息的流動是雙向的,能加強公共組織、公民及非政府組織之間的互動,促進政府信息公開,增強全民反腐的積極性與參與度。網絡反腐從以社會力量反腐為主導的全民運動式階段發展成在政府主導下社會反腐力量被動跟隨的階段。政府的行為雖然從被動變為了主動、從消極變為了積極,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政府行為的透明化與公開化,但社會力量的行為卻變為了被動跟隨式,這樣的反腐模式僅僅將反腐敗作為黨和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任務,在一定程度上重視了民意,但并沒有實現公民的參與,也沒有實現多元主體之間的合作。[14]因此,網絡反腐面臨的實際情況是政府與社會之間存在著對立性與不信任的表象上的合作模式。而大數據反腐的運行模式是公民、公共組織、非公共組織三者之間多向互動的反腐模式,其致力于打破“數據孤島”之間的壁壘,打通信息互通的渠道,在拓展公眾獲取腐敗信息源的同時使得政府運作更加透明化公開化,既能增強全民反腐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民對政府的信任。
信息輸入的數量作為大數據反腐模式的首要環節,其作用不可小覷。通過政府信息公開與反腐數據共享,保證公民與政府的信息輸入數量顯得尤為重要。在反腐數據庫的建設中,政府首先要在大數據反腐模式的要求下設立大數據分析系統,實現大數據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之間的分享。不但要把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的信息資源連接起來,也要把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連接起來,形成巨大的數據網。其次,將政府與銀行、企業打通,收集視頻監控系統的數據、新媒體關于反腐敗的數據及官方網絡舉報平臺的數據,同時各個部門之間要相互協作,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掌握官員的一舉一動,更大地發揮大數據反腐預防腐敗與懲治腐敗的功效。最后,通過政府信息公開的逐步完善以及反腐數據的共享,政府行為將被置放于公眾的視野之下,有利于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打造陽光型政府,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并對腐敗行為形成威懾。
如果沒有大數據技術,大數據反腐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10]大數據反腐的一切運作都需要以技術為基礎,因此提高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力是發揮大數據反腐效能的關鍵。而且隨著政府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力的不斷提高,能有效幫助反腐機構收集所需證據,從海量的數據中挖掘反腐信息,尋找腐敗規律以及運用反腐數據追逃追贓等。這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首先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大數據基礎網絡建設,為信息數據的互通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引進大數據的專業人才,大數據現在還屬于一個新興的學科,這方面的人才儲備處于極度缺乏的狀態,但目前反腐工作對這方面的人才又有較高的需求,因此要極力引進、培養大數據相關人才。除此之外,大數據反腐還需要官企合作,對于政府部門不擅長的領域,可以通過簽訂保密協議的服務外包方式與優秀企業進行合作,這樣在獲得滿意服務的同時,也能降低反腐機構的工作壓力,有力提高反腐的效率。
信息數據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一旦被泄露出來,政府的信息安全與公眾的隱私安全很可能會因此而面臨威脅,給國家與公眾造成無法預料的傷害。因此,為了保障公民與政府獲取信息的數據安全及其隱私安全,需要加強對數據的安全化管理,建立并完善各項數據的保護措施。一是采用分級化的數據管理方法,把反腐大數據根據涉密級別與安全級別進行劃分,對涉及國家機密及官員隱私的數據進行專門立項化的管理,并采取分級化相應的查看與使用權限等級的措施。二是建立并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關于保障隱私安全和網絡信息數據安全的法律制度,彌補關于數據安全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的漏洞,切實保障反腐數據庫中政府信息安全和公民隱私安全不出疏漏。三是提高安全技術管理手段,不斷研究開發安全管理技術,提升安全管理技術的安全指數,為數據安全提供保護屏障。四是明晰收集數據的目的,數據在被收集時要將其收集的目的清晰明確地列入信息收集的程序中來,避免因隱藏文件與非授權的追蹤而引發系列問題。
目前大數據反腐還處于初步嘗試階段,其管理體系與保障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為了充分發揮大數據在腐敗治理中的效用與優勢,我們有必要采取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并建立相應的保障體系。首先,建立大數據反腐管理機構。大數據反腐所涉及的部門、人員、程序較為復雜,并且其本身也具有較高價值,因此亟需建立完善相關管理機構的設置。其次,構建大數據反腐管理制度。通過制度化的約束,將反腐數據管理機構相關人員的行為規范化,以提高反腐行為的效能。最后,完善有關法律法規確保大數據反腐的順利執行。一方面為大數據反腐機構的合法性提供法律保障,規定大數據反腐涉及的各個政府機構、部門的義務和責任,為共同打擊腐敗犯罪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填補數據安全保護的法律漏洞,切實保障反腐數據庫中政府的信息安全與公眾的隱私安全,為大數據在腐敗治理中得到有效運用提供法律保障。
腐敗是世界性的難題,反腐工作任重而道遠。網絡反腐是以社會為主體主動建構的反腐模式,而大數據反腐則是以政府與社會為主體主動建構的反腐模式,是反腐模式創新的重要表現。政府給社會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與信息渠道,使公職人員、國家行為置于公眾的視野之下,這也是政府與社會走向合作公治的有力表現。但是,要在保證信息數據安全以及個人隱私安全的情況下建成公開透明化的公共治理型政府,仍然需要社會力量與政府的共同努力。大數據提供的不是最終答案,只是參考答案。[7]247這也提醒我們大數據反腐不能簡單地以對公職人員、國家行為的監督及震懾作為腐敗的治理方法,而更多地應該通過利用大數據分析找到腐敗的根本原因,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
[1]肖揚偉.中國網絡反腐研究綜述[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6(6):34-38.
[2]李后強,李賢彬.大數據時代腐敗防治機制創新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15(1):29-36.
[3]彭文龍,鄭智斌.走向公共治理:網絡反腐的實踐與啟示[J].理論月刊,2015(4):161-166.
[4]陳宇潔.網絡反腐與遏制謠言的良性互動[J].黨政干部學刊,2014(5):48-51.
[5]鄒慶國.網絡反腐:興起緣由、價值解讀與風險防范[J].理論導刊,2012(4):8-11.
[6]彭文龍,鄭智斌.國家治理能力建設視野下的網絡反腐三題[J].理論導刊,2015(6):32-35.
[7]維克托·邁克·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8]潘楚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海關廉政治理能力現代化初探[J].海關與經貿研究,2014(2):57-60.
[9]李斌,張軼炳.論網絡反腐的有效性和規范性[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2(2):41-46.
[10]杜治洲,常金萍.大數據時代中國反腐敗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21-27.
From InternettoBigData:Innovation with theModeof Anti-Corrup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Flow
PENG Wenlong1,LI Zhenzhen2(1.Nanchang University,Center for Anti-Corruption Studies,Nanchang 330031,Jiangxi,China;2.Nanchang University,School of Public Policy&Manaqement,Nanchang 330031,Jiangxi,China)
Information and its flow is the common core elements between network anti-corruption model and big data anti-corruption model.From the view of information flow,network anti-corruption mode is caught in the insurmountable development dilemma found in information source,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posal and analysis.Big data anti-corruption model,with big data analysis technology at the core,achieves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flow in the information source,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At present,deepening the innovation of big data anti-corruption model requires further opening up of information nodes to realize deep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and anti-corruption practice.
anti-corruption mode;network anti-corruption;big data anti-corruption;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flow
D630.9
A
1674-9170(2017)05-0017-07
2017-05-27
彭文龍(1982-),男,山東棗莊人,南昌大學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李珍珍(1994-),女,江西吉安人,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BXW034)
責任編校 陳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