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希


【摘要】 目的:探討中藥熏蒸在動靜脈內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在筆者所在醫院腎病科就診的患者64例,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處理,試驗組患者在常規處理的基礎上再采用中藥熏蒸治療;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血流量、疼痛感和有效率。結果:試驗組彩超血流量為(460±113)ml/min、應用中血流量為(229±14)ml/min,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無痛型比例為81.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8.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痛型比例為34.38%、重型比例為21.88%,均顯著高于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有效率為90.6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熏蒸可以有效改善動靜脈內瘺血流量,緩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有效率,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 動靜脈內瘺; 中藥熏蒸; 血流量; 有效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32-0082-03
動靜脈內瘺為尿毒癥患者實施血液透析時血液通路,其利用手術方式將靜脈與動脈相吻合以建立血管通道[1-2]。有效合適的動靜脈內瘺可以有效的提高尿毒癥患者的生存時間,還能有效的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著重要的意義[3]。然而在臨床中,受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常會引發內瘺失去功能,從而影響其壽命和成熟[4]。本文對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32例動靜脈內瘺術后腎衰竭患者應用中藥熏蒸法治療,取得了較優的臨床效果,現將其歸納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從2014年6月-2016年7月在筆者所在醫院腎病科就診的患者64例,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2例;所有患者經腎臟彩超、血常規、尿常規和生化檢驗等檢查確診為慢性腎衰竭患者。對照組中,男14例,女18例;年齡30~69歲,平均(46.8±6.4)歲;平均病程(6.4±4.6)年;疾病類型:9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為糖尿病腎病,9例為高血壓腎病,其余2例為其他類型。試驗組中,男13例,女19例;年齡31~70歲,平均(47.0±6.8)歲;平均病程(6.3±4.5)年;疾病類型:8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13例為糖尿病腎病,8例為高血壓腎病,其余3例為其他類型。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平均病程及疾病類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內瘺吻合均選擇橈動脈-頭靜脈端側吻合手術,64例患者手術均由經驗豐富的同一位內瘺術醫生進行操作。術后患者均口服3 d潘生丁,預防凝血。所有患者動靜脈內瘺術后護士均對其實施功能鍛煉和自我護理相關教育。試驗組患者在拆線后的第2天便開始實施中藥熏蒸治療,即將筆者所在醫院自擬的中藥方(黃芪50 g,桂枝30 g,桑枝20 g,當歸尾20 g,地龍20 g,粉葛根20 g,炙甘草10 g)煎煮后過濾藥渣,將藥液倒入HB-1000型中藥熏蒸機中,以不超過1量杯(1800 ml)為宜,待熏蒸機自動將藥液加熱到95 ℃左右,噴頭噴出蒸汽時,將噴頭對準術側前臂熏蒸,距離應大于25 cm,并在手臂下墊一軟枕及一次性墊單,注意防止燙傷,熏蒸30 min后,再對患者實施相關功能鍛煉,患者進行中藥熏蒸時間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血流量:兩組患者內瘺術后均觀察血管震顫、內瘺雜音以及是否出現并發癥等,在療程結束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來檢測患者動靜脈內瘺彩超血流量和使用中的血流量。(2)疼痛評估:利用數字疼痛分級法(NPIS)來評估動靜脈內瘺穿刺處疼痛程度[4]。NPIS評分采用0~10分評分制度,得分越高,患者疼痛越強烈。無痛型:患者血管穿刺處無硬結,NPIS≤2分;輕痛型:穿刺處的血管較硬且彈性低,NPIS評分在3~4分;中痛型:血管穿刺處出現硬結,且直徑<1 cm,針眼處出現滲血,為1~3 ml,NPIS評分在5~6分;重型:穿刺處硬結直徑>1 cm,針眼處出現滲血現象,4~5 ml,需再次穿刺,NPIS評分≥7分。(3)療效分析:顯效,血管疼痛和動靜脈內瘺炎癥已經消失,皮膚周圍處的硬結軟化,能夠正常進行內瘺穿刺和血液透析;有效,血管疼痛得到緩解,動靜脈內瘺炎癥正逐漸消失,內瘺血管的彈性正得到有效改善;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血流量、疼痛、臨床效果等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流量對比分析
試驗組彩超血流量為(460±113)ml/min、應用中血流量為(229±14)ml/min,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比較
試驗組無痛型比例為81.2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8.1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痛型比例為34.38%、重型比例為21.88%,均顯著的高于試驗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有效率為90.6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5.6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尿毒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疾病,而是不同晚期腎臟病所共同體現出來的臨床綜合征,為慢性進行性腎功能衰竭的終末時期。這一時期,患者除了酸堿平衡失調以及水電解質發生代謝紊亂外,會有大量代謝產物在患者體內進行潴留,從而引發患者出現廣泛全身中毒特征,對血管表現出較強的破壞作用,對內瘺的成熟起到阻礙作用[5-7]。很多尿毒癥患者在出現并發癥時,才會進行血透,但患者血管條件一般較差,所以盡快建立血管通路,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8]?,F在,常利用改善貧血、抗感染、控制血壓、抗凝等方法進行對癥治療,手術一般趨向顯微外科吻合。在臨床中,雖然手術已經建立了靜脈通路,但靜脈動脈化處理卻有很多困難,因此動靜脈內瘺長期應用難度較大,結合已有的中醫藥文獻資料,并與筆者所在醫院臨床實際狀況進行結合,以分析中藥熏蒸療法在動靜脈內瘺中的應用效果。endprint
現在,中醫學認為中藥熏蒸療法的作用機制是把熱力與藥力進行聯合作用,以發揮效果,通過中草藥與物理熱量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產生很多中藥離子及藥蒸氣,并作用在患者皮膚處,讓穿刺處的毛細血管得以擴張,患者血流得以加速,從而提升了供氧量,促進了淋巴循環和血液循環,穿刺處的新陳代謝較為旺盛,這對炎癥的吸收及消散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有效的提升了細胞活力及組織再生能力,促進了慢性反應性物質、組織胺樣物質排除體外[9-10]。而蒸氣能夠打開皮膚毛孔、松弛肌肉韌帶、擴張血管,使得藥物更容易滲透至機體,讓穿刺處的局部組織營養得以改善,而中藥熏蒸藥物一般為辛香走竄、開泄腠理、溫經散寒之功效,在補腎強筋和活血通絡方面展現出較好的效果;另外,中藥熏蒸具有消腫散疲、疏通經絡及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有效的緩解組織緊張壓力,從而實現疏通血管、消炎的作用,這樣有助于促進內瘺的早期成熟[11-12]。本文研究表明,中藥熏蒸可以有效的改善動靜脈內瘺彩超血流量、應用中血流量,有效的緩解患者穿刺處的疼痛感,提高有效率,在動靜脈內瘺治療中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費英俊,李雙,商慧娟,等.蠟療聯合中藥熏藥治療動靜脈內瘺血管瘤樣擴張一例[J].中國療養醫學,2017,26(1):111-112.
[2]張曉霞.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血管瘤樣擴張的原因探討及預防[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8):1-4.
[3]嚴亞萍,夏忠貞.中藥外敷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保護作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4,2(13):173-174.
[4]帥建芳,于亞萍.非熱康譜治療儀聯合中藥熏洗治療動靜脈內瘺的效果評價[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4(5):69-71.
[5]赫巖.中藥塌漬配合TDP照射在動靜脈內瘺術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0):23-24.
[6]曲正平.41例自體動靜脈內瘺誘導透析期的護理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1,9(11):1821-1822.
[7]莫貝霞,韋月蘭,尹秀丹.中藥泡手配合按摩在動靜脈內屢成形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4):122-124.
[8]何厚洪,鄧萍,羅孝勇,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中的應用[J].華西醫學,2013,28(1):87-89.
[9]郭郡浩,陳林固,李華.中藥熏蒸療法研究近況[J].時珍國醫國藥, 2000,11(10):948-949.
[10]伍施,張潔婷,聶金梅.動靜脈內瘺術圍手術期應用中藥泡手護理體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6):226-227.
[11]李亞清,孔雪琴.中藥熏蒸在動靜脈內瘺術中的應用[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6,6(5):27-28.
[12]何建梅,何興.來動靜脈內瘺血管瘤樣擴張易發感染的原因與處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6(6):127-128.
(收稿日期:2017-07-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