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莉莉

【摘要】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婦科收治的100例擬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綜合平衡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優質組各50例,分別接受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服務,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臨床護理后,優質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高于對照組的84%,比較差異有統計性意義(P<0.05);優質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手術指標及SDS評分、SAS評分、每周性生活頻率、性喚起時間和獲得高潮時間等觀察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中引入優質護理服務,不僅能夠改善患者手術治療情況以及觀察指標結果,還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優質護理服務; 腹腔鏡; 子宮肌瘤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32-0146-03
子宮肌瘤是一種婦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良性腫瘤,且中老年女性的發病率相對較高,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不孕癥、繼發性貧血、月經異常以及盆腔包塊等,該疾病的發生會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1-3]。現階段,臨床上通常使用腹腔鏡技術進行子宮肌瘤的治療,且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采取針對性、系統性的臨床護理措施,從而鞏固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情況[4]。本研究對優質護理服務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婦科收治的100例擬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40~56歲,平均(48.4±5.4)歲,病程1~6年,平均(3.5±2.3)年,瘤體直徑4~12 cm,平均(9.3±2.3)cm。按照隨機綜合平衡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優質組,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實施常規方法護理,主要從臨床治療和日常生活兩個方面對患者進行監測與觀察。(2)優質組在對照組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方法為:①生命體征監測。術后12 h內動態監測患者的心電、血壓、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指標變化,在其恢復清醒后進行氧氣供給支持,從而降低高碳酸血癥的發病率;每半小時記錄一次患者的血壓、呼吸、脈搏變化,在其恢復穩定后,改為每4小時一次,開展康復性訓練,每天定時更換無菌敷料,無菌加壓包扎,防止穿刺孔發生出血現象,加強患者術后飲食干預,保證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的攝入,從而提高胃腸功能的康復速度,并告知患者保持胸膝臥位,從而充分排除體內殘留的CO2氣體,保證患者肩痛癥狀逐步改善[5]。②并發癥護理。在手術完成后對切口及其周圍皮膚的狀況進行密切觀察,避免出現紅腫、潰爛、流膿等情況;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可能會導致院內交叉感染的行為,并向其詳細講述在住院休養期間可能出現的其他并發癥類型,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保持輸液管及尿管的通暢,固定好各種管道,防止受壓、扭曲等,在護送患者回病房后,協助家屬將患者安全移至病床,輕搬輕放。③飲食護理。鼓勵患者盡量使用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易消化、低脂的食物,并且多飲用溫開水,避免發生便秘,術后還應當觀察肛門是否正常排氣,若肛門開始排氣則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過渡飲食,逐漸從流質食物過渡到正常飲食。④出院指導。在出院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性生活以及其他細節問題進行詳細指導,同時應當注意尊重并保護其隱私。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比較臨床護理滿意度:首先利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量化,然后進行分級,總分為100分,其中評分≥80分、評分≥60分且<80分、評分<60分者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2)比較分析兩組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護理后,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手術指標結果。(3)通過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6-7],比較分析兩組觀察對象臨床護理后,患者負性情緒發生情況,統計患者每周性生活頻率、性喚起時間和獲得高潮時間等觀察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
筆者在臨床研究過程中所得的全部數據資料,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
優質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86%,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結果比較
臨床護理后,優質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發生情況及每周性生活頻率、性喚起時間和獲得高潮時間比較
臨床護理后,優質組的SDS、SAS、每周性生活頻率、性喚起時間和獲得高潮時間等觀察指標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一種育齡期女性臨床常見的生殖系統腫瘤疾病,盡管該疾病的惡變率相對較低[8],但是,仍然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不良影響,所以,系統有效的臨床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9-10]。腹腔鏡是一種子宮肌瘤剔除術常用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對患者機體損傷程度較輕,因而具有較高的推廣和應用價值,然而,少數患者會因病情的變化以及創傷經歷等,發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這會對臨床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11]。所以,本研究針對實施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引入優質護理,真正貼合患者的心理特點和活動變化,拉近護患的心理距離,結合患者個人習慣,從而提高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同時,對于患者實施日常的性生活指導和健康教育,能夠保證其形成對疾病的正確認識,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功能[12]。endprint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臨床護理后,優質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高于對照組的8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優質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手術指標及SDS評分、SAS評分、每周性生活頻率、性喚起時間和獲得高潮時間等觀察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證實優質護理在此類患者中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應用于擬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中,不僅能夠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還可改善手術治療情況以及觀察指標結果,顯著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黃萍.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36):3396.
[2]蘭紅霞,成玲芳.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83-84.
[3]歐秀華,溫萃莉,楊曉榮.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64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92-93.
[4]肖新順.優質護理服務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3):137-138.
[5]李倩,全曉廣,周美娟.腹腔鏡下大徑線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5):23-25.
[6]李華.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切除子宮肌瘤的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5):102-104.
[7]董越娟.需要層次論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8(6):36-37.
[8]夏玲華.優質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5):816-817.
[9]周經芝.圍術期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對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應用效果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6):80-81.
[10]楊暉.優質護理服務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體會[J].當代醫學,2012,18(15):124-125.
[11]肖新順.優質護理服務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3):137-138.
[12]袁偉,戴銀芝.優質護理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1):1848-1849.
(收稿日期:2017-07-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