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

【摘要】 目的:探究術后護理干預對胃腸手術患者早期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0例行胃腸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術后護理,對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行胃腸手術患者來說在術后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利于早期胃腸功能的恢復,值得應用。
【關鍵詞】 術后護理干預; 胃腸手術; 早期胃腸功能; 臨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32-0148-02
腸梗阻、胃腸穿孔、急性闌尾炎等均需行胃腸手術,術后由于多種因素(創傷、麻醉及炎癥刺激等)易出現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及腹脹等[1]。出現不良反應后可將腸道屏障功能削弱,患者在短時間內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致使機體營養狀況跟不上。對于術后患者來說,要想傷口順利的愈合是離不開營養的,因而行胃腸手術者需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爭取早日恢復胃腸功能[2]。因此可在術后給予綜合護理。本文探究術后護理干預對胃腸手術患者早期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0例行胃腸手術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齡21~61歲,平均(42.72±6.78)歲,平均手術時間(79.75±18.82)min,平均術中出血量(31.72±19.75)ml,疾病類型:16例腸梗阻,13例幽門梗阻,7例直結腸癌,4例胃腸穿孔修補術,5例結腸癌,5例急性闌尾炎。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術后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 醫護人員完成手術操作將患者送至病房完成了治療,但對于患者,這只是各種不適的開始,術后患者會由于傷口出現疼痛,且暫時不能飲食;多數患者還擔心術后的效果,顯得比較焦慮、憔悴,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現在已經完成了手術,先不要想以后的事情,目前最為重要的是將自己的身體養好,遵醫囑配合后續治療;對于術后出現的疼痛現象需拿出勇氣去面對;需提前告知患者術后有出現惡心、腹脹等并發癥的可能,以免出現并發癥后患者惶恐不安。
1.2.2 體位護理 術后6~8 h患者的生命體征易波動,護理人員仍需對患者進行密切監護;其體位以患者舒適為宜,并告知患者頻繁的移動軀體會牽拉傷口,需將軀體移動的次數減少;如體位不當會阻礙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腹部張力,進而加重疼痛感,因而需保持正確的體位[3-4]。
1.2.3 早期活動干預 告知患者在術后6 h(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即可進行活動,主要為肢體活動及呼吸運動;待24 h后可將患者活動量逐漸增加,可自我按摩臍周部位;72 h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將運動量、強度進一步增加。部分患者在手術后因傷口疼痛不愿意進行活動,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適當的運動可使胃腸蠕動恢復的較快,將胃腸的血液循環增加,刺激胃腸道分泌功能,使得患者胃腸內容物排出更加順暢,進而將其消化、吸收功能改善[5]。
1.2.4 腹部護理 腹部按摩可使得血液循環、胃腸血運的速度加快,還可使胃腸神經受到刺激,進而增強腸蠕動,使得排氣排便的速度加快[6]。可在術后6 h開始進行,在進行按摩時要充分放松腹部,患者取仰臥、屈膝,按摩部位在臍周圍,對切口部位不可按摩;并注意按摩的力度,剛開始的時候需輕輕的,而后逐漸將力度加大,如在按摩過程中將切口垂直方向的張力加大,會增加患者的不適感,還可出現傷口裂開的現象,因而需避免此方向的用力;注意按摩的時間,每次大約10 min[7]。
1.2.5 飲食護理 在傳統理念里,胃腸手術患者開始的飲食時間是肛門排氣后,但有報道稱,要想將傷口愈合的時間加快,可在術后6 h內開始進食,如在早期不進食的話會使得分解代謝增加,對腸黏膜屏障進行破壞[8]。雖說在術后6 h內可以進食,但要以流質食物為主,一次不可進食太多,可行半流質飲食的時間是在肛門排氣后,而后逐漸恢復正常飲食[9-10]。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胃腸恢復功能指標進行比較,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有3例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而腹脹、腸梗阻、腸粘連、尿潴留均為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8.00%(7/25),觀察組患者出現腹脹、腸梗阻及惡心、嘔吐現象者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2.00%(3/2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無論是醫務工作者還是患者,在術后均不希望出現并發癥,然而對于行胃腸手術者,可因炎癥刺激、麻醉等因素在術后出現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及腹脹等)。這些不良反應可將腸道屏障功能削弱,不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進而使得患者在消化、吸收功能方面受到抑制,而術后正是機體需要營養的關鍵期[11-12]。因而積極預防并發癥,盡可能快速地將胃腸功能恢復,離不開護理措施,可在術后給予患者綜合護理。endprint
在本次研究中,對于行胃腸手術者在術后給予綜合護理,具體為:多數患者在手術過后心情仍未平靜,表現為緊張、后怕,護理人員要告知他們現在已經完成了治療,有些心理緊張也是常見的現象,但不必太過擔心;術后6~8 h患者的生命體征易波動,護理人員需密切監護;采取患者覺得舒適的體位,并告知患者頻繁的移動軀體會使傷口受到牽拉,要盡量減少軀體移動的次數;部分患者因傷口疼痛在早期不愿進行活動,護理人員要告知他們適當的運動可使胃腸內容物排出更加順暢;腹部按摩可使得血液循環、胃腸血運的速度加快,可在術后6 h開始進行,在按摩時圍繞患者臍周,剛開始按摩的時候用力要輕柔,逐漸將按摩力度增強,每次按摩時間為10 min;最后注意進食的時間,在肛門排氣前即可進流質食物,待肛門排氣后逐漸由半流質過渡到普通飲食,如在早期沒有進食的話,會破壞腸黏膜屏障。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對于行胃腸手術患者來說,在術后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使得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明顯縮短;在術后無論是否進行綜合護理干預,都有并發癥的發生,但給予綜合護理后,會將發生率降低。
綜上所述,對于行胃腸手術患者來說在術后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利于早期胃腸功能的恢復,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敏.術后護理干預對胃腸手術患者早期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4,12(34):3203-3204.
[2]韋繼鮮.術后護理干預對胃腸手術患者早期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5,5(11):42-43.
[3]崔迪.護理干預對胃腸手術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觀察[J].醫藥前沿,2015,5(21):247-248.
[4]祁雯琳.術后護理干預對胃腸手術患者早期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飲食保健,2016,3(22):176-177.
[5]張彩菊,滑志娟,耿艷,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3,35(8):1261-1262.
[6]陸天慧,賈娟娟.飲用陳皮水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腹脹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3):343-344.
[7]王立芳.耳穴壓豆法在促進腹部術后患者腸功能恢復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2):139-140.
[8]蘇秋妹,王清華.快速康復護理對胃腸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及并發癥影響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13(30):3404-3406.
[9]許立君,朱紅,費惠,等.圍手術期優質護理預防老年胃腸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4,8(7):106-108.
[10]周飛燕,許勤,陳麗,等.胃腸術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845.
[11]戴英偉,吳秀芬.舒適護理干預改善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各項胃腸功能指標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4):278-279.
[12]劉霞,劉國紅,楊俏蘭,等.艾灸聯合維生素 B6 足三里注射對胃腸手術后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293-295.
(收稿日期:2017-07-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