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軍 張朝忠
(邯鄲日報社,河北 邯鄲 056002)
用典型傳播新時代好聲音
——邯鄲日報社重大扶貧典型鄭貴章報道回顧
□常生軍 張朝忠
(邯鄲日報社,河北 邯鄲 056002)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黨的十九大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進行再部署,號召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勇于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2017年1月23日,邯鄲日報社推出長篇通訊《扶貧干部的楷模——記廣平縣扶貧和農業開發辦公室主任鄭貴章》及評論員文章《他好比一顆種子》,這也是《邯鄲日報》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前關于扶貧報道最有影響之作。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美好生活是人民群眾的向往;在黨的好干部帶領下早日脫貧致富,是人民群眾急切的期待。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脫貧攻堅主戰場,涌現出了一大批深深扎根于人民、咬定目標苦干實干的好黨員、好干部,鄭貴章就是其中的一個優秀代表。他擔任廣平縣扶貧開發辦主任八年來,把一個由行風評議全省倒數第一的貧困縣,發展到綜合考核連拿四個全省第一,引導、幫助全縣近十萬群眾脫貧致富。上級領導稱贊他:鄭貴章不簡單!鄭貴章不容易!鄭貴章不平凡!老鄉們夸贊他:這就是黨培養的好干部。
鄭貴章也是河北省委、邯鄲市委領導同志高度重視的一個扶貧典型。這樣的一個典型,成為了我們的報道重點。

邯鄲日報社報道的扶貧干部楷模鄭貴章(前左一) 本文作者提供
脫貧攻堅決戰鏖戰正酣,鄭貴章累倒在了脫貧攻堅一線。我們跟蹤采訪扶貧工作多年,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次是在醫院的病房里見到了采訪對象。2016年11月16日傍晚時分,這位全省赫赫有名的扶貧標兵因連續工作累倒了,腦部大量出血,雖經兩次開顱手術,卻始終處于昏迷中。2017年1月22日,我們來到了醫院,這時的鄭貴章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已經昏迷了68天。那些天,從農村、機關,從縣城、市里、省城,四面八方聞訊趕來的父老鄉親、大學里的師生、各級領導和機關干部,紛紛來看望鄭貴章,他們一個個淚眼模糊,心疼地呼喚:“貴章啊,脫貧工作開始驗收了,你還得去看看呀……”“鄭主任,我們來看你了,我們大棚里種的菜都長得挺好哩……”我們用顫抖的手記錄下這一個個動人的情節,內心也在不停地追問:一個基層扶貧干部,究竟靠什么贏得了群眾如此愛戴?究竟為什么能受到各級領導如此掛念?
在一次次的采訪中,我們找到了答案。這位普普通通的基層干部,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也沒有激動人心的豪言壯語,然而,他具有的是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共產黨員品格;他始終用敬業奉獻的精神、用盡全力不停歇的行動、用細致精致的工作作風,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我們感受到,脫貧攻堅為黨員干部成長搭建了重要平臺,人民群眾期待像鄭貴章這樣的好黨員、好干部。
黨和政府的各項中心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同樣也需要典型的帶動與引領。時代需要典型,群眾愛戴典型,我們的新聞鏡頭、報道重點,應該對準鄭貴章這樣的先進典型。
對于鄭貴章這樣的扶貧戰線典型,新聞如何為他畫像?我們的體會是,對照習近平總書記20字好干部標準,用事實說話,靠細節精描,讓典型歸真。
為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鄭貴章對鄉親們的事比自己家的事還上心。報道中,我們選取了鄭貴章的幾個扶貧小故事,讓人感覺新聞人物有筋骨、有血肉、有溫情。動員貧困戶建大棚,他的話大家愛聽:“一畝園、十畝田,咱們也要靠蔬菜園多賺錢。同樣生活在陽光下,人家能利用太陽能,咱咋不能用?”下村搞動員,他要求每戶來個當家人,開完會,就拿著名單一戶戶走訪,了解哪戶是真心干,了解大家想怎么干。在馬宋固村采訪時我們得知,一天,鄭貴章下鄉路過這里,看到外地來的很多拉菜車進不了村,因為剛下過雨,泥濘的土路沒法過汽車,群眾只好用三馬車、排子車往外運菜,連推帶抬,十分費勁兒,經這么一折騰,頂花帶刺兒的鮮黃瓜,一斤少賣了三毛錢。鄭貴章看在眼里,記在心中,他積極爭取,跑來了項目,為村里修了一條柏油路,這條路又平又直,圍著村子整整繞了一圈兒。群眾高興地說,這是鄭主任給我們修的干群“連心路”;鄭貴章說,這是黨給咱們送來的致富路。
看似尋常最奇崛。八年的扶貧歲月,鄭貴章總是在“激情燃燒”。在通訊中,我們與鄭貴章的工作周志“對話”。
2017年1月12日,我們來到鄭貴章的辦公室采訪,陽光灑進,三個省級第一的獎杯閃閃發光,辦公桌上,一個破舊的塑料文件夾裂開了口子,里面裝著一撂A4紙,上面都是他記錄的每周要辦的事兒,其中已經辦好的,他在上面劃上一道橫線,沒有辦完的,就成了他的一項緊迫任務,到下一周抓緊辦理。這樣的工作周志鄭貴章記了8年,厚厚的幾大摞,一共有600多頁。在鄭貴章的工作周志上,我們看到,就在鄭貴章病倒的這一周,他列出了4個事項,病倒前才剛剛全部辦清,數字“5”后面沒有記錄,那是他未盡的事項。遺憾的是,這個連睡覺說夢話都是扶貧事兒的好干部,卻被無情的病魔擊倒了……我們再次到醫院的病房里采訪時,鄭貴章的兒子鄭俊杰正在給爸爸讀他的工作周志和縣里的《扶貧快報》,他說,這是爸爸最愛聽的,他也渴望用這樣的聲音,喚醒昏迷中的父親。
通過一個個動人細節的挖掘和運用,一個典型人物的形象活靈活現,讓我們的新聞作品在廣大讀者中產生了心靈共鳴,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2017年1月23日,長篇通訊《扶貧干部的楷模——記廣平縣扶貧和農業開發辦公室主任鄭貴章》及評論員文章《他好比一顆種子》,同時在邯鄲日報社所屬的《邯鄲日報》、《邯鄲晚報》和《中原商報》頭條推出,《人民日報》、新華社、《河北日報》等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隨后進行了集中報道。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第608期《河北廣平縣扶貧辦主任鄭貴章累倒在一線》上作出重要批示。
全市扶貧戰線興起了向鄭貴章學習的熱潮,全市各級各部門紛紛開展向鄭貴章同志學習的活動,云南昆明、河北張家口等地幾十個考察團先后來到邯鄲,考察學習鄭貴章同志的扶貧經驗,并到醫院探望鄭貴章。
在邯鄲新聞網上,網友們紛紛點贊,表達對鄭貴章的敬仰之情。在眾多網友留言中,網友“張潤平”《向扶貧楷模致敬》的留言很有代表性:“我一字不落地讀完了這篇通訊。點贊——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好文章。文章用樸實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全方位記述了鄭貴章同志在扶貧工作中的突出事跡,一個血肉豐滿、充滿熱情和智慧的新時期扶貧干部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文中尤其是對鄭貴章主任的扶貧點子和解難題策劃的描寫,更是體現了當前黨中央號召精準扶貧的要旨,非常有特點。為此文配發的評論員文章《他好比一顆種子》寫得很有功力,‘一顆忠誠擔當的種子、一顆永不服輸的種子、一顆心有大愛的種子!’可以說,這篇評論概括提升了優秀共產黨員鄭貴章的高尚品格,很有說服力。”
2017年5月22日,河北省委宣傳部授予鄭貴章“燕趙楷模”榮譽稱號;6月,廣平縣舉行鄭貴章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根據安排,報告會還將在河北省內巡回進行;6月30日,鄭貴章榮登6月份“河北好人榜”;7月28日,鄭貴章榮登7月份“中國好人榜”。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新聞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我們的新聞宣傳工作,要緊跟時代主題,緊緊圍繞當前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文章,緊緊圍繞服務大局做文章,積極尋找、及時發現、大力宣傳像鄭貴章這樣的“金種子”。
黨的十九大前,《邯鄲日報》推出了“砥礪奮進的五年”專題報道,脫貧攻堅是其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對鄭貴章的宣傳報道又是其中的一大亮點。編輯部對此進行了精心策劃,組織精干力量深入挖掘,相繼推出了系列報道。
邯鄲日報社對鄭貴章事跡的宣傳報道,并沒有局限于報紙一域。新聞通訊在三報刊發后,隨即通過邯鄲新聞網、“邯鄲政事兒”微信公眾號、“我的邯鄲”新聞客戶端等多種渠道進行了及時、廣泛的傳播。
鄭貴章同志的先進事跡產生的社會影響越來越深入,我們對鄭貴章的宣傳報道也一直在深入進行。《邯鄲日報》《邯鄲晚報》《中原商報》、邯鄲新聞網等各種社內媒體,不斷推出關于鄭貴章的系列報道。既深度融合,互相配合,又發揮各自優勢,特點鮮明;既有浩大的聲勢,又持續不斷,逐步深入……多種傳播手段互動的全方位立體作戰,使鄭貴章這一重大扶貧典型的宣傳報道,形成了一股強大、持久的輿論力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關于脫貧攻堅的新聞報道、關于對扶貧典型的新聞宣傳,是我們下一步的報道重點。邯鄲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陳邢魁對報道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也進行了具體的策劃,將抽調骨干力量再下基層,進行再度挖掘,推出一批關于鄭貴章的新聞作品,宣傳報道一批像鄭貴章這樣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先進典型。

報道鄭貴章的《邯鄲日報》 本文作者提供
社會在發展,傳播手段在變化,但思想永遠是新聞媒體最重要的品質。在對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中,我們既要與群眾同憂、同樂,也要與典型人物同感、同思,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細細體會他們的情感;我們的新聞作品,不但要傳播他們的事跡,更要展現他們的情懷,弘揚他們的擔當精神。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時刻牢記使命,時刻不忘責任,用先進典型傳播新時代好聲音,面對社會新時尚,始終讓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領社會潮流。
(編輯:秦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