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華 李繼培 郭季春 趙洛沙 李海禹 李夢 張琳 郅青
(1.河南省軍區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肥胖型與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變異性分析
周智華1李繼培2郭季春1趙洛沙3李海禹3李夢2張琳2郅青2
(1.河南省軍區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2.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探討肥胖型與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變異性的特點。方法選取7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A組,選取70例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B組,另選取70例正常健康體檢者作為C組。對所有入選對象行24 h動態心電圖檢查,比較心率變異性的時域指標。結果A組患者和B組患者SDNN、SDANN水平低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A組患者SDNN、SDANN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和B組患者RMSSD、PNN50水平低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A組患者RMSSD、PNN50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肥胖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經功能損害,即增強交感神經活性,并降低迷走神經活性,這可能將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肥胖;2型糖尿病;心率變異性;自主神經
肥胖和糖尿病是全球公認的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其中肥胖又加重了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以往研究表明,糖尿病并發自主神經病變的發生率較高[1],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時域指標的大小能夠很好地反映自主神經系統中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的活性以及它們相互平衡協調的關系[2]。然而,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是否將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經病變,目前研究仍不明確。本研究圍繞上述問題進行相關探討。
1.1研究對象將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診于河南省軍區醫院的7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設為A組,70例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設為B組,并選取70例正常健康體檢者設為C組。入選標準:符合2010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3],以BMI≥28 kg/m2作為肥胖的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年齡>80歲或<18歲;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血液病、炎癥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可能影響心率變異性的疾病;A組和B組排除嚴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研究方法所有入選者檢測前24 h內禁飲酒、茶、咖啡,禁止吸煙,情緒穩定,且無劇烈活動。使用美高儀動態心電圖機對入選者進行檢測,連續記錄24 h,把數據傳輸到計算機并進行統計整理,觀察其心率變異性的時域指標,主要包括全部竇性心搏RR間期的標準差(SDNN)、RR間期平均值標準差(SDANN)、相鄰正常竇性RR間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竇性相鄰RR間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數占總竇性心搏數的百分比(PNN50)。

2.1SDNN和SDANN水平A組和B組SDNN、SDANN水平低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SDNN、SDANN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SDNN和SDANN水平比較
注:與C組比較,aP<0.05;與B組比較,bP<0.05。
2.2RMSSD和PNN50水平A組和B組RMSSD、PNN50水平低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A組RMSSD、PNN50水平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RMSSD和PNN50水平比較
注:與C組比較,cP<0.05;與B組比較,dP<0.05。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肥胖和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自主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合并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遠高于無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5]。本研究顯示,A組(肥胖型2型糖尿病組)和B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組)的心率變異性均低于C組(正常對照組),而A組(肥胖型2型糖尿病組)的心率變異性又低于B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組)。
糖尿病是一種特別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在我國其患病率逐年上升,據統計,目前已達9.7%。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大血管、微血管以及神經病變等多種并發癥,而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經病變發生率逐漸增加。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是由于支配臟器和血管的自主神經纖維受損,從而導致心率控制和血流動力學異常[6]。國內外研究證實,心率變異性降低是自主神經功能受損的表現,其值變小則說明迷走神經活性降低和/或交感神經活性增高[7-8]。本研究結果顯示,和C組相比,A組和B組心率變異性均降低,說明了糖尿病患者的交感神經活性增強,迷走神經活性降低,自主神經受損加重。
肥胖也是當今社會中許多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代謝綜合征發生的核心環節即肥胖[9],而代謝綜合征與糖尿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密切相關。本研究中A組和B組相比,心率變異性降低,表明肥胖可加重患者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增加交感神經活性,降低迷走神經活性,從而使HRV下降。
HRV的測量主要有時域法和頻域法,時域指標可以將自主神經系統對心率的調節作用做出總的概括。HRV時域指標主要包括SDNN、SDANN、RMSSD 和 PNN50,其中SDNN主要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總的張力大小,用以綜合評價心臟自主神經系統受損和恢復的總體指標;RMSSD 和PNN50主要反映HRV的快變化,即迷走神經(副交感神經)張力的敏感指標,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時其值降低。SDANN則主要反映HRV的慢變化,即交感神經張力大小,其值降低說明交感神經活性增強[10]。本研究顯示,與C組相比,A、B組心率變異性降低,與B組相比,A組心率變異性亦降低,即也說明了糖尿病、肥胖是導致心率變異性降低的因素,這類人群的交感神經活性增強,迷走神經活性降低,自主神經受損加重。
綜上所述,肥胖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經功能損害,即增強交感神經活性,并降低迷走神經活性,這可能將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應采取相應措施積極防治。
[1] 舒穎,張宏偉.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變異性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3):87-90.
[2] Guzik P,Piskorski J,Barthel P,et al.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 for postinfarction risk prediction[J].J Electrocardiol,2012,45(1):70-76.
[3]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S1-S37.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高血壓聯盟(中國).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一)[N].中國社區醫師,2010-07-09(8).
[5] 文翠.心率變異性檢測對2型糖尿病早期自主神經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21-22.
[6] 曹昕.糖尿病患者心率減速力與心率變異性的變化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13):72-73.
[7] 張玉彬.影響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因素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20):3480-3480.
[8] 舒穎,趙靜,張宏偉.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心率變異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15):1262-1264.
[9] 王睿.2型糖尿病患者體質指數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性研究 [J].中國民康醫學,2015,28(2):79-81.
[10] 馬曉倩,銀鵬飛,張鴻麗,等.心率變異性與冠心病、年齡的關系-附170例臨床樣本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7):3289-3292.
Thestudyonheartratevariabilityofobeseandnon-obesepatientswithtype2diabeticmellitus
Zhou Zhihua1, Li Jipei2, Guo Jichun1, Zhao Luosha3, Li Haiyu3, Li Meng2, Zhang Lin2, Zhi Qing2
(1.MilitaryHospitalofHenanProvince,Zhengzhou450000,China; 2.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0,China; 3.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of obese and non-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MethodsSeventy 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were selected as group A. Seventy non-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were selected as group B. Seventy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group C. They were all monitored by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for 24 hours. The indexes of time domain of HRV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levels of SDNN and SDANN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both lower than group C (P<0.05), and the levels of SDNN and SDANN in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group B (P<0.05). The levels of RMSSD and PNN50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both lower than group C (P<0.01), and the level of RMSSD and PNN50 in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group B (P<0.05).ConclusionObesity can increase the damage of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hich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utonomic nervous
郅青,E-mail:zhiqing1988@163.com。
R 587.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009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