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三門峽市陜州區第一人民醫院 婦產科 河南 三門峽 472100)
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術后妊娠的影響
李海霞
(三門峽市陜州區第一人民醫院 婦產科 河南 三門峽 472100)
目的觀察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術后妊娠的影響。方法選取三門峽市陜州區第一人民醫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120例,根據手術方法分為觀察組(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和對照組(接受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各60例。比較兩組近期療效及術后妊娠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正常妊娠率、妊娠后流產率及術后未妊娠率分別為73.3%、11.7%、15.0%,與對照組(77.3%、11.7%、1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子宮異常率及肌瘤復發率分別為6.7%、5.0%,與對照組(8.3%、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近期效果與開腹手術效果相當,兩種手術方式安全性高,對患者妊娠能力影響不大。
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術后妊娠
子宮肌瘤屬于育齡期女性常見婦科疾病,多為良性病變。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女性生活壓力及工作壓力不斷增加,子宮肌瘤的患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中青年女性患病率為20%~25%。該病存在隱匿性,患者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隨著疾病不斷進展,患者表現為白帶增多、陰道不規則流血、腹痛、流產、不孕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對子宮肌瘤患者常實施手術治療,主要方式包括傳統開腹手術剔除術及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二者均屬于有創手術操作,后者為微創手術,具有創傷性小、術后疼痛感輕微、術后恢復快等優勢[2]。為進一步探討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對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將12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為兩組,分別實施傳統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觀察不同手術方式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妊娠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三門峽市陜州區第一人民醫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120例,根據手術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年齡25~40歲,平均(30.4±3.5)歲;子宮肌瘤直徑5~10 cm,平均(6.7±1.3)cm。對照組年齡25~41歲,平均(31.1±3.6)歲;子宮肌瘤直徑5~9 cm,平均(6.7±1.2)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傳統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腰硬聯合麻醉,根據術前檢查的肌瘤位置、數目、大小確定手術方式、切口大小及方向等,將肌瘤切除后送至實驗室行病理檢查。觀察組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氣管插管全麻后取頭低臀高位,將導尿管置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于腹部選擇3個點進行穿刺,腹腔鏡經臍部進入腹腔,操作器械經兩側下腹進入腹腔,必要時置入舉宮器,在腹腔鏡下觀察肌瘤位置、數量、大小并進行剔除,電凝止血后縫合。術后將剔除肌瘤送檢。兩組手術均由同一主刀醫生實施。
1.3觀察指標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2 a隨訪,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妊娠情況,包括術后妊娠率、妊娠后流產率;比較兩組近期療效(肌瘤復發率、子宮異常率)。
1.4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 18.0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術后妊娠情況兩組術后正常妊娠率、妊娠后流產率及術后未妊娠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妊娠情況比較[n(%)]
2.2近期療效對照組子宮異常4例,肌瘤復發3例;觀察組子宮異常5例,肌瘤復發3例。兩組子宮異常率和肌瘤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肌瘤患者的手術方式主要與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年齡,肌瘤大小、位置、數量、生長速度、子宮損害類型等相關。子宮是女性孕育生命的重要生殖器官,也是女性分泌必要激素的場所,因此針對有生育需求的育齡女性不可將其子宮盲目切除[3]。
目前臨床上子宮肌瘤剔除術的主要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腹剔除術及腹腔鏡剔除術,然而目前對于二者對有生育要求患者術后妊娠的影響尚無統一定論。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較傳統開腹剔除術具有術中失血量少、術后疼痛感輕微、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快、術后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時間短等優勢,對合并高脂血、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等諸多基礎疾病而導致子宮無法耐受開腹剔除術患者而言,有著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隨著腹腔鏡手術應用范圍愈發廣泛,該手術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如術中手術視野不全面、可操作空間小、無法完整顯露病灶,極易導致患者肌瘤清除不全面、隱匿性出血等嚴重情況。研究顯示,對于肌瘤體積較大、位置不明確(位于宮頸或闊韌帶等特殊位置)、數量較多或術前檢查提示嚴重盆腔粘連的患者,應禁止使用腹腔鏡手術[4]。傳統經腹手術也具有較多優勢,如手術視野清晰、適用范圍廣,可充分暴露肌瘤等,手術安全性較高,對于無法使用腹腔鏡手術的子宮肌瘤患者可接受經腹手術治療[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正常妊娠率、流產率、未妊娠率、肌瘤復發率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手術方式對患者術后妊娠均不會產生影響,患者術后近期療效相當。臨床上認為子宮肌瘤對患者妊娠影響因素有以下幾方面:①子宮肌瘤大而多,嚴重壓迫子宮;②子宮肌瘤對患者子宮內膜血供有影響;③肌瘤對輸卵管產生擠壓;④肌瘤對患者激素分泌有影響;⑤術后患者組織出現粘連及形成瘢痕子宮[6]。因此,在為子宮肌瘤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時,應確保肌瘤切除完整性,減少切口數量,盡量保證患者組織面完整,手術實施過程中注意保護子宮附件,最大限度保證患者術后妊娠不受影響。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近期效果與開腹手術效果相當,兩種手術方式安全性高,對患者妊娠能力影響不大。
[1] 金鳳斌,任波,陳雙,等.Quill縫線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6,16(1):24-27.
[2] 李藝平,顏友良,王秀中,等.開腹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研究[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7,13(1):61-64.
[3] 羅芳,張丹丹,高琴,等.不同途徑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妊娠的影響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7,26(14):117-119.
[4] 羅萍.子宮肌瘤不同術式剔除術后臨床療效及其對妊娠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2016,18(5):776-778.
[5] 曹單,陳旭.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有生育要求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7):3632-3634.
[6] 杜君,熊傳旭,張蒙.子宮肌瘤兩種切除術式對妊娠結局的比較[J].武警醫學,2016,27(8):764-766,770.
R 737.77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074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