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也首次被寫入黨章。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國國情農情,深刻認識我國城鄉關系變化特征和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著眼于黨和國家事業全局,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導向和補齊農業農村短腿短板的問題導向,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標要求,必將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乃至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寫下劃時代的一筆。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當前,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仍然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仍然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全面小康征途上受到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影響最大的人群仍然是農民。尤其是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問題更加凸顯、更加急迫。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實現基本現代化和2050年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要抓緊解決農業供給質量、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不高,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弱,城鄉差距依然較大的現實難題,必須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牢牢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億萬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鄉村振興,必須要采取超常規振興措施。一方面,繼續推動要素配置、資源條件、公共服務向農業農村傾斜,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另一方面,要在城鄉融合發展制度設計、政策創新上想辦法、求突破,進一步調整理順工農城鄉關系,顯著縮小城鄉差距,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鄉村振興,始終要抓住產業興旺這個重點。“產業興旺”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生產發展”的升級版、升華版。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始終要靠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來解決。一方面,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轉型升級,努力向現代農業邁進。另一方面,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支持和鼓勵農民參與并共享農村"雙創"的紅利。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在農民增收上,落在農民福祉的增加上。
鄉村振興,必須全方位縮小城鄉差別。鄉村振興絕不僅是經濟的振興,也是生態的振興、文化的振興、教育的振興、科技的振興、社會的振興。新農村建設的“村容整潔”升級到“生態宜居”,強調了農村生態建設要由表及里,由物及人,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特別是生態美好的向往。“管理民主”升級到“治理有效”,既強調了由管到治的治理思維,也強調了要從注重基層民主制度建設過程到追求農村社會穩定結果的更高要求,更注入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新內涵。
“生活寬裕”升級到“生活富裕”,雖一字之差卻充分體現了多年來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良好態勢,更強調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和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一人的決心。“鄉風文明”需要長期堅持,但內涵更豐富,更強調保持鄉村文化特色與城市現代文化的融合。落實鄉村振興目標,歸結起來就是要堅定不移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為城鄉融合發展創造條件,既要從生態、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等方面全方位縮小城鄉差別,更要從制度層面著手,建立一種全新的城鄉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全面小康的目標達成,事關共同富裕的承諾兌現,事關現代化強國的藍圖實現。進入新時代,面對新要求,只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切實落實好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全方位縮小城鄉差距,讓城市和鄉村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才能實現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讓農民群眾與全國人民一起共享偉大夢想的榮光。■(來源:農民日報)
F320
C
1001-8964(2017)12-0009-02
2017-11-06
速覽十九大報告三農“亮點”
亮點一
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
亮點二
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亮點三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2%下降到4%以下。
亮點四
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
亮點五
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亮點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亮點七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亮點八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占。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
亮點九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亮點十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
亮點十一
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亮點十二
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
亮點十三
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亮點十四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亮點十五
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