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辦事處農業辦公室,湖北 老河口 441800)
高產母豬群的組建與管理
張玉榮
(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辦事處農業辦公室,湖北 老河口 441800)
1.1 制訂引種計劃 規模化豬場應結合自身情況確定種豬引入品種和數量。原則上商品豬場應從單一的種豬場引進后備母豬,以避免發病風險。
1.2 調查疫情 引種前應了解種豬場的豬病流行情況及種豬的健康狀況,豬場必須從無疫病流行地區的種豬場引進健康后備豬,同時應了解種豬場的豬病免疫程序及防治措施。
1.3 隔離消毒 豬場應建隔離舍,隔離舍應距生產區300m以上。種豬引進前30d應用消毒劑對隔離欄舍及用具等進行嚴格消毒。種豬到場后須在隔離舍飼養30~45d,并進行嚴格檢疫,以確認其沒有被細菌和病毒野毒感染,同時應檢測引入豬的豬瘟、口蹄疫等抗體水平。種豬到場1周后,應按本場的免疫程序接種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等疫苗。
應根據后備母豬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配制飼料,要求飼料營養全面,原料多樣化,并注意能量、蛋白質的占比,礦物質、維生素和必須氨基酸的補充。哺乳料限量飼喂,以控制母豬體重,保證各器官充分發育。
2.1 后備母豬飼養
2.1.1 日糧配制 培育后備母豬除需要供給一定的能量外,還需要一定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特別是鈣和磷。此外,充足而全面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是后備母豬保持旺盛代謝和正常生理機能的所需。日糧營養不全面容易導致后備母豬過瘦、過肥,骨骼發育不充分,肢蹄發育不健全,不能達到培育要求。
后備母豬的飼料要多樣化,至少要有5種以上原料構成,其適口性要好,營養應均衡,一般可用全價料喂后備母豬。應讓后備母豬有一定的體脂貯備,以提高繁殖力,延長繁殖壽命。
2.1.2 飼喂要點 后備母豬要按體重、膘情分階段飼養。后備母豬5月齡前(體重約70 kg)自由采食,以滿足其對能量的需要。6月齡后適當限制飼養,限飼要根據膘情而定,忌盲目限飼。后備母豬應適當增喂青粗飼料,以增進食欲,改善消化機能。
2.2 后備母豬管理
2.2.1 溫度 寒冷季節早晚關好門窗,并加強舍內保溫。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并保持舍內空氣流通。
2.2.2 濕度 一般舍內濕度以60%~80%為宜,忌高濕。
2.2.3 通風 冬季可采取橫向通風,屋頂進風。夏季采取縱向通風,結合開啟濕簾。
2.2.4 光照 光照的時間和強度可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和抗病力。白天室內光照強度以豬能看清為度。一般3~4頭母豬躺臥區上方1.5m處可設置1盞60W熒光燈。盡可能采用自然光照(結合運動),冬季日短夜長以及封閉式豬舍可采用人工光照。
2.2.5 飲水 保證飲水充足、清潔、新鮮,每頭豬每天給水12~18L(平均15 L),酸堿度控制在6~8。飲水器設置在活動區和排糞區域,以保證睡臥區域干燥。
2.2.6 適當運動 配種前后備母豬應適當運動。運動場應保持清潔,運動時避免母豬肢蹄受傷。
2.2.7 建立檔案 建立后備母豬檔案,以便進行防疫及管理。
2.2.8 報表管理 生產報表能反映豬只信息、生產耗用等情況,豬場應詳細填寫生產報表,并妥善保管。后備母豬常用報表包括日報表、查情表、豬舍溫度記錄表、消毒記錄表、疫苗注射表、治療記錄表、水電記錄表、檔案表、轉移死淘記錄等。
2.3 后備母豬發情管理
2.3.1 后備母豬發情特點 后備母豬初次發情表現不明顯、無規律,其發情周期一般為18~25d,平均為21d,發情持續期2~3d。
發情母豬耳朵直立,眼神呆滯,煩躁不安,食欲減退或不食,陰門紅腫,陰道內流出透明、稀薄的白色水樣黏液,喜歡爬跨其他母豬,后期出現靜立反射。
2.3.2 發情檢測與記錄 后備母豬生長到80 kg(5.5月齡左右)以上時出現第一次發情,其發情表現一般不明顯,尤其大群飼養時。可采用試情的方法確定母豬的初次發情時間,并做好發情日期記錄,根據這些數據可確定后備母豬的去留及免疫、催情、初配時間。
2.3.3 發情控制 可對后備母豬進行誘情,促進初情期提早到來。誘情可在母豬達160日齡時進行,可將公豬趕到母豬欄內對母豬進行誘情。
2.3.4 適時配種 初配日齡>210 d,初配體重>120kg,背膘厚18~20mm,第2或第3次發情時給母豬配種。第1次配種在母豬靜立發情后12~16h完成,過12~14h再進行第2次配種。

3.1 環境衛生與消毒 消滅環境中的病原,防止傳染病發生和蔓延。豬欄與運動場每天清掃2次,1~2周帶豬消毒1次,產前嚴格消毒產房。出豬后欄舍徹底清掃、沖洗和消毒2次,并隔一段時間再進豬。
豬場道路、排污溝、空地等應定期清掃,道路必須經常消毒。
3.2 合理免疫 根據本場和周圍地區豬場的疫病發生情況制訂免疫程序,并選擇合適的疫苗和接種方法對豬進行免疫。主要免疫的疾病有藍耳病、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豬瘟、乙腦和口蹄疫等。
母豬配種前35 d進行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疫苗肌肉注射。配種前30d進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肌肉注射。配種前15d進行乙型腦炎弱毒疫苗接種。配種前7d進行藍耳病、豬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免疫,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間隔20d加強免疫1次,以后每6個月免疫1次。
3.3 動物疫病檢測
3.3.1 豬群健康監測 生產中可采用三看法監測母豬健康狀況,即平時看精神,喂飼看食欲,清掃看糞便,若發現異常,應及時查明原因,盡早加以處置。
3.3.2 免疫抗體檢測 懷孕母豬接種疫苗后,其所產仔豬可通過初乳獲得母源抗體。通過檢測仔豬的母源抗體水平可了解仔豬的免疫狀況,并作為再次接種的依據。另外,通過檢測可淘汰陽性豬,凈化豬群。■
S813.21
C
1001-8964(2017)12-0039-02
2017-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