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勇
(江蘇省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州大學,江蘇 常州 213164)
高分子專業科研與教學的互相促進探討
廖華勇
(江蘇省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州大學,江蘇 常州 213164)
對于高分子專業,科研與教學是互相促進的關系。將教學與科研有效結合,科研為教學提供了新鮮素材,教學有利于理清科研思路。教師要端正認識,善于用科研經歷和成果深化教學內容。在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中,教師要注重實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力求創新。教師帶領學生在教學和科研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要關注學生提出的意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高分子;科研;教學
教研論文[1]論證了在高分子成型加工及流變學中科研與教學的關系,指出科研可以反哺教學,要營造科研氛圍,創造科研條件,教師在科研和教學中要注意學科交叉和融合。其實,科研與教學是互相促進的,離開了科研,教學成了無源之水;教學也有助于理清科研思路,教學過程需要清楚地表達科研方法與成果。
在高校里,作為教學科研型的教師和科研型的教師不同,前者教學和科研都要完成,而后者可以不做教學工作,專門做科研。可能有的老師不太看重教學,認為是教學影響了科研,不太愿意在教學上花功夫。宋代詩人陸游有句名言:"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意思是說,你果真要學習寫詩,應該首先在詩歌以外、書本以外多下功夫。教學也是這樣,在教學中,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表達清楚,就首先需要教師熟悉教學內容。只有做過科研才能對相關教學內容有深刻的體會。有了相關的科研積累,在上課時就有了生動的案例,就不會照本宣科,就顯然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信息量,學生能夠學到更多鮮活的知識。例如在高分子物理中講到,高分子材料的松弛行為可以用Maxwell模型進行擬合,即用一個彈簧和一個粘壺串聯構成的模型,如式1所示。

(1)
如果沒有做過這方面的科研,那么在教學中只會按照書本去講述,深度明顯不夠。其實,只用一個簡單的Maxwell模型只能擬合高分子松弛曲線的一小部分,如圖1中的虛線所示。如果要較好地擬合整個松弛曲線,就需要更多的Maxwell模型(不同的彈簧剛度和不同松弛時間的粘壺)并聯起來進行擬合,這就是廣義Maxwell模型,如式2所示[2]:

(2)
對實驗數據擬合所得的曲線如圖1中的實線所示,模型2中N=7,即使用了7個松弛時間參數,它與實驗數據吻合較好。可見科研工作提高了教學的深度。

圖1 40℃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應力松弛曲線
在高校里,作為一線專業課教師,要承擔不少教學任務,如專業課的教學,以及實驗、實習、畢業環節等。同時,作為教學研究型教師,還要完成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如發表科研文章,申請專利、申請科研課題等。每年學校要對教師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進行考核。隨著高層次人才的大量引進,具有海外留學背景和經歷的博士/博士后越來越多,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大量涌現也推動著高校科研成果的考核要求,如學校將SCI論文進行分區,獎勵也分檔次。在職稱評審中,具有高檔次文章的教師更有競爭力。對于青年教師,既要承擔教學任務,又要進行科學研究,壓力較大。如果能夠同時做到教學和科研兩不誤,則是最好的結果。
常州大學材料學院為本科生開設了一些專業實驗,比如用雙輥開煉機進行聚氯乙烯(PVC)配方及加工條件實驗,這屬于實驗教學,教師掌握了實驗技術后,也可以應用于畢業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科學技術問題。在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遇到一些科學技術問題,如有關高分子材料的發泡配方及工藝,經過探索,克服困難,解決這些問題,就可能形成新的技術,獲得知識產權。再例如,雙螺桿擠出機和流變儀均可用于教學與科研,在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探索科研問題,教學與科研不要孤立看待。教師在指導本科生創新創業實踐中,利用雙螺桿擠出機及流變儀做了聚丙烯(PP)/尼龍6(PA6)共混物的加工、流變實驗,在國際SCI雜志上發表了文章[3]。對于本科生,在科研活動中即使有很小的創新,教師也應該給以鼓勵,激發其進行科研創新的熱情和潛力。
因為高分子專業是典型的工科專業,高分子成型加工涉及到各種塑料機械,如擠出機、注射機、開煉機、密煉機等,作為教師必須熟悉這些設備和機械的操作。即使做流變學的模型分析,也需要用一些設備制備材料,用流變儀進行測試。測試過程最好要教師親自完成,因為在測試過程中,需要判斷實驗是否正常,數據是否合理。不能全部丟給學生去做,因為學生經驗和理論不足,獲得的數據可能有疑問。可以教給學生方法,做的時候教師要在一旁指導,必要時教師要自己做實驗。偉人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里也可以說,只有自己動手,才能發現真理,取得教學和科研成果。
在教學與科研中,教學和科研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有個詞叫做"教學相長",在教學中發現不足,發現問題,在科研中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學內容其實也來源于科研,教科書集成了眾多科學研究的分析和結論,而有的結論只是暫時是對的,還要繼續接受實踐的檢驗。在流變學教科書中,認為第二法向應力差是負值[4],但更加嚴謹的表達是,對于大多數材料,第二法向應力差為負值[5]。實踐(實驗)檢驗著理論(教學內容),理論是為實踐服務的。即使對于同一門課程,教學內容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因為知識在不斷更新。例如第二版《塑料成型模具》[6]中講述了鑲嵌結構模具,而在第三版教材[7]中則幾乎不再提及這部分內容,這是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產生了更高級的模具加工切割技術,如電火花加工,之前較為困難的整體式模具的加工到現在已經不再是難題了,因此教材相應做了修改。
對于教學與科研,如果教師不能站的更高,就不能看得更遠。有專家講到,要做到將一個復雜的問題用簡短的語言敘述清楚。在教學科研實踐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某個小問題上不熟悉,學生卻知道,他會提醒老師,幫助老師,這正是教學相長。在教學、科研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一起進步成長。如果有時候學生的表現比老師更好,老師也不應該感到慚愧,這正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學生超過老師很正常,也促使老師繼續學習和進步。
教學與科研互相關聯,不宜分割。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為教學提供了新鮮生動的素材,而在教學中也需要隨時關注可能產生的科學問題。科學技術在更新發展,教學內容也要不斷更新,以適應最新科研進展。在高校,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增強了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技能,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1] 廖華勇.高分子成型加工及流變學科研與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6,(44):236-237.
[2] Baumgaertel M, Winter HH. Determination of discrete relaxation and retardation times spectra from dynamic mechanical data[J].Rheol Acta,1989,28:511-519.
[3] Liao Huayong, Zheng Luyao, Hu Yongbing,et al.Dynamic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reactively compatibilized polypropylene/polyamide 6 blending melt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5,132, 42091-42098.
[4] 吳其曄.巫靜安.高分子材料流變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 Ferry J D.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of polymers(Third edition)[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80:28.
[6] 申開智.塑料成型模[M].2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7] 申開智.塑料成型模具[M].3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2017-09-26
常州大學教改項目基金資助項目(No.GJY14020052),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No.D/2015/01/37)
廖華勇,博士,常州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改性及流變學。
G642.0
A
1008-021X(2017)22-0142-02
(本文文獻格式:廖華勇.高分子專業科研與教學的互相促進探討[J].山東化工,2017,46(2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