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降鈣素原檢測在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價值研究
劉晶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院,江西 上饒 334000)
目的 針對降鈣素原檢測在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價值進行研究。方法 調取在血液科進行降鈣素原檢測的65例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作為本次調研的對象,選用數據進行研究的患者皆在其出現高熱癥狀時立即抽血進行降鈣素原檢測。將檢測后的降鈣素原檢測值與確定感染的降鈣素原檢測值進行對比,討論降鈣素原檢測對細菌感染的敏感性。結果 患者在血漿降鈣素原檢測值和全血降鈣素原檢測值的數值差距并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當降鈣素原檢測值為<0.1 mg/mL時患者無細菌感染危險,當患者的降鈣素原檢測值達到0.25 mg/mL以上時有感染病菌的危險。降鈣素原檢測對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細菌感染判斷的敏感度為82.98%(39/47)。結論 降鈣素原檢測能在一定程度上檢測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的細菌感染情況,根據檢測結果可以對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對癥治療,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在臨床的應用廣泛,具有重要意義。
急性白血病發熱癥狀;降鈣素原檢測;抗感染治療
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檢測可以作為一個急性病癥下的參數來判斷患者是否被感染病菌[1]。降鈣素原的本質是一種蛋白質,自從1993年法國人發現降鈣素原的值會在人體細菌嚴重感染時會升高以后,醫學界就將降鈣素原的變化值作為檢驗患者是否感染病菌的標準[2]。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主要成病病因源于自身體內細胞惡性繁殖克隆,現代醫學已經能通過藥物對急性白血病進行病情控制,延長患者的生命[3]。作為急性白血病感染中的常見現象,在患者出現發熱癥狀時應注意患者是否是因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等癥狀引起的,通過降鈣素原檢測可以很好的體現患者的感染原因,排除異常情況,針對性的安排治療。本文選取65例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探討降鈣素原檢測在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調取出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間本院血液科進行降鈣素原檢測的65例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作為本次調研的對象。檢查有急性髓性白血病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齡17~68歲;平均年齡(51.22±3.17)歲;檢查有急性淋巴白血病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齡12~75歲;平均年齡(49.62±3.14)歲;患者均有發熱癥狀,所有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擇降鈣素原(PCT)檢測試劑盒(鄂食藥監械(準)字2013第2401823號)對送檢患者的血樣進行分析,血樣培養時間盡量控制在12 h內,血樣最好為兩份,保障檢驗結果無誤差。取血最好在患者出現發熱情況后立即行動,保證血樣的質量。檢驗結束后記錄分析檢驗結果,計算降鈣素原檢測對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細菌感染判斷的敏感度。
1.3 觀察指標 根據《國際檢驗醫學雜志》[4]中提出的根據降鈣素原檢測結果與感染病菌患者人數相對應求出降鈣素原檢測對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細菌感染判斷的敏感度的方法對降鈣素原的敏感性進行分析。降鈣素原檢測病菌敏感度=降鈣素原檢測值達到0.25 mg/mL以上的患者人數/感染病菌的患者人數。計算出結果后分析降鈣素原檢測在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治療中的作用。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調研結果均采用SPSS 21.0進行系統的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血清、血漿及全血降鈣素原檢測值測量結果經過測量發現,患者在血漿降鈣素原檢測值和全血降鈣素原檢測值的數值差距并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比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值與血漿降鈣素原檢測值和全血降鈣素原檢測值時發現,血清的降鈣素原檢測值比二者略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患者血清血漿及全血降鈣素原檢測值測量統計表
2.2 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與已確定細菌感染患者降鈣素原檢測值數據整理 當降鈣素原檢測值為<0.1 mg/mL時患者無細菌感染危險,當患者的降鈣素原檢測值達到0.25 mg/mL以上時有感染病菌的危險。由表中數據可判斷出降鈣素原檢測對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細菌感染判斷的敏感度為82.98%(39/47),見表2。

表2 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與已確定細菌感染患者降鈣素原檢測質量濃度值對比
醫學界尚未給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做出明確定論,但如今普遍認為其發病受輻射、病毒、遺傳、化學以及自身血液病的影響。急性白血病的治療一直被臨床所看重,因其死亡率高,患者治愈率極低所以一直被社會各界關注[5]。又因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臨床表現集中在出血、貧血、發熱中,所以患者一旦出現發熱癥狀就應立刻對患者進行檢查,所以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療上,能夠及時判斷發熱原因是一大助力。在日常的治療中,當患者出現1~3周及以上的持續發熱癥狀并且臨床上暫時無法明確診斷出發熱原因時即被認為是不明原因發熱[6]。在此情況下使用降鈣素原檢測能夠提升患者的發病原因確診率,保障患者能夠及時接受治療。本次調研旨在于研究降鈣素原檢測在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抗感染治療上的作用。
本次調研數據結果在表1上顯示為患者在血漿降鈣素原檢測值和全血降鈣素原檢測值的數值差距并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比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值與血漿降鈣素原檢測值和全血降鈣素原檢測值時發現,血清的降鈣素原檢測值比二者略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此數據出現的原因為降鈣素原在進入全血后被全血中的酶分解,并沒有進行PCT的分離檢驗過程。表2體現出當降鈣素原檢測值為<0.1 mg/mL時患者無細菌感染危險,當患者的降鈣素原檢測值達到0.25 mg/mL以上時有感染病菌的危險。由表中數據可判斷出降鈣素原檢測對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細菌感染判斷的敏感度為82.98%。由此可見,PCT檢驗的敏感值較高,可以將PCT的檢驗值作為判定患者是否感染的標準。當PCT值超過0.25 mg/mL時就應對患者采取特異性抗菌藥物治療,以免患者發生危險。根據PCT值的檢驗結果可以及時對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的發熱原因進行判斷,并通過及時用藥挽救其生命。
綜上所述,降鈣素原檢測在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抗感染治療中有提醒預防作用,可以急性檢驗患者是否感染病菌,對癥治療,讓醫生對患者的病情針對性用藥,延長患者的生命。在臨床上的意義重大,非常值得推廣使用。具有深刻的意義和研究價值。未來醫學發展會有發現其更多的應用。
[1] 彭家明,呂小林.急慢性白血病的血液生化學臨床檢驗價值[J].當代醫學,2016,22(20):52-53.
[2] 徐愛蕾,王為.降鈣素原檢測方法學和臨床意義的研究進展[J].臨床軍醫雜志,2012,40(1):242-244.
[3] 皮愛榮.急性白血病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J].當代醫學,2016,22(8):77-78.
[4] 華川.降鈣素原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18):2644-2645.
[5] 李宇新,任方剛,張娜,等.降鈣素原檢測在急性白血病發熱患者抗感染治療中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5):755-756.
[6] 陳耀武,陳一峰,毛和明,等.降鈣素原(PCT)檢測指導感染患者抗菌藥物應用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13):18-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