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才,陳愛珍,王偉新
核苷(酸)類似物經治慢性乙肝患者序貫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療效觀察
袁桂才1,陳愛珍2,王偉新1
(1.宜春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江西 宜春 336000;2.宜春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內科,江西 宜春 336000)
目的 探討慢性乙肝患者經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后序貫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48例核苷(酸)類似物經治慢性乙肝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26例給予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對照組22例給予核苷(酸)類似物(拉米夫定)治療。兩組均治療24周。治療結束后,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轉陰率及轉換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率、乙肝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應答率、谷丙轉氨酶(ALT)復常率和不良反應。結果 實驗組HBV-DNA應答率92.31%、HBeAg轉換率69.23%、HBeAg陰轉率80.77%、HBsAg清除率61.54%、ALT復常率80.77%。各值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實驗組的血細胞減少23例,明顯多于對照組的13例(P<0.05);實驗組寒戰或發熱7例、頭痛6例、惡心9例,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核苷(酸)類似物經治慢性乙肝患者序貫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用藥安全性較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慢性乙肝;核苷(酸)類似物;聚乙二醇干擾素;應答率;復常率;不良反應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疾病,病毒潛伏期較長,臨床表現為身體感覺乏力、疲憊、胃腸反應,在病情嚴重的時候可出現黃疸、肝脾腫大、肝病面容等。目前,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中核苷(酸)類似物(NAS)的抗病毒藥物使用比較普遍,NAS可以抑制病毒的復制,但是不能清除乙肝病毒,需要長期服藥使HBeAg血清學轉換且需持鞏固治療[1]。聚乙二醇干擾素可以延長半衰期并保留了抗病毒活性,不易產生耐藥性[2]。本研究通過48例核苷(酸)類似物經治慢性乙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序貫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療效果,其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核苷(酸)類似物經治慢性乙肝患者分成兩組,即實驗組26例和對照組22例。實驗組:男14例,女12例,年齡28~64歲,平均年齡(41.58±12.07)歲,病程3~10年,平均病程(7.81±4.12)年。對照組:男12例,女10例,年齡26~67歲,平均年齡(42.57±11.24)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23±10.1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試驗分組 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24周,對照組給予核苷(酸)類似物拉米夫定(湖南千金湘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481,規格0.1 g)口服1片,每天1次治療。實驗組給予聚乙二醇干擾素(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70055,規格0.5 mL)皮下注射0.5 mL,每周1次。
1.2.2 檢測方法 采用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檢測測定HBV-DNA和ALT,檢測下限為103copies/mL;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進行HBV血清標志物中HBeAg、HBsAg、抗HBe、抗-HBs和抗HBc的各項指標的檢測。
1.3 觀察指標 ①經治療24周后,觀察兩組患者HBV-DNA應答率、HBeAg陰轉率、HBeAg轉換率、HBsAg清除率和ALT復常率;②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24周相關指標的比較 經治療24周后,實驗組HBV-DNA應答率92.31%、HBeAg轉換率69.23%、HBeAg陰轉率80.77%、HBsAg清除率61.54%、ALT復常率80.77%,各項觀察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24周相關指標的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不良反應對比 實驗組發生血細胞減少23例、寒戰或發熱7例、頭痛6例、惡心9例;對照組發生血細胞減少13例、寒戰或發熱5例、頭痛8例、惡心6例。經比較,實驗組血細胞減少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83,P<0.05);實驗組其他不良反應例數略多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國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傳染性疾病,在HBV侵入機體后,漸漸使肝細胞發生病變,導致肝細胞變性和壞死[3]。慢性乙型肝炎按病情程度分為:輕、中、重度,當慢性乙型肝炎轉變為失代償肝硬化和肝細胞癌時,將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目前,慢性乙型肝炎以核苷(酸)類似物和干擾素兩大類抗病毒藥物治療為主[4]。核苷(酸)類似物以口服藥物為主要,通過口服藥物減少肝功能失代償和肝細胞癌的發生,終止病毒復制、抑制DNA多聚酶和逆轉錄酶活性,達到治療效果。因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時間需要很長,長期使用核苷(酸)類似物會使機體產生病毒變異和耐藥,停藥后容易復發[5]。干擾素一般以皮下給藥的方式進行治療,具有抗病毒和調節免疫力的功能,血液中的干擾素可在短時間維持恒定,抑制了HBV DNA復制,增強了NK細胞、T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活力,能有效的清除HBV感染的肝細胞[6]。
本研究結果發現,經24周治療后,實驗組中HBV-DNA應答率、HBeAg轉換率、HBeAg陰轉率、HBsAg清除率和ALT復常率有明顯提高,均優于對照組。這說明對于慢性乙肝患者而言,采用聚乙二醇干擾素后血清HBsAg水平對HBeAg和HB-sAg消失具有預測價值,達到鞏固的治療效果。基線HB-sAg<1 000 IU/mL者,改用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后可獲得高HBeAg和HBsAg陰轉率,達到鞏固的治療效果。在核苷(酸)類似物抑制病毒的基礎上,干擾素治療可獲得更高的HBeAg血清學轉換,實現停藥后的免疫控制。提高了抗病毒的免疫能力,提高了HBsAg清除率[7]。在治療的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有出現不同程度的藥物反應,其中實驗組血細胞減少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干擾素的使用會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反應,主要變現為骨髓抑制,在治療的時候需要定時觀察血細胞數量,根據其癥狀進行對應的處理可以減輕[8]。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有耐受性,不影響治療。
綜上所述,核苷(酸)類似物經治慢性乙肝患者序貫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用藥安全性較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馬雙雙,郜玉峰.核苷經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貫或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進展[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6,51(8):1231-1234.
[2] 李琳,張志敏,王存麗.核苷(酸)類序貫α-2b干擾素治療HBeAg應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療效分析[J].肝臟,2017,22(5):470-471.
[3] 蘇偉華.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及其影響因素[J].當代醫學,2016,22(36):72-73.
[4] 周培,張海月,龔作炯.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評價[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18(5):554-557.
[5] 倪傳斌.4種核苷(酸)類似物單藥初治慢性乙肝方案變更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15,15(12):1540-1542.
[6] 陳新月,柳雅立.干擾素聯合核苷(酸)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評價與探索[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4,32(1):55-58.
[7] 袁婧,張長江,朱研,等.核苷(酸)類似物治療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肝病患者停藥復發的臨床轉歸及影響因素[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4,36(8):811-815.
[8] 張寧.核苷類藥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療中的應用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23):1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6.061
王偉新,E-mail:ucftjj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