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齊琦,李軍,王琴
無創呼吸機對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輔助治療效果研究
朱齊琦,李軍,王琴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研究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作為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52例,把所有患者分成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無創呼吸機作為輔助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心率和呼吸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CO2、心率和呼吸頻率均比對照組低,PO2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pH值與對照組比較。結論 給予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作為輔助治療,臨床治療效果十分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可在臨床治療上推廣應用。
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
所謂的重癥肺炎,就是經過全面治療之后患者的肺部感染癥狀依舊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該病極易引發患者出現呼吸衰竭[1]。臨床上對于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疾病的治療主要是采用抗感染、祛痰、止咳等藥物進行治療,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能徹底祛除病根[2]。有研究表明,應用無創呼吸機作為輔助治療可以使患者病死率有效降低,而且不需要建立人工輸氣通道,只需要利用面罩和患者的口鼻相連接,進而進行正壓通氣,不僅極大的降低了氣管插管率,也避免了呼吸道再次受到傷害[3]。本文以52例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為對象開展了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擇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52例,把所有患者分成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無創呼吸機作為輔助治療。其中,對照組有男15例,女11例,年齡45~60歲,平均年齡(52.3±7.1)歲;觀察組有男14例,女12例,年齡44~59歲,平均年齡(51.7±6.9)歲。將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②所有患者均有咳嗽、肺部啰音和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且白細胞計數均呈現增高;③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了關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嚴重的生理或者心理缺陷;②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嚴重的溝通和理解障礙。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①抗感染治療:5 g的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溶于25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滴注時間8 h;②擴張支氣管治療:0.4 mg的沙丁胺醇溶于2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注射;③還要給予患者止咳、化痰、吸氧、補液和營養支持。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無創呼吸機作為輔助治療,即應用誼安牌呼吸機給患者進行治療,呼吸機各項參數設置如下:吸氣壓力(10~25 cmH2O),呼氣壓力(4~8 cmH2O),氧氣濃度(40%~60%),在輔助治療的過程中要依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呼吸機各項參數做適當調整,每次輔助治療2~3 h,每天輔助治療3~4次。
1.4 觀察指標 ①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主要包括:PCO2、PO2、pH值;②統計并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生命體征指標,主要包括:心率和呼吸頻率。
1.5 統計學方法 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對比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CO2比對照組低,PO2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pH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動脈血氣指標對比(x±s)
2.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生命體征指標對比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頻率均比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生命體征指標對比(x±s)
近些年,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人們的生活慢慢的被稱為威脅人類健康狀況的第四大殺手——肺炎所侵襲者[4]。重癥肺炎作為肺炎中比較嚴重的疾病,極易引起患者呼吸衰竭癥狀出現,將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5]。當重癥肺炎患者并發呼吸衰竭時,如果常規的吸氧方式無法提高患者的血PO2,要考慮應用呼吸機以輔助呼吸。而傳統的通氣方式需要氣管插管,屬于有創通氣,很容易對患者的氣道造成損傷,引起相關肺炎的并發癥發生,故該類通氣方式的應用價值極為有限[6]。近些年的臨床實踐證明,在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實施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無創呼吸機作為輔助治療,臨床治療效果十分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該治療方式還可以較好的保留患者的正常吞咽功能,不會影響患者的正常說話和進食[7]。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心率和呼吸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PCO2、心率和呼吸頻率均比對照組低,PO2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pH值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了給予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作為輔助治療,臨床治療效果十分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心率、呼吸頻率和肺功能情況,使患者治療效率有所提高,也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升高。無創呼吸機亦稱為無創通氣,是指在患者呼氣時,要給予患者一個相對較低壓力的支持;在患者吸氣時,要給予患者一個相對較高壓力的支持[8]。該通氣方式與傳統的有創通氣方式相比具有較多的優勢,具體如下:①操作簡單,口鼻直接和面罩連接,可以保護患者的氣道防御功能,降低氣管插管率;②可以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可以在經濟上減輕患者及其家庭的負擔;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PCO2、心率和呼吸頻率,同時又升高患者的PO2。
綜上所述,給予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呼吸機作為輔助治療,臨床治療效果十分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進而改善患者肺部的換氣功能,可在臨床治療上推廣應用。
[1] 岳梅枝.呼吸機肺保護性通氣與序貫通氣治療老年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的療效比較[J].醫學綜述,2014,20(16):3043-3045.
[2] 韋慶.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5):42-43.
[3] 彭敏,黎雄斌,吳格怡,等.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7例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7):50-51.
[4] 林建良,鄭輝才.無創正壓機械通氣輔助治療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效果分析[J].醫學綜述,2016,22(3):606-608.
[5] 賴清珍,陳桂貞.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6,6(35):125-126.
[6] 王德鋒,吳翔旻,聶曉東,等.有創與無創序貫性機械通氣治療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9):153-154.
[7] 吉雪芳.淺析對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進行無創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91-92.
[8] 蘇曉蕾,張妍,陳曉園,等.序貫呼吸機輔助通氣在老年重癥肺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2):17-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