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旅游行業的發展,企業“用工荒”與學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形成了反差和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用人要求存在差距。只有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縮小供需錯位,才能滿足社會需求、提升高校人才培養水平。
關鍵詞: 旺工淡學 預備隊 培養模式
一、酒店管理專業的尷尬處境
(一)行業需求與學校供給——人才供求錯位
1.酒店的崗位要求與畢業生的工作理想發生錯位
企業“用工荒”、學生“就業難”,在酒店行業表現尤為突出,究其原因是酒店的崗位需求要求大學畢業生同樣從基層做起,再逐步晉升,而大學生的理想卻是畢業后直接做一名白領管理者,從心理上不能接受從服務員做起,導致企業需求與畢業生的理想存在不對等。
2.酒店對人才的選擇標準同高校的專業培養發生錯位
酒店行業選擇畢業生的標準為:應用性、職業型,到崗即上手,這就要求學校對畢業生的培養與崗位需求零距離對接,但實際上培養出來的學生卻是“眼高手低”,缺乏實戰經驗。
因此,行業需求與學校的人才供給存在錯位,導致企業“用工荒”遇上學生“就業難”。
(二)行業需求與傳統觀念——招生難
酒店行業存在行業需求旺盛,但是各高等院校招生難,導致專業萎縮甚至停招的現象。以三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該校酒店管理專業2009年—2016年,學生報到數呈下降趨勢,由原來三個自然班166名學生萎縮到現在一個自然班48名學生。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是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家長、學生“為他人服務是低等工作”的傳統思想之間的沖突。
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在于各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因此,各院校應該根據崗位需求,著眼于學生職業成長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重構課程體系,使行業企業、學校、家長、學生的預期與實際達成一致。因此,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勢在必行。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第五十九章第二節“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指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職業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才雙向交流。推動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生產實踐對接?!?/p>
2015年2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出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2015年6月22日,即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的前一天,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其中專列一條,即第六條“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強調“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
三、酒店管理專業基于培養企業預備的人才培養模式設計與實施
(一)旺工淡學——一個學年三個學期
三亞城市職業學院坐落在海南三亞,三亞的酒店行業有鮮明的淡旺季之分,各酒店出現明顯的“旺季用工荒、淡季養閑人”的情況,由于旺季臨時用工難,招聘的人員素質和技能參差不齊,導致三亞的旅游業屢遭詬病、多次被媒體曝光。三亞城市職業學院在受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委托管理之后,經過行業企業調研,設計了“一個學年三個學期:旺工淡學、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被海南省政府推廣到各個學?!霸O置冬季小學期”。
旺工淡學、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基于“以酒店的淡旺季確定教學學期”,打破原有一個學年分為兩個學期的傳統,將每年的12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設置為“第三學期”。也稱為基于工作場的學習,工作場的學習是一種參與真實任務、并獲得熟練成員直接或間接指導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途徑。
設計如下:
大一:酒店淡季時,學生以在校學習為主,即在教育場通過理論學習,輔以實訓室操作;酒店旺季時,學校與企業共同創設真實的職業環境,讓學生“真學真做”,理論融入工作過程,學生以在酒店頂崗工作為主,即在工作場開展基于理論學習的工作,在做中思考“為什么這么做,如何做得更好”。
大二、大三:培養企業預備隊。酒店的淡旺季依然同樣展開,但是經歷了大一的“第三學期實習”,在正常普通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隨時組成預備隊,根據企業臨時需要上崗工作;大三、大二、大一學生可以組成團隊,承包酒店的部門或部門的樓層,作為預備隊解決酒店的旺季人員需求,保證酒店正常良性運轉。目前三亞城市職業學院已經與三亞鳳凰島度假酒店、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三亞休養院簽訂了《企業預備隊協議》,建立了企業的預備隊。
(二)酒店管理專業基于培養企業預備的課程體系設計
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打破原有的學科課程體系,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和企業需求設計新的課程體系。三亞城市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從社情(社會行業企業需求)和學情(學生的能力培養需要),打破“一門課程只上一個學期,最后一年/半年頂崗實習”的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設計了“理論與實踐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課程體系。如:《酒店服務與管理》三年不斷線,培養學生的服務與管理能力逐漸上升,從基礎服務到基層管理,著眼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服務于學生的實習實踐,縮短學生在企業工作的晉升時間。
(三)實行“三化”教學改革
普通高等教育向應用型高等教育轉型,“轉型路線確定之后,課程就是決定因素。不解決教和學的問題,轉型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
2014年6月22日六部委發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要按照“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
三亞城市職業學院教學設計要求符合“三化”標準,即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任務工作化和工作任務課程化。工作過程系統化,是在課程體系設計中,以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設計課程體系,實現理論和實踐跨界融合,要求在教學整體設計中努力打造真實的職業環境;教學任務工作化,是將理論聯系實際,在理論教學中,以真實的項目為載體,通過項目任務形式完成理論教學,即“真學”;工作任務課程化是在實習實踐中,將工作任務采用課程形式完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通過理論學習促進實際工作,在實踐中多問“為什么、如何做得更好”。
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在學習場的學習以項目為載體,在工作場的實踐以理論為指導,為企業提出各項工作的改進措施,深受企業好評。
四、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效
旺工淡學、工學交替、培養企業預備隊,這種模式實現了五方受益。
(一)學生受益
提升了學生的就業品位,縮短了職位晉升時間。學生每年第三學期的“旺工”,使學生畢業時已經基本達到基層管理者的水平,學生就業時可以從基層管理者做起,提升了學生的就業品位,使學生在崗位發展上更有競爭力。
(二)教師受益
提升了教師的實踐能力,豐富了教學改革思路。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預備隊建設,提升了教師的實戰能力。
(三)企業受益
解決了企業旺季用工荒,避免企業旺季養閑人。通過“旺工淡學”和培養企業預備隊,解決了酒店旺季的用工荒和臨時工綜合素質低的問題,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學校受益
強特色、樹品牌、謀發展,為人才培養開拓新思路。三亞城市職業學院通過開展“第三學期”,受到政府、行業的認可,海南省政府在全省范圍內大力倡導實行“冬季小學期”,使三亞城市職業學院樹立了品牌,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了新思路。
(五)政府受益
解決了“離職潮用工荒”難題,維護社會穩定?!巴さ瓕W”的第三學期解決了三亞旅游旺季的用工問題,樹立了三亞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品位,解決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解除了政府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張靜,李國昌.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03):7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