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教授等研究發現,空氣質量與心血管疾病關系密切,改善空氣質量可以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醫學期刊《循環》雜志上。
該團隊利用中國心血管疾病政策模型,整合多項長期隊列隨訪資料,結合我國空氣污染、城市人口變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流行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病、死亡等數據,運用馬爾科夫蒙特卡羅模擬方法等,預測了我國城市空氣質量逐步改善所帶來的健康獲益。
研究發現,如果2017年~2030年,PM2.5全國城市平均水平從61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5微克/立方米(奧運會時期北京市水平),我國35歲~84歲城市居民中能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67.6萬人。如果年均值控制到35微克/立方米,心血管疾病死亡將減少266萬人;若控制到PM2.5年均10微克/立方米(世衛組織推薦值),將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470萬人,遠超過我國控制25%的高血壓患者或者減少30%的吸煙人群所帶來的心血管健康獲益。
顧東風介紹,與國外研究相比,本次研究充分考慮到我國城市人口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流行變化趨勢,還將空氣質量改善與控制高血壓、控煙等帶來的健康獲益進行直觀比較,為評估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的健康獲益提供了定量化證據。(衛文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