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連
廣東省中信惠州醫院有限公司,廣東惠州 516001
撫觸護理干預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周春連
廣東省中信惠州醫院有限公司,廣東惠州 516001
目的分析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應用撫觸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將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238例早產兒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對照組進行研究,對照組早產兒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早產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行撫觸護理干預,對兩組臨床總有效率、護理前后生長發育情況、相關癥狀改善時間、MOT水平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4.96%)明顯比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78.99%)高;護理干預后,兩組早產兒體重、身長、上臀圍三項生長發育指標水平均得到提高,觀察組這些指標水平提高幅度比對照組高;護理干預后,兩組早產兒腹脹、嘔吐、胃潴留等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觀察組改善時間明顯比對照組早;護理干預前,兩組MOT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護理干預后,觀察組MOT水平明顯比對照組高。結論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應用撫觸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生長發育水平,還可以及早改善不良癥狀,提高早產兒對喂養的耐受程度,具有顯著臨床價值。
撫觸護理干預;早產兒;喂養不耐受;應用價值
由于早產兒胃腸功能較差,容易出現喂養不耐受現象,主要表現為腹脹、嘔吐、胃潴留、大便稀薄等,這不僅會對早產兒體重回升產生影響,甚至會影響早產兒的存活率[1]。據相關研究指出,出生后營養支持可以使早產兒近期體重得到改善,病死率降低,同時還可以對遠期預后產生積極影響[2]。基于此,本文將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238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應用撫觸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現將具體內容作如下匯報。
將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238例早產兒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對照組進行研究,本研究中隨機分組通過經倫理委員會審核。診斷標準如下:(1)胎齡在37周以下的成活兒;(2)存在大便稀薄、排便不暢癥狀;(3)表現出嘔吐、胃潴留以及腹脹等癥狀;(4)體重在2.5kg以下,頭圍與體長均低于正常水平。納入標準:(1)與臨床癥狀標準相符的新生兒。(2)無其他嚴重疾病新生兒;(3)家屬同意并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壞死性結腸炎;(2)出血癥、敗血癥、呼吸窘迫綜合癥;(3)先天性胃腸道畸形;(4)機械性腸梗阻;(5)心肺疾病、顱腦疾病、嚴重感染等。觀察組119例早產兒中,男59例,女60例,胎齡30~36周,均值(34.2±4.4)周,出生體重1.8~3.5kg,均值(2.6±0.5)kg;對照組119例早產兒中,男61例,女58例,胎齡介于29~36周,均值(34.3±4.5)周,出生體重1.7~3.6kg,均值(2.4±0.6)kg。兩組早產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用常規方法處理喂養不耐受:(1)早期保持微量喂養;(2)以個體差異為準對奶汁濃度進行調整;(3)對早產兒行以非營養性吸吮,即在胃管喂養過程中,使早產兒吸吮空橡皮奶頭。(4)選擇適合的喂養途徑,如直接喂哺、管飼等。(5)適當使用藥物干預,如西咪替丁、嗎丁啉等。對照組早產兒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持續監測與檢查、衛生護理、環境護理等。觀察組早產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行撫觸護理干預:在早產兒進食后1小時進行撫觸護理操作,將早產兒置于輻射式保暖臺上,調整溫度和濕度,溫度為36.5℃,濕度為60%~65%,撫觸操作人員手部涂抹潤膚油,并摩擦手掌至發熱,依據六步曲進行撫觸護理干預:(1)頭面部撫觸護理干預。從前額中央位置開始逐漸移動至兩側,再從下頜中央向外部及上部移動,這些操作由兩手拇指完成。然后用兩掌掌面從前額發際開始逐漸向向后、向上滑動,直至后下發際,再向上移動在兩耳乳突處停止,并進行按壓,注意動作輕柔性。(2)胸部撫觸護理干預。用雙手進行胸部撫觸,從胸部外下側開始逐漸移動至對外側。(3)腹部撫觸護理干預。用掌心對腹部進行撫觸,以臍部為中心,按照從內至外的順序以順時針方式進行撫觸,并用手指對左小腹部進行揉搓,以促進排便和胃腸蠕動,若存在腹脹,則可以延長撫觸時間。(4)四肢撫觸護理干預。先用雙手抓肩,在擠按的同時逐漸向手腕滑動,并對大肌肉群進行揉搓,再對關節進行揉搓,下肢撫觸動作與上肢一致,從大腿根逐漸向足部滑動撫觸。(5)手足撫觸護理干預。從指腹開始逐漸向指端移動,對手指尖進行提捏,并活動腕部關節和手指關節。(6)背部撫觸護理干預。使早產兒呈俯臥位,從脊柱中央開始逐漸滑動至兩側。手法逐漸增加力度,每個動作重復6 ~ 8次,并按摩10min左右,每天撫觸2~4次。
根據歐陽林英[3]研究中所述標準評價兩組臨床效果:顯效為撫觸干預3d喂養不耐受指標消失,胃潴留量降低20%;有效為撫觸干預1周之內喂養不耐受指標改善或消失,胃潴留量降低10%;無效為撫觸干預1周后喂養不耐受指標均無變化,顯效+有效=總有效。測量體重、身長、上臀圍三項生長發育指標水平;記錄腹脹、嘔吐、胃潴留等癥狀改善時間;通過放射免疫法檢測兩組MOT水平。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數據處理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涉及的計數資料均通過[n(%)]予以表示,采用χ2檢驗;涉及的計量資料均通過()予以表示,采用t檢驗,若結果顯示P<0.05則提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顯效98例、有效15例、無效6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4.96%,對照組顯效64例、有效30例、無效25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8.99%,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護理干預前,兩組早產兒體重、身長、上臀圍三項生長發育指標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體重為(2085.88±110.32)g、身長為(50.06±1.35)cm、上臀圍為(9.16±0.43)cm,對照組體重為(1978.39±104.67)g、身長為(48.21±1.23)cm、上臀圍為(8.18±0.34)cm,觀察組這些指標水平提高幅度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1 兩組早產兒臨床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早產兒生長發育指標水平比較
護理干預后,兩組早產兒腹脹、嘔吐、胃潴留等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觀察組改善時間明顯比對照組早。見表3。
表3 兩組早產兒不良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 s,d)

表3 兩組早產兒不良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 s,d)
組別 n 腹脹 嘔吐 胃潴留對照組 119 4.26±0.47 4.21±0.44 4.32±0.53觀察組 119 2.88±0.30 2.94±0.32 2.82±0.31 t 16.999 25.464 26.650 P 0.000 0.000 0.000
護理干預前,觀察組MOT水平為(142.12±19.67),對照組MOT水平為(145.72±23.54),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MOT水平為(548.78±62.53),對照組 MOT水平為(416.12±56.1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早產兒護理前后MOT水平比較
早產兒的代謝系統、消化系統以及排泄系統均未發育成熟,并且其胃容量小、脂肪吸收差,加上吸吮吞咽反射不良、食管賁門括約肌功能不良等[4]。在早產兒中,喂養不耐受屬于常見現象,其出現通常與早產兒胃腸道發育不完全相關,使得其胃腸道功能低下,因此容易出現進奶量減少、嘔吐、胃潴留等多種癥狀,這對早產兒生長發育不利,所以應對早產兒實行早期干預,使其喂養不耐受癥狀得到改善[5]。臨床中,針對喂養不耐受早產兒的干預措施包括很多種,其中撫觸是應用率相對較高的一種。在本研究中,從腹脹、嘔吐、胃潴留等癥狀改善時間來看,采用撫觸護理干預的觀察組這些癥狀改善時間介于2~3d,而僅應用常規護理的早產兒不良癥狀改善時間均在4d以上。出現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利用撫觸的方式對早產兒機體產生刺激,進而達到對其生理狀態產生應激影響的效果,同時在撫觸護理干預期間,機體應激反應會對消化道產生積極影響,不僅會促進消化液分泌,還會促進胃腸道蠕動,所以在喂養不耐受早產兒中應用撫觸可以改善其臨床癥狀[6-7]。
人類最原始的感官就是觸覺,觸覺與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感官一樣重要。撫觸護理干預是對早產兒皮膚感官給予溫和刺激[8]。撫觸護理可以通過感覺器官向中樞神經系統傳遞感覺信息,然后由中樞神經系統進行信息下傳,使迷走神經興奮,增加胰島素和胃泌素的釋放,增強機體對食物的吸收能力[9]。胰島素可以使乳糖酶活性增加,降低乳糖吸收不良發生概率。即便不增加熱量的攝入,也會使早產兒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率提高[10-11]。本研究中,經過撫觸護理干預的早產兒體重、身長、上臀圍三項發育指標均明顯優于經過常規護理的早產兒,這正是早產兒所吸收和利用的營養物質更多而產生的結果。撫觸可以增加早產兒體內啡呔釋放,對生長激素分泌有促進作用。通過對腹部撫觸可以使腸蠕動加快,對胃腸道產生直接刺激,腸內容物在胃腸道中的停留時間縮短,對胎便排出有利,同時還可以使腹脹、腹脹、嘔吐、返流等癥狀減輕,間接促進胃排空,降低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發生概率,對早產兒體格發育有促進作用[12-13]。據相關研究指出,撫觸護理干預可以使機體免疫力提高,對神經行為發育有促進作用,使早產兒睡眠節律得到有效改善。另外,撫觸護理干預操作簡單方便,且成本低廉,另可以在早產兒呼吸暫停防治、高膽紅素血癥減輕方面應用,因此對喂養不耐受早產兒來說,撫觸護理干預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14]。本次研究中,通過對119例早產兒行以撫觸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與僅行常規護理的早產兒相比,經過撫觸護理干預的早產兒臨床效果更佳。從本研究臨床有效率方面來看,應用撫觸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4.96%,而僅行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8.99%,說明撫觸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更佳。同時干預后觀察組MOT水平高于對照組。這與杜占申[15]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通過撫觸護理干預可以有效保障早產兒的營養供給,而這又為其生長發育提供了支持。撫觸護理干預對機體臟器狀態有刺激作用,增加了其活動,有效改善了胃潴留,伴隨撫觸護理干預的有效進行,完善了消化器官功能,進而鞏固了臨床效果[16]。
總而言之,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應用撫觸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生長發育水平,還可以及早改善不良癥狀,提高早產兒對喂養的耐受程度,具有顯著臨床價值。
[1] 胡艷.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探討 [J].當代臨床醫刊,2017,30(1):2851.
[2] 李雙雙.喂養管理對晚期早產兒護理效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6):840-842.
[3] 歐陽林英.早產兒喂養不耐受治療中新生兒撫觸法的臨床應用效果探討[J].世界中醫藥,2015,01(01):332-333.
[4] 程莉萍,董建英,王瑞娟,等.非藥物干預在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5):2206-2209.
[5] 武艷霜,馬軍霞,葛慶霞,等.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極低出生體重兒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15):2037-2040,2041.
[6] 許曉娟,鄔麗萍,李音,等.撫觸在新生兒喂養不耐受護理中的應用 [J].護理與康復,2016,15(8):760-761.
[7] 陳秀麗,鐘奎英,魏賢嬌.極低出生體重兒給予重力喂養及非營養性吸吮并結合新生兒撫觸護理干預方法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5,1(17):105-107.
[8] 吳相娟.小劑量紅霉素、撫觸治療新生兒喂養不耐受的療效觀察及護理對策[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6,37(1):40-42.
[9] 鄧錦玲,余景建,莫美女,等.全身撫觸聯合早期滴服喂養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及生長發育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85-86.
[10] 曹雪宏,汪盈,余海英,等.俯臥位聯合撫觸對鼻塞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5):1776-1780.
[11] 侯海萍,遲春昕,麥鉆珍,等.重力喂養聯合撫觸防治極低出生體重新生兒喂養不耐受的臨床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5):603-605.
[12] 黃雅琴.撫觸按摩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58例臨床觀察 [J].新中醫,2016,1(4):149-151.
[13] 李麗.早期護理干預對早產兒發育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2):260-261.
[14] 錢敏,劉艷林,張玲,等.實施喂養管理對晚期早產兒喂養效果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2):123-124.
[15] 杜占申.新生兒撫觸配合常規治療用于早產兒喂養困難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2(9):208-209.
[16] 陳麗興,陳艷.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喂養不耐受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J].全科護理,2017,15(7):810-81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ouch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feeding intolerance of premature infants
ZHOU Chunlian
CITIC Huizhou Hospital Co., Ltd., Guangdong, Huizhou 516001,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ouch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feeding intolerance of premature infants.Methods238 preterm infant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uch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wo group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the related symptoms and the level of MOT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4.9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8.99%).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dexes of weight, length and hip circumfere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level of these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ymptoms of bloating,vomiting and gastric reten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and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T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MOT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touch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feeding intolerance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level, but also improve early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tolerance of premature infants to feeding, which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Touch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intolerance; Application value
R473.72
A
2095-0616(2017)23-69-04
廣東省惠州市科技計劃項目(170523211743876)。
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