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翠霞 劉珈英 麥婉婷 陳 墾 盧登球 楊玉霞 梁 萍
廣州市南沙區魚窩頭醫院,廣東廣州 511475
中醫社區優質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應用效果研究
吳翠霞 劉珈英 麥婉婷 陳 墾 盧登球 楊玉霞 梁 萍
廣州市南沙區魚窩頭醫院,廣東廣州 511475
目的探討采用結合中醫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提高生活質量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1~12月進入本社區管理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本項目的研究對象,按照進入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患者,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結合中醫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分別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測并對比分析;分別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3、6個月后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采用簡易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在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且每組患者組內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在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3、6個月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顯效的有65例患者,有效的有14例患者,無效的有1例患者,總有效率為98.75%;對照組顯效的有42例患者,有效的有29例患者,無效的有9例患者,總有效率為88.75%。結論采用結合中醫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提高生活質量,效果明顯,可以推廣使用。
2型糖尿病;中醫;護理干預;干預效果
近年來,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及工作壓力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升高最為明顯[1-3]。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機體的糖代謝紊亂引發的,與生活習慣及生活方式有明顯的相關性[4]。目前對于糖尿病尚無特效藥可以治愈,因此必須進行永久性的治療以及適當的護理。有研究報道證實,良好的護理措施,可以更為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6]。本研究對比分析了社區護理結合中醫的干預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1~12月進入本社區管理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本項目的研究對象,按照進入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45例,女35例,年齡49~72歲,平均(68.2±4.4)歲,病程1~12年,平均(5.48±3.19)年。實驗組男49 例,女31例,年齡 51~73歲,平均(67.5±3.8)歲,病程1~14年,平均(5.92±3.33)年。上述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糖尿病診斷標準[7]: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空腹血糖FPG≥7.0mmol/L;口服糖耐量試驗時2h血糖≥11.1mmol/L。中醫體質判定標準采用200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行業標準《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8],由有經驗的老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的方法進行中醫體質判定。
(1)合并有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2)患者罹患嚴重心臟病以及肝、腎功能不全;(3)患者合并有其他重度感染性疾病;(4)患者的糖尿病類型為1型糖尿病[9]。
1.4.1 對照組 患者給予常規的就診以及咨詢,進行常規用藥以及給予常規的健康教育和飲食咨詢。
1.4.2 實驗組 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對入組的患者建立糖尿病健康檔案,對患者的基礎資料、運動情況、飲食狀況、其它疾病等進行詳細記錄,安排專門的護士定期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教育方式可以采用面談、電話、微信、圖片、宣傳資料、培訓班等多種方式,讓患者及其家屬充分認識到糖尿病的危害以及治療的重要性;定期對入組患者進行回訪,詳細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飲食情況、生活質量等,及時給與針對性的幫助護理措施;飲食控制是影響糖尿病治療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與治療效果有明顯的相關性,糖尿病患者飲食的原則是總量要控制,飲食要平衡,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則,對于血糖控制較好的患者,可以適當增加水果而減少主食,主要為濕熱體質的糖尿病患者,在夏季可以多食用涼拌苦瓜等親熱解毒的食物,冬季可以多食用玉米須粥,山藥粥等藥膳粥;糖尿病患者每日進行必要的運動,有助于血糖的降低,最佳的運動時間為餐后1h,運動時間一次一般30~40min比較適宜,運動方式一般以散步或者慢跑為宜,不可進行劇烈運動;社區護士應該知道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讓患者學會自我檢測血糖,及時掌握自身的血糖控制情況,有助于及時的調整治療方案、運動方案及飲食控制方案;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對治療失去信心,大多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緒異常,而患者的心態又與治療效果息息相關,因此社區護士需要常常關注患者的心態,對出現的心理問題需要進行及時有效的疏導,增加其對治療的信心,加深其對糖尿病本身的認識;可使用以下方劑進行足浴:當歸30g、桂枝 15g、生姜 15g、川芎 15g、赤芍 15g、熟附子 15g,煎煮40min以后待溫度適宜時實施中藥足浴,時間以額頭微微出汗即可停止。
分別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測并對比分析;分別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3、6個月后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采用簡易生活質量評價量表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價,主要包含患者的軀干功能、心理狀態、社會能力、物質生活情況等4個方面,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評價依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0]。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空腹血糖≤7.2 mmol/L、餐后2h血糖≤8.3 mmol/L,或血糖較之前下降了30%以上,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空腹血糖為7.3~8.3 mmol/L,餐后2h血糖為8.4~10.0 mmol/L,判定為有效;患者沒有任何治療效果甚至病情加重,判斷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或者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s)
組別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80 8.75±1.21 6.35±0.85 13.89±1.84 9.32±1.54 7.89±0.87 6.21±0.84對照組 80 8.68±1.18 7.13±1.29 13.82±1.79 11.24±1.62 8.01±0.92 6.97±0.93 t 0.514 5.845 0.087 6.257 0.847 3.27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 s)
組別 n 干預前 1個月 3個月 6個月實驗組 80 57.89±18.54 67.51±22.26 68.59±19.57 69.12±22.51對照組 80 58.58±22.51 59.68±21.37 61.25±20.36 62.35±19.63 t 0.524 5.678 6.219 5.814 P>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在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比較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且每組患者組內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見表1。
比較在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3、6個月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見表2。
實驗組顯效的有65例患者,有效的有14例患者,無效的有1例患者,總有效率為98.75%;對照組顯效的有42例患者,有效的有29例患者,無效的有9例患者,總有效率為88.75%;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見表3。
糖尿病在臨床上以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為為主要癥狀,在中醫學的角度屬于“消渴”的范疇,主要病原為勞累過度、飲食不均、情緒異常等所致[11-12]。有中醫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體質差異源于臟腑陰陽氣血偏頗,人的體質不同則所罹患的疾病也各不相同[13]。祖國醫學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局部護理只能取得局部的效果,而整體護理,則可以取得整體的效果[14]。隨著中醫學的不斷進步,發現在護理中結合中醫的一些方法,能夠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主要在于中醫可以有效調節患者的身體素質以及精神狀態[15-17]。本研究對實驗組的糖尿病患者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中醫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干預效果, 在血糖控制方面,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比較均沒有統計學意義,在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且每組患者組內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實驗組患者的血糖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生活質量改善方面,實驗組患者在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患者。在治療效果方面,實驗組顯效的有65例患者,有效的有14例患者,無效的有1例患者,總有效率為98.75%;對照組顯效的有42例患者,有效的有29例患者,無效的有9例患者,總有效率為88.75%;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當前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眾多,分布的地域也極其廣泛,僅僅醫院大型醫院的治療以及干預,遠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最接近患者的基層醫療機構,在預防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方面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以社區干預為中心的糖尿病預防控制措施,既可以節約有限的醫療資源,有效降低糖尿病防治的成本,又可以改善和諧的社區醫患關系。
終上所述,采用結合中醫的護理干預措施改善社區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提高生活質量,效果明顯,可以推廣使用。
[1] 張志琴.糖尿病病人的中醫護理及健康指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1):42-43.
[2] 易秋暉.中醫護理干預在社區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控制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16.
[3] 曾春魯 .優質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效果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 35(4):264-266.
[4] 陳薇薇,陳肖靜,劉利.社區干預對2型糖尿病控制的影響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8):1855-1856.
[5] 曾霞,田維君.中醫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糖尿病腎病中的應用價值[J].中醫藥導報,2016,22(17):111-113.
[6]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 [J].2014,2(8):2-41.
[7] 易秋暉 .中醫護理干預在社區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控制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15-17.
[8] 賈顯靜.開展優質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的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 (4) : 85-86.
[9] 李莉,李媛英.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 [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8):74-76.
[10] 楊春玲,王曼玉,李佼陽.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3):1610-1611.
[11] 張華艷.中醫護理結合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 [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5,8(6):573-576.
[12] 陳梅.優質護理服務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及遵醫行為的影響[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 (10):78-79.
[13] 易秋暉.中醫護理干預在社區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控制中的應用 [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1):15-17.
[14] 劉琴.中醫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社區2 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6):641-643.
[15] 楊嘉慧,王琦.中醫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對社區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顧行為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6,13(2):411- 414.
[16] 常翠萍.疏肝行氣法治療高脂血癥的療效觀察[J]. 四川中醫,2015,3(2):107-108.
[17] 曹健,王耀頃,唐甲哲.黃煌治療高血脂經驗[J].湖北中醫雜志,2015,37(1): 28-29.
Study on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of diabetic patients
WU Cuixia LIU Jiaying MAI Wanting CHEN Ken LU Dengqiu YANG Yuxia LIANG Ping
Nansha District Yuwotou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1475,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improving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community.Methods16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6 in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try order,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1 month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evaluated with a simpl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cale.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sult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each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1 month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 65 patients of excellence, 14 patients were effective, and 1 patient were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7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42 patients of excellence, 29 patients were effective, and 9 patients were ineffective,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8.75%.Conclusion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blood sugar level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The effect is obvious and can be popularized.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effect
R473.5
A
2095-0616(2017)23-73-04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科技計劃項目(2017-Z04-72)。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