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雪 林倩雯
廣東省陽江市人民醫(yī)院兒一科,廣東陽江 529500
實施層級式責任制護理管理對兒科護理質量改進作用
林 雪 林倩雯
廣東省陽江市人民醫(yī)院兒一科,廣東陽江 529500
目的研究實施層級式責任制護理管理對兒科護理質量改進作用。方法選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兒科護士20名為研究對象,2015年2月~2016年2月為實施管理前,2016年3月~2017年3月為實施層級式責任制管理后。實施管理后,所有護士劃分為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四個層級,并實行層級式責任制管理模式。實施管理前后分別選取兒科140例患兒作為護理觀察對象,分別對比實施管理前后護理人員的護理知識、專業(yè)技能、急救技能、語言交流能力以及病歷書寫能力情況,實施管理前后病區(qū)安全管理、護理質量、護理文書以及專項護理情況,患兒父母滿意度情況。結果實施管理后護理人員基礎護理知識、專業(yè)技能、急救技能、語言交流能力以及病歷書寫能力得分均顯著高于實施管理前(P<0.05)。實施管理后病區(qū)安全管理、護理質量、護理文書以及專項護理得分分別為(99.4±1.2)、(98.1±1.3)、(96.3±1.6)、(98.7±1.1)分,均顯著高于實施管理前的(94.7±1.1)、(95.1±2.3)、(93.8±1.4)、(96.2±1.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實施管理后患兒父母滿意度為95.00%(133/140),顯著高于實施管理前的77.86%(109/1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層級式責任制護理有利于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而提高兒科護理質量及患兒父母的滿意度。
層級;兒科;護理管理;護理質量
兒科病房患者由于年齡以及病情的特殊性,護理工作較為繁重,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以及精力才能達到護理目標[1]。然而,由于我國醫(yī)療機構的護理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加上護理人員在管理方面存在排班無法滿足患者需求、人員配置不合理以及工作量不均衡等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醫(yī)療護理隊伍建設和發(fā)展的腳步[2]。因此,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最大程度上發(fā)揮所有護理人員作用顯得尤為重要[3]。而層級責任模式主要是指按照護理人員級別對應原則,將所有人員進行優(yōu)化重組,從而在最大限度上發(fā)揮各級護理人員的能力,從而實現提高護理質量的管理方式[4]。本文研究實施層級式責任制護理管理對兒科護理質量改進作用,旨在為尋找最佳護理措施提供參考。
以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20名兒科護士為研究對象。所有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0~41歲,平均(27.5±2.5)歲;護齡1~21年,平均(4.7±2.3)年;受教育程度:中專8名,大專7名,本科5名;崗位職稱:護士長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7名,護士7名,助理護士2名。將2015年2月~2016年2月設為實施管理前,2016年3月~2017年3月為實施管理后。實施管理前后分別選取兒科140例患兒作為護理對象,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實施管理前采用護士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的責任制管理模式,按照常規(guī)管理模式進行管理[4]。實施管理后采用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的層級式責任制管理,具體如下:(1)管理模式的建立:根據護士的具體配置以及實際床位,分配給每個護士相應的床位,并由護理組長帶領大家對本組患兒進行監(jiān)護、解決疑難糾紛患兒、檢查并指導下級護士明確工作的職責及完成高質量的本班工作[5]。(2)APN排班:主要是制定a班、A班、P班、N班、行政班以及辦公班。其中a班工作時間為8:00~16:00,分別設立3個班,由3名護理人員負責;A班即為組長班,工作時間為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分別設立2個班,由2名護理人員負責;P班工作時間為16:00~23:00,由1名護士坐班;N班工作時間為23:00~次日8:00,由1名護士坐班;行政班即為護士長班,工作時間與A班相同;辦公班工作時間同樣與A班相同,由1名護士坐班。(3)護理組織工作:組織護士向住院以及出院的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6],對病情危急的患兒進行特護,并制定護理計劃,落實護理質量的評估,同時對組員進行監(jiān)督、指導、協(xié)助,保證各項工作順利完成[7]。(4)效果評價:每月的上下旬定期對護理質量進行系統(tǒng)評價,分析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整改[8]。要求護士參與醫(yī)師的查房工作,掌握患者的治療計劃,并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各項檢查與康復鍛煉,制定健康教育路徑表格,并明確每日需完成的工作內容,制定日程計劃表。與此同時,護理組長每日對本組的患兒健康教育內容進行檢查,明確其掌握情況。
分別對比實施管理前后護士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急救技能、語言交流能力以及病歷書寫能力情況,實施管理前后病區(qū)安全管理、護理質量、護理文書以及專項護理情況,患兒父母滿意度[7]。其中護理人員護理知識、專業(yè)技能、急救技能、語言交流能力以及病歷書寫能力各項評價均采用100分制,得分越高表示護理人員崗位能力越強。病區(qū)安全管理、護理質量、護理文書及專項護理等同樣采用100分制予以評價[8],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佳。采用滿意度測評量表對患兒父母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包括28個問題,涉及心理、生理等各個方面,每個問題均分為非常不滿意,較不滿意,一般滿意,較滿意和非常滿意五個選項,且各自對應1~5分,總得分≥100分為非常滿意、60~100分為一般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9],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占比+一般滿意人數/總人數。
本文涉及的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實施檢測,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管理后護士基礎護理知識、專業(yè)技能、急救技能、語言交流能力以及病歷書寫能力得分均顯著高于實施管理前,提示示實施層級管理有效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崗位能力。見表1。
實施管理后病區(qū)安全管理、護理質量、護理文書以及專項護理得分分別為(99.4±1.2)、(98.1±1.3)、(96.3±1.6)、(98.7±1.1)分,均顯著高于實施管理前的(94.7±1.1)、(95.1±2.3)、(93.8±1.4)、(96.2±1.4)分,提示實施層級管理有效提高了兒科護理的護理質量,見表2。
表1 實施管理前后護理人員的崗位能力情況比較(分, ± s)

表1 實施管理前后護理人員的崗位能力情況比較(分, ± s)
組別 n 基礎知識 專業(yè)技能 急救技能 語言交流 病歷書寫實施管理前 20 92.4±1.3 93.2±2.1 92.8±1.4 93.5±1.3 93.0±1.6實施管理后 20 98.5±1.4 98.6±1.2 98.0±1.8 98.4±1.1 98.7±1.2 t 14.279 9.985 10.198 12.868 12.74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
表2 實施管理前后護理質量比較(分,± s)

表2 實施管理前后護理質量比較(分,± s)
組別 n 病區(qū)安全管理 護理質量 護理文書 專項護理實施管理前 20 94.7±1.1 95.1±2.3 93.8±1.4 96.2±1.4實施管理后 20 99.4±1.2 98.1±1.3 96.3±1.6 98.7±1.1 t 12.912 5.078 5.259 6.280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管理前后患兒父母的滿意度比較[n(%)]
實施管理后患兒父母滿意度為95.00%(133/140),顯著高于實施管理前的77.86%(109/140),提示實施層級管理有效提高了患兒父母的滿意度,見表3。
住院患兒通常年齡較小、自理能力較差,對護理的需求以及依賴性較強,因此其護理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醫(yī)務人員所關注的重點。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服務觀念的逐漸改變,患兒及其父母對護理工作的需求也逐漸提高[10],這也迫使我們尋找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提高護理質量。有報道顯示,兒科護理工作對技術含量要求較高,護士需具備良好的共同能力、心理素質、扎實的專業(yè)技術及敏銳的觀察應變能力[11]。既往,臨床上多采用功能制護理模式,由護齡較高的護士才具有教學資質,低年資的護理人員僅負責聽講,導致吸收較為被動,從而使得護理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本文實施管理后護士的基礎護理知識、專業(yè)技能、急救技能、語言交流能力及病歷書寫能力均顯著高于管理前,提示實施層級式責任制護理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崗位能力[12]。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層級式責任制護理管理過程中護理組長擁有較強的專科護理知識以及熟練的專科護理技術,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可通過對下級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的指導與評價,從而有效促進了下級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操作技能,進一步提高了工作能力。實施管理后病區(qū)安全、護理質量、護理文書以及專項護理得分均顯著提高,提示實施層級式責任制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13]。分析原因,筆者認為:層級式責任制護理管理主要是根據護士的護齡以及職稱等情況進行分組,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每個護士的作用,且由護理組長組織各組完成護理任務,有利于及時滿足患者需求,同時通過指導下級解決復雜的護理問題,有效保證了各項措施的落實[14]。與此同時,層級式責任制護理管理通過將護理人員的技術要求和崗位工作職責與分層次管理進行有機結合,有效完善了護理工作程序[15],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不同層級護士的積極性,實現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最終提高了護理質量[16]。另外,實施管理后患兒父母滿意度顯著高于實施管理前,這提示了實施層級式責任制護理管理可顯著提高患兒父母的滿意度。究其原因,筆者認為護理組長在醫(yī)護患關系中起著溝通橋梁的作用,且重視醫(yī)患的健康教育,可及時解答患兒及其父母的各種疑問,并滿足其各種護理需求,同時可及時、準確地將患者的相關問題反饋給醫(yī)師,充分彰顯了護理人員在患者以及醫(yī)師心中的形象,從而達到提高滿意度的目的。
綜上所述,實施層級式護理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兒科護理質量。
[1] 趙素紅,張博.應用PDCA循環(huán)管理模式減少兒科護理不良事件[J].中國臨床護理,2016,8(5):453-454.
[2] 嚴健芬,魏道儒,譚慶紅,等.高級責任護士現實情景查房在培養(yǎng)初級護士臨床實踐能力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17):1660-1661.
[3] 蘇琳珠,王招娣.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呼吸內科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22):93-95.
[4] 陳彩云,霍燕嫦,張陽.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22) :186-188.
[5] 黃月玲,席福梅.探討護理組長在護理層級管理中的作用 [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8):221-222.
[6] 許靜.護理質量督導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10):126-128.
[7] 林平嬌.層級責任制護理模式在兒科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4,52(23):93-95.
[8] 鄭麗群.兒內科護理中應用醫(yī)護一體化全程分層級護理的作用分析[J].哈爾濱醫(yī)藥,2016,36(6):687-688.
[9] 汪春霞,隆碧霞,向紅遐,等.分層級護理模式在兒科病房應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6):159-161.
[10] 劉妙盛,胡麗蓉.分層分組管理模式在兒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23(12):1915-1917.
[11] 楊麗麗,尹國華,代丹丹,等.層級管理模式在責任制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醫(yī)院管理,2013,11(3):80-81.
[12] 何英,楊順玉,郭少英,等.層級式責任制管理中護理組長職責對兒科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5):112-114.
[13] 殷鐵梅.PDCA管理系統(tǒng)下的APN排班及層級責任制護理對減少護理差錯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1):221-222.
[14] 李慧玲.探討實施臨床護士分層級護理與責任制護理在NICU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19):67-69.
[15] 敖惠懿.層級責任制護理模式在兒科管理中的運用體會 [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16):2511-2512.
[16] 吳秋珍,郝磊.層級管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3,5(2):181-182.
Effect of hierarchic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anagement on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ediatric nursing
LIN Xue LIN Qianwen
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Yangjiang People’s Hospital,Yangjiang 5295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ierarchic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anagement on the improvement of pediatric nursing quality.Methods20 pediatric nurses from February 2015 to March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period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was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and the perio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management was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all nurs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head nurse,nursing team leader,responsible nurse and assistant nurse,and the hierarchic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mode was implemented.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140 cas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nursing observation.The nursing knowledge,professional skills,first aid skills,languag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medical record writing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The safety management,nursing quality,nursing documents and special nursing situation,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children’s parents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ResultsThe scores of basic nursing knowledge,professional skills,first aid skills,languag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medical record writing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mplementation(P<0.05).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the scores of safety management,nursing quality,nursing documents,and special care were(99.4±1.2),(98.1±1.3),(9 6.3±1.6),(98.7±1.1),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94.7±1.1),(95.1±2.3),(93.8±1.4),(96.2±1.4)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the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s parents was 95% (133/14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7.86% (109/140)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nurse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diatric nurs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s parents.
Hierarchy;Pediatrics;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quality
R473.72
A
2095-0616(2017)23-172-04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