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市科學技術局
加強五鏈統籌 優化雙創生態全力打造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 泉州市科學技術局
泉州作為福建省經濟體量最大、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近年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線,積極培育內生式發展、開放式創新兩大動能,通過“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政策鏈”五鏈統籌,積極推動政策先行先試,優化完善創業創新生態,大力構筑中高端產業體系,開拓創新創業與經濟發展、改革開放齊頭并進的新局面。

政策引導,區域創新體系不斷完善。著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與國家級金改區、綜改區、“海絲”先行區、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多區聯動發展,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的制度設計和政策持續供給,出臺以《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意見》為主體的14份政策文件,形成自主創新“1+X”政策體系;積極先行先試,圍繞海峽兩岸協同創新、科技創新重大平臺建設、人才團隊引進、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等七大改革任務,推出31項全國、全省首創的創新舉措,其中首批6項向全省推廣;市、縣兩級財政每年設立3億元專項資金支持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著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轉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穩步壯大。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在全市近2000家規上企業推廣智能裝備、機器換工、智能服務,全方位推動“泉州制造2025”成為產業轉型升級新動力。科技部在泉州召開全國數控一代創新應用工程現場工作會議,推動全國范圍數控和智能技術創新應用。以晉華集成電路、泉州芯谷、洛江智能裝備產業園等龍頭項目為核心,加快培育集成電路、化合物半導體等千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2016年,泉州市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040.95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6.5%。全市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11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361家。

集聚要素,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創新平臺引進培育機制,突破單位性質、編制、指標及地域等限制,采取“一院一策”引進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來泉設立高端科技創新平臺36個,集聚上千名高層次人才。立足民營經濟大市、民間資本雄厚的特色和優勢,大力鼓勵社會資本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引導民營優勢企業聯合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通過“政府引導、實體辦院、市場化運作、專業化運營”和“以項目為核心組建創新團隊”等創新方式,建設36家新型研發機構、40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71家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集聚創業團隊514個,初創企業249個。2016年,全市研發投入71億元。
“十三五”時期,泉州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牢牢把握創新發展理念,增創發展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全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開拓跨越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