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請積極對待尿毒癥
藍色的蛋糕,鮮紅的玫瑰,溫馨的音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腎內科病房被暖心的氣氛包圍,84歲的沈在均奶奶笑吟吟地和醫護人員擁抱、合影。
2017年3月2日,對84歲的沈奶奶和邵逸夫醫院腎內科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沈奶奶因尿毒癥在邵逸夫醫院做血液透析治療已整整20周年。
幸福溫馨的場面總讓人難忘,但很少人知道沈奶奶的坎坷求醫路。
“一開始,我們走了一些彎路,用了各種辦法都沒有用,她的臉越來越浮腫,身體也越來越差。后來我們到邵逸夫醫院,醫生說一定要做透析,我媽媽當時是很抗拒的。”沈奶奶的女兒徐女士說,一方面,沈奶奶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信心大減;另一方面,她是一位敏感且要強的女性,當她知道自己以后都需要靠透析來維持生存,一下子難以接受,非常消極,不愿意接受治療。
為了讓沈奶奶安心治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腎病科主任、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心主任李華為沈奶奶設計了治療方案,并親自勸說沈奶奶,沈奶奶這才愿意接受治療。
“沈奶奶一家對我們非常信任,開始幾年他們住在富陽,需要跨越整個杭州城來到邵逸夫醫院,每周三次,雷打不動。”李華主任說,“家庭的支持對透析患者的生存和生活確實非常重要。”

而邵逸夫醫院腎內科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20年的相處,邵逸夫醫院早已成為老太太另一個家,醫護人員也是她的家人,對她進行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李華主任介紹說,沈奶奶是邵逸夫腎內科透析時間最長的患者,也算是見證了邵逸夫醫院腎內科20年的發展。“想要成功完成一次血透,就需要一條通路,能夠將患者的血液引入血透機器進行清洗,清洗完成之后還需要通過這條通路將血液重新輸回患者體內。這樣一條通路反復使用很容易出現故障,而人體內可以作為通路的資源非常有限,因此對長期依賴血液透析生存的患者來說,透析通路往往是透析生存的瓶頸,所以透析通路也被稱為透析患者的'生命線’。”李華主任說,沈奶奶起病時已經64歲,年齡比較大,自身血管資源非常有限。血液透析導管、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內瘺球囊擴張……當時李華主任和科室其他幾位醫生用盡了各種辦法,終于保證了沈奶奶“生命線”的通暢。直到今天,沈奶奶已經進行了3000多次血透,6000多次穿刺。
現在有很多人由于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從而患上了尿毒癥,其實這和腎功能的衰竭有很大的關系,腎功能衰竭后就形成了尿毒癥。“對于尿毒癥,大家都很恐慌,會認為自己活不了多久。其實尿毒癥并不可怕,它和患者的治療以及心態方面都有很大的關系。”李華主任說。
尿毒癥是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入終末階段時出現的一系列臨床表現所組成的綜合征。
很多患者覺得患了尿毒癥就等于無藥可治,其實不要還沒治療就先被疾病打敗。尿毒癥主要有三種治療方式: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腎臟移植。醫生可以根據不同的病情來選擇不同的方式。例如殘余尿量多的患者可優先選擇腹膜透析,待腹膜功能衰竭透析不充分后可再轉換為血液透析,或者先選擇血液透析,透析時間長了血管通路閉塞后可再轉為腹膜透析,有合適的腎源也可行腎移植術。

那尿毒癥是怎么引起的呢?以下幾點需注意。
1.任何腎臟疾病,都不可以忽視而延遲就醫,因為任何腎臟病的持續惡化都可能會變成尿毒癥。
2.糖尿病患者約1/4會并發尿毒癥,血糖的控制最重要,而且需定期檢測腎功能及尿微量蛋白,以早期發現及治療糖尿病腎病變。
3.高血壓患者常需終生服藥,要嚴格的控制血壓而不可中斷。
4.小便有出血或起泡沫經久不消,可能有蛋白尿存在的現象,須馬上就醫檢查,甚至做腎臟活檢檢查。
5.避免隨便服用止痛藥物、損傷腎臟的藥物以及偏方和中草藥。
6.若不是運動相關的下背部疼痛或不舒服,須懷疑有腎臟或泌尿道疾病,應接受尿液、腹部X光或腎臟超聲波檢查。
7.尿路結石勿不要輕忽,須定期(每3~6月)追蹤一次。尤其結石雖然不痛了,但可能已經造成慢性腎盂積水。
8.解尿困難,可能因老年男性罹患前列腺肥大癥,而導致頻尿、夜尿、小便變細,長久下來會影響膀胱和腎臟功能。而排尿時有疼痛、灼熱感或分泌物時,可能為泌尿道感染,須做常規尿液檢查和細菌培養,予以抗生素治療。
9.先天性多囊腎的病人,一旦發現即應請自己的父母、子女及兄弟姊妹至腎臟科做超聲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因一半的后代會有相同的疾病,生育前最好做遺傳咨詢,并注意高血壓和尿路感染。
10.從事污染行業及居住在污染的環境中,許多有機溶劑和金屬,如鉛、鉻、鎘,都可能引起慢性腎臟病變。
11.腎臟病往往到末期才會有癥狀,勿以為少尿和水腫才會有腎臟病,很多腎臟病早期是沒有任何癥狀的,常規體檢非常重要。

李華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腎病科主任,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中心主任。 中華醫學會浙江分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醫師學會腎臟病分會常委,浙江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腎臟病透析移植分會常委,華東六省一市腎臟病協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學會腔內血管外科血管通路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腎臟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