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園
摘要:本文以英語專業課程教學為前提,從英語教學特征與潛在問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核心因素以及該模式的適用性三個方面對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系統探討,旨在為英語教學創新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綜合英語課程 英語專業 翻轉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142-01
一、教學特征與潛在問題
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是英語專業的必修課,是以精讀為核心,對語言技能進行全方位訓練的一種綜合教學模式。它在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同時,還通過學習指導來激發學生潛力,使學生思維變得更為活躍。由此可見,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是以鍛煉學生語言技能為主干,在課程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發揮關鍵性優勢。雖然優勢顯著,但不免顯現出一些問題。
第一,教師依舊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地位在課上往往被忽視,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環境中的學生思維嚴重受阻,這對學生自主能力的養成影響頗深,同時對創新意識的養成也極為不利。此外,教學方法單一仍占據課堂主流,即“填鴨式”教學把課堂氛圍弄得死氣沉沉,學生如同聽“天書”一樣略顯疲倦,學生不僅聽不下去,而且還會產生厭煩感,長此以往,必定會影響教學效果。
第二,教師只注重課堂知識的灌輸,對知識與技能的內化做得并不到位。知識需要反復揣摩、靈活運用才能發揮出最佳實用效果,課上時間本來就短,再加上課后學生鍛煉口語機會不多,輸出環境嚴重受阻,使得學生綜合語言能力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提升。另外,班級學生數量多,語言能力參差不齊,很難實現個性化教學或因材施教,這對課堂教學又提出了一個新的難題。
第三,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如班級人數多、教師主體地位明顯、教學形式單一等原因,迫使師生交流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長期下去,會使師生之間出現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從而使教學計劃不能按照預期有效地進行下去。除此之外,一味地照本宣科也是限制學生發展語言技能的一大“克星”,書本知識畢竟有限,網上資源、課外閱讀不能有效被利用,勢必會使教學陷入尷尬的窘境。
二、核心因素探討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課上教、學生課后學來完成的,即夯實知識完全是由學生課后訓練或參加實踐活動來實現的,事實表明,這種教學模式效果并不佳。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恰巧與之相反,它表現為:課前通過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料完成知識灌輸,課上再通過教學探討來進行深入內化學習,呈現出多元化、自由靈活、協作共進等特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除形式上具備特殊優勢以外,其本質上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一方面,教師主體地位的轉變。翻轉課堂中,教師成了學習的“引路人”,無論是在提供課前預習資料上,還是課堂教學指導上,教師都發揮出了長足的促進功效。他們的主要職責為:課前,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并搜集大量的學習資源,并通過網上教育平臺及時地掌握學生自學狀況,做好實時監督和問題指導工作;課上,對學生課前預習反映出的一些綜合性問題做出專業性講解,并積極組織團隊研究、協作探討等課堂活動,真正實現深入溝通,將知識內化發揮到極致,在潛移默化中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
另一方面,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翻轉課堂中,學生成了學習的“自由者”,無論是在自主學習的安排上,還是學習的時間、空間、節奏上,都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有序完成。
三、適用性分析
事實證明,翻轉課堂能夠完全滿足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要求,不管是課前預習資料對語言知識、技能的傳授上,還是學生課堂討論、完成知識內化的語言技能訓練上,都發揮出不錯的教育效果。此外,對于翻轉課堂而言,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微課等教學資源的制作與采集。在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中,基礎語言知識的教學部分知識點較為明確,由此可將綜合性知識細化成每個知識點,然后再基于每個知識點來制作微課。
例如,在中國外語微課大賽的官方網站上,有《Sound Change》《虛擬語氣在if條件句中的使用——與過去事實相反》《To Be A Green Teen》《Medical Terms Anatomy》等大量關于語音、語法、詞匯和修辭的優秀作品,也有《Design a Name Card》《Fun English Club》《英語語音——連讀》《Writing a Contrast Essay》《“君子”的英譯》等關于聽、說、讀、寫、譯的經典案例,這些訓練必須通過大量的課堂實踐活動來實現,而其理論與技巧的闡述部分也可以制成微課。
總之,對于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而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適用性很廣,在解決課堂問題上也極為有效。由此可見,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程教學進行翻轉課堂模式革新的腳步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