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俐 趙方圓



摘 要:通過對目前國內高科技創新設計現狀和特點的分析,提出女性內衣在高科技創新發展方面的可能性。將近年來高科技創新中的“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概念跨界延伸至女性內衣設計領域,借鑒和運用當今一些信息化的電子產品的科技創新成果,將其糅合到女性內衣的設計應用中,提出女性內衣向著多元化、多維度方向發展的具體可行性設計方案,力圖指出女性內衣行業創新的新方向。
關鍵詞:高科技 創新 智能化 互聯網+ 內衣設計
目前國內女性內衣的設計創新主要體現在原料、設備、技術和工藝等方面,關注點沒有離開這些領域,高科技創新視野具有局限性,擁有高科技含量的女性內衣產品品牌寥寥無幾。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把人工智能、互聯網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與女性內衣設計相結合,并提出具有創新性的智能內衣設計方案,力圖改善和提升女性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推動女性內衣設計在高科技上的創新與發展。
一、目前女性內衣創新設計的現狀
目前我國內衣行業已經從最初的被動貼牌加工階段發展到品牌自主創新研發的新階段,形成了基本完善而成熟的產業和市場體系,然而內衣行業也存在著市場集中度低、進入門檻低的現狀,而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成為各內衣品牌的根本性競爭優勢。我國內衣行業科技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原料、設備的創新
從環保、健康和純天然等層面出發,充分運用新技術、新設備,設計研發出不同性能優勢的新型紗線和面料。例如以塑料瓶、海藻、棉花、玉米和牛奶等作為原料制成的綠色環保面料與可根據皮膚和日光照射情況進行自動降溫同時具有吸濕排汗、抗紫外線效果的flycool 涼爽面料。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無縫內衣就是在運用國外先進生產設備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設計而誕生的新的內衣品種,自動化、智能化的機械設備的創新發展為新型內衣的研發制造提供了可能。
2.技術、工藝的創新
成熟的傳統生產技術工藝固然對產品的生產制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其往往無法滿足那些具有創意性并充滿想象力的技術和工藝需要,創意的思維正是依賴于技術、工藝的創新才見諸于世。例如蓋奇與臺灣長勝公司合作共同研發的冷轉移環保印花工藝技術,徹底解決了傳統熱轉移印花工藝耗能、耗水、耗時、成本高、花樣圖案粗糙等問題,適用于棉、model、tencel 等纖維素纖維面料,集環保、節能、高效為一體;耐克將廢舊塑料瓶通過先進的生產技術經過洗凈、碎化、熔融、制成再生纖維等工藝處理后制成具有防水吸濕、透氣抗菌、抗紫外線等功能的再生聚酯纖維面料。
3.設計的創新
我國內衣市場普遍存在千衣一面的同質化現象,品牌形象識別低,因此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個性化產品視覺形象設計越來越迫在眉睫。例如創立于1957年的臺灣知名內衣品牌奧黛莉(Audrey)集合了迷人(Attractive)、優雅(Urbane)、可愛(Delightful)、浪漫(Romantic)、高貴(Elegant)、年輕(Young)等眾多氣質于一身,不僅在材質上配用法國高級蕾絲,設計靈感亦來自法國宮廷美學,一針一線都標榜最自信和自在的知性美。
內衣的設計創新不僅需要科技的支撐,也離不開視覺美學,具有強烈的視覺美感的內衣總能瞬間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和喜愛,進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二、當前高科技創新對女性內衣設計的可能性
智能化、互聯網化的電子產品在當前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力,例如:智能手機、運動手表等。把這些科技創新成果整合改進運用到內衣設計中,將對女性內衣設計創新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例如將可以測量心率、呼吸率等人體信息并由電池供電、可移動的傳感器固定在內衣上,隨時隨地檢測穿戴者的身體健康情況,數據信息可以在大多數的健身應用程序上讀取,也可以在手機上下載相關APP進行查閱,進而可以推出新的內衣品種——生物計量內衣(也稱智能內衣),即對生物體(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進行數據收集和測量,為生物體提供準確清晰的實時數據的內衣。比如傳感器的輕薄化、迷你化,甚至是“隱形化”,以及傳感器在穿戴中的可固定性,數據的可采集性,這些都可以利用現在越來越智能化的高科技生產技術而得以實現,因而也為跨領域高科技創新成果在女性內衣設計中的開發運用提供了可能性。
三、高科技創新在女性內衣設計中的運用要素
現今我國居民的消費方式和觀念自改革開放以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女性消費者在重視娛樂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例如健身、定期體檢、倡導綠色環保的穿衣理念與利用各種社交軟件與親朋好友分享生活點滴等。因此本文提出高科技創新有運動、健康、環保和互聯網四個要素是應該植入到女性內衣設計中的。如圖1所示:
1.運動要素
2014年被公認為可穿戴設備之年,在這一年,大量的智能化、互聯網化、科技化電子產品諸如智能手表、活動追蹤器等紛紛與消費者見面。以智能手環為例,它是專門為運動健身人士量身設計的,可以幫助用戶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鍛煉(包括運動時間與步行的公里數等)、睡眠(總睡眠時間、清醒時間、夜間醒來的次數等)和飲食(攝入食物的種類等)等實時數據,并將這些數據與iOS或者Android設備同步,起到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
智能手環之所以能夠測量人體運動數據和睡眠數據并通過APP反饋給用戶,其中最關鍵的部件就是運動傳感器和閃存芯片,因此通過跨領域的思考,只要為這兩者提供一個合適的可移動載體,將其植入內衣中來檢測用戶的心率、呼吸率等數據信息將不是問題。
2.健康要素
隨著智能化、互聯網化、科技化的移動可穿戴電子產品的浪潮愈演愈烈,醫療保健領域也緊跟其上,出現了大量的手表、手環、發帶等形式的健康追蹤類可穿戴醫療監測產品。例如Vital Connect公司專門針對中老年用戶研發的Health Patch心率監測貼片,其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在于形狀和體積都很像創可貼,體型小巧,柔軟舒適,可長時間貼附在用戶胸部(如圖2)。這款產品共由監控部件和貼片兩部分組成,通過貼附在胸部可以監測并測量心率、體溫、運動幅度和壓力、睡眠質量、當前與歷史心臟速率對比等健康數據,通過藍牙無線連接手機,并將數據云存儲。
該產品具備的可以監測心率、體溫和睡眠質量等項目并提供相應的健康數據與參考指標的功能特點與其獨立無線、小巧輕便、貼附式佩戴方式、可移動的使用特點不僅為女性內衣的高科技創新設計提供了新的理念指導與技術支持,而且更加符合廣大消費者對女性內衣的健康訴求。
3.環保要素
2010年,南非世界杯32強中,包括巴西、荷蘭、葡萄牙在內的9支球隊身披由耐克公司贊助提供的“新型環保球衣”出戰,這種球衣取材于垃圾。每件球衣只耗費8個塑料瓶,它們經清洗、過濾等多道工序處理后,加工成聚酯纖維布料,最后縫制成衣(如圖3)。比起新型的人工多元酯,熔化塑料瓶所消耗的能量要少30%,相應的碳排量也更少,并且百分之百可回收。雖然原材料是垃圾,但球衣的質地卻非常好,重量僅為傳統球衣的13%,并且具有快速吸汗和散熱的優點。 基于這種創新環保理念和再生科學技術的條件支持,設計制造出的環保健康面料應用于女性內衣設計中的設想是完全有可能的。
4.互聯網要素
在“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擁有大量的用戶,例如近年來手機微信上的一場“微信運動”掀起了不少年輕人的運動“攀比風”,許多上班族紛紛發朋友圈展示自己一天的步行“紀錄”,好友之間可以相互點贊支持。此時運動已經轉化成一種互動游戲方式,成為人們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女性內衣設計可以借鑒“微信運動”的網絡技術和社交平臺運作模式,將其功能植入智能芯片中,可以將社交圈定位在家人、親戚、朋友等之間,使大家可以了解掌握彼此的身體健康數據和情況,起到互相監督和督促的作用。
四、女性內衣高科技創新實踐探索
基于對女性內衣設計創新與科技創新關系的分析研究,筆者在實踐的基礎上對女性內衣的科技創新提出了新構想并由此設計開發出一系列主題為《芯塑》的女性內衣高科技創新產品。
1.概念上的創新
此系列產品概念命名為“芯塑”,“芯”意指芯片,強調智能芯片的加入成為整個女性內衣產品系列的最大設計亮點。“塑”既有重新塑造人們對女性內衣高科技創新設計的理解與認識之意,也有利用智能芯片與內衣的完美結合重新塑造女性健康美麗新體形之意。
2.功能上的科技創新
將既具有通過傳感器檢測癌細胞所導致的微小代謝溫度變化來發覺早期的乳腺癌功能又具有檢測經期功能的智能芯片運用于內衣設計中,為消費者的身體狀況提供實時數據并起到指導健康生活的作用。
3. 環保上的科技創新
內衣面料采用的是廢塑料瓶生產出來的高檔環保布料,不僅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健康環保,而且質地非常好,輕薄柔軟,還具有價格優惠、快速吸汗和散熱的優點。
4.芯片使用方式設計
(1)可以放入例如放置內衣插片的暗袋或者另行設計的隱蔽貼身口袋里抑或是根據芯片造型特別設計的舒適凹槽里,取放方便又不易跑出。
(2)與智能手機連接,在手機上下載APP即可輕松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體變化數據信息。
(3)可以使用可自行拆卸安裝的電池續航供電,也可以使用現在熱門的無線感應充電方式,該芯片配有充電提示與電量顯示指示燈方便用戶參考。
(4)有防水設計,并且可以放入各種面料的內衣中,在用戶游泳、泡溫泉等情況下或進行內衣洗滌時也無需取下。
結論
女性內衣的創新設計不僅僅只是原料、設備、技術和工藝上的創新,要通過借鑒和運用現今越來越普遍的智能手機、運動手環、電動牙刷等智能化、互聯網化、科技化的電子產品創新成果對女性內衣在高新科技上進行創新。基于高科技創新在女性內衣設計中的運動、健康、環保和互聯網四個運用要素,將體型小巧輕薄并且功能完備的智能芯片植入內衣設計中,打造出一種全新的智能內衣品種,不僅能夠使用戶了解和掌握自身健康情況數據,還能告訴用戶應該如何保健。此類型內衣目前在國內市場上還是一片空白,如果能夠研發出更加貼切消費者需求的芯片功能,處理好芯片與內衣、內衣與人體之間的關系,使內衣兼具功能性與審美性,那么新的內衣市場將會被成功打開。
參考文獻:
[1]陳慧蓉.中國女性內衣高端市場現狀淺析[J].紡織科技進展,2008,30(4).
[2]方國平.內衣的科技創新—科學運用好新原料、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J].針織工業,2008,36(3).
[3]殷黎杰,曾友超,張秋影,等.當服裝邂逅科技[N].中國服飾報,2011-5-20.
[4]盧曉彥.瑞源:領銜內衣科技時代[N].中國紡織報.2012-6-15.
[5]王紅.基于女性消費價值取向的內衣設計研究與應用[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2.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