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娜
摘要:現如今,概念教學在整個教育科學領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概念教學,成為教育工作者們研究的熱點。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概念教學進行研究:概念教學;PBL的構成要素及實施模式;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概念教學流程;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概念教學模型。
關鍵詞:問題式學習 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171-01
一、概念教學
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概念教學?維果茨基(Lev Vygotsky)認為概念就是一種反映事實,體現事物間本質的各種復雜聯系的概括。[1]奧蘇貝爾(D. P.Ausubel)認為概念是某一領域中被組織在一起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特定事物,他認為概念具有層級結構,“上位概念”位于結構的上層具有抽象性,其代表著個人對事物的整體認知;“下位概念”位于結構的下層體現了個人對事物的細微認識,幾個下位概念構成、支持和豐富一個“上位概念”。[2]區別于基于事實性知識的教學,概念教學是一種基于概念構建的教學方式,要求圍繞核心概念進行教學。
二、PBL的構成要素及實施模式
在西方精英式教學模式向大眾化教學模式轉換的過程中,一種新的“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簡稱PBL)教學組織形式被開發出來。Barrows 認為“基于問題的學習”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呈現問題,然后學生對問題進行理解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學習過程。[3]主要由教師、學生、問題情景三部分組成,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以問題的形式驅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其中,貼近現實生活的問題情景是課程的核心要素,學生作為實踐者主要是識別問題、解決問題并探尋問題背后的現實意義,教師作為支持者和引導者主要幫助學生完成對問題的探究。在醫學教育領域中,Barrows提出了PBL的實施模式:組織小組→開始新問題→后續行動(新一輪問題解決)→活動匯報→作出結論(整理與反思)。該模式主要強調對問題的分析,并要求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已知事實、假設、學習要點、活動計劃并進行記錄,以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問題和把握研究的方向。進一步研究可發現,該模式在強調學生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時,可以使學生通過對以往知識和經驗的回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概念教學流程
在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中強調新知識的學習需要建立在原有的舊的知識之上,然后通過對知識的加工和完善使其成為真正新的知識,科學學習就是學生在原有舊知識的基礎之上主動建構新知識的過程。在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了解學生的前概念(當學生走進課堂時,頭腦中已經有了很多可能是正確的、不完善的或錯誤的相關經驗,統稱為前概念),所以在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概念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就會以問題的形式進行,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解答,初步了解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與課題相關的正確的、不完善的或錯誤的前概念。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知識的缺陷以及相關的問題,查找資料解決問題,同時也要求學生學會發現隱藏于問題之后的概念。因此,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環境等都有著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該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完成概念的構建。所以組織了以初始問題、問題串、小結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形式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核心概念的構建。
四、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概念教學模型
如何保證在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概念教學過程中,使所設計的問題串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建構,并最終指向核心概念的構建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問題的選擇與設計上精挑細琢。我們已經知道教學流程主要以初始問題、問題串、小結問題等一系列問題組織展開。首先,對于初始問題來說,所選問題應該注重其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暴露出學生已有的前概念,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概念是錯誤的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或者讓學生注意到一些自己有一定了解但之前并未引起注意或認真思考的問題。這也需要老師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研究成果等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行梳理,然后進行問題的設計。老師在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行梳理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步驟進行:首先,明確本節中學生需要學習的核心概念;其次,對核心概念在各年級段的概念表述進行詳細的了解;再次,理清這些概念的表述主要針對哪些問題;最后,進行問題的設計。圍繞引導性的問題串對問題進行設計,并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使學生對概念的初步構建。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注意:首先,理清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其次,分析各個概念間的要素。用“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等驅動性的問題使概念轉化為基本的理解,或者對概念要素進行分析,提煉成為問題串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圍繞核心概念設計的問題串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清問題之間的關系以及各個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最后是對小結問題的設計,小結問題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對構建的概念作進一步的完善。通過在已有概念和新概念之間建立聯系,讓學生對概念之間的聯系有進一步的了解。因此,可以利用概念圖的形式來對概念進行梳理。
參考文獻:
[1]維果茨基.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M.P.德里斯科爾.學習心理學:面向教學的取向[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