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焱
摘要:領導干部的廉政從心態作用開始,培養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品質必須從培養領導干部的廉政心態做起。衡量領導干部廉政心態健康與否的因素很多,而其中的兩個重要因素是正義感和敬畏感,富有正義感的廉政心態支配領導干部的廉政行為必須這樣做,富有敬畏感的廉政心態支配領導干部對不廉政行為不想也不敢這樣做。
關鍵詞:領導干部 廉政心態 正義感 敬畏感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182-01
黨的領導干部的廉政從心態作用開始,培養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品質必須從培養領導干部的廉政心態做起。
一、強化領導干部具有正義感、敬畏感廉政心態的作用
心態即心理狀態。心理學對心理態度的定義為:心理態度主要是指動能心素、復合心素所包括的各種心理品質的修養和能力,也即心態就是性格和態度的統一,態度是心態反應的外露。心理學理論將心態的類型一分為二,即積極的心態和消極的心態。將心理學理論所闡述的積極心態與培養和強化領導干部的廉政心態聯系起來,有理由認為積極的心態就是主動自律的心態,而具有主動自律心態的主要特征是要具備廉政的正義感和敬畏感。
(一)正義感廉政心態的作用
正義是一種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價值判斷,與“公正”同義,主要指符合一定社會道德規范的行為。將領導干部的廉政心態賦予正義感品質,即指領導干部執政的心態要符合黨組織的要求,符合權為民用、立黨為公的公平正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這樣闡釋心態的作用:“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那么,領導干部能否具有正義感的廉政心態就決定了其是否真正能夠認可廉政價值、尊重廉政理念、端正廉政態度、信守廉政紀律、修為廉政操守,有權而不任性。更凝練的表述,正義感廉政心態是領導干部增強廉潔從政的自覺性和自律性的心性使然,正如有研究者在論述“三嚴三實”是每個領導干部應當遵循的守則的論題中所提出的“正義感+責任=好干部”的觀點。[1]
(二)敬畏感廉政心態的作用
敬畏心態是一種態度和理性,具有敬重、恐懼之感。強化領導干部具有敬畏感廉政心態十分重要,心有敬畏,才能行有所止;心有戒尺,才能行有所慮,只要每個黨員干部對黨紀國法、制度規則充滿敬畏之情,常懷戒律之尺,始終做到掌權不迷失,用權不逾矩,推動作風建設取得新成就,就一定能夠形成風情、氣正、心齊、事成的良好氛圍。[2]將心理學所闡釋的消極心理與培養和強化領導干部的廉政心態聯系起來,就是要尋求對消極廉政心態的壓抑法和排斥法,讓領導干部積極的廉政心態占上風,以對廉政的敬畏感敬重黨紀國法,懼于和拒于不廉政的貪念和行為會帶給自己的必將受到黨紀國法規制的后果。
二、領導干部正義感、敬畏感廉政心態的養成和強化
(一)自律修養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必定會在其執政的過程中不斷地接受黨組織給予的廉政教育,清楚黨的廉政紀律,但未必會主動自覺地修養正義感敬畏感的廉政心態,其主要原因在于領導干部所擁有的公權力具有三種屬性:支配力、擴張性、可獲利性,來自于個人內心的功利和私欲會在用權的過程中產生貪念,會被不廉政而獲私利的他者所影響和迷惑,明知不正義而心存僥幸而為之,試圖從眾過關和蒙混過關,但黨紀國法是神圣不可觸犯的,逾越正義的規范的結果必定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因此,領導干部正義感廉政心態的養成必須在嚴于律己的基礎上進行,自覺加強對黨的廉政理論和廉政紀律的學習和領會,自覺地在履職盡責的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不懈地自養正義感、敬畏感的廉政心態。
(二)他律修養
領導干部廉政正義感、敬畏感的他律修養依賴黨紀國法嚴肅的經常的規范的培養教育,依賴于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公權力行使的有效監督,使得領導干部不斷受到正義感、敬畏感廉政心態的培育和強化,以廉政的正義感、敬畏感恥于懼于拒于不廉政行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尤其重視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廉政教育和規制,從制度規范到嚴厲打擊腐敗分子,形成了空前的社會廉政氛圍和廉政文化。事實證明,領導干部的廉政心理需要他律給予修養,在黨和國家加大對領導干部廉政教育和規制的基礎上,特別在一個又一個腐敗的領導干部被黨紀國法所規制的反面教材的震懾下,領導干部中廉政正義感、敬畏感他律修養的作用和效果越來越明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風氣日漸濃厚。因此,經驗證明,領導干部的廉政需要從心態作用開始,培養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品質必須從健康領導干部的廉政心態做起,領導干部廉政的正義感、敬畏感心態需要他律。
參考文獻:
[1]龔敏超.正義感+責任感=好干部[OL].人民網(全國黨建云平臺),2015-11-27.
[2]王晉生.心有所畏 言有所成 行有所止[J].前進,2014(11):49-50.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