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鳳
英語是一種語言工具,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際。而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家庭教育,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和學習意識存在較大差異,大多表現為參與意識差,不喜歡表現自己,不敢在人前表達自己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舉手回答問題,討厭當眾發言。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激發他們口語表達的愿望,讓學生想說、敢說、能說、會說、說對,并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和應用英語的內潛力,是英語教師都在追求的目標。教學中,我力求把多種教育手段有效融合,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伴隨著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中,時刻接受英語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口語水平,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精心的課前準備
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以及其它各種課程資源。教材是教學的依據,課堂交際活動要依據教材的內容開展,教師不能完全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要在課前充分使用各種課程資源,廣泛搜集有關資料與信息,精心備課。教師要努力使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備課過程中,要把學生也組織到備課這一環節之中來。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前預習的時候,也能夠積極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圖書館和網絡等各種課程資源,準備充足的語言材料,為課堂交際做好充分的準備。二是學生自身也是一種課堂資源,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所擁有的情感與理念并不比教師少,甚至還具有教師視野之外的東西,而且帶有他們自己的興趣和感情。所以,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充分考慮并汲取學生們自身所具有的良好資源。有了以上這些方面的準備工作,課堂教學內容就會更加充實,交際活動的內容也就會更加豐富。
2以學生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突出強調構建以促進學生個體充分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語言操練和語言實踐的密度。目前英語課堂上用的較為廣泛的是異質分組的形式,也就是將男生與女生、成績較好的與學習有一定困難的、性格內向的與性格外向的學生分到一起,其目的是使全班各個小組人員進行合理搭配,形成互補,以強帶弱,提高全體學生參與交際活動的頻率,讓學生有更寬泛的交際空間,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都能學有所獲。在學生分組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小組之間來回巡視予以觀察指導,或者直接參加其中一組扮演角色。經常運用這種方式的課堂交際活動,既激發了少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堂交際活動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3發揮教師在交際活動中的示范與引領作用
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語言交際情境,消除學生學習語言的心理障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交際活動中來。教師的課堂交際是學生的表率,從問候語、提問到糾正學生的錯誤,都應該是良好的交際示范。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組織交際活動,學生表達能力受到限制,他們往往會向老師請教,教師要及時地指導。高年級的學生進行課堂交際活動時,自由發揮的余地大,想象力要豐富得多,有時學生之間會發表不同的見解和意見,這時教師要能及時地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起到公證裁決的作用。這里,對教師的知識結構、知識層面以及語言表達的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自覺加強文化修養,拓寬知識視野。
4充分創設交際情境
英語教育活動是社會交際活動的特殊形式,英語教育活動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用英語進行真實、自然交流的唯一情境。教師應有效地創設和利用情境組織課堂教育教學,加強語言信息刺激,引發學生表達思想和交流情感的欲望。在英語教育活動中,可以通過圖片、實物、卡片、模型等直觀教具,為學生創設貼近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時代的語言教育情境,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多種器官都參與英語教育教學活動,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量,促進語言知識的鞏固和語感的形成。特別是在農村中學,課堂教學缺乏足夠的自然情境的條件下,創設和模擬真實情境進行的交際活動就更成為語言學習的重要形式。諸如涉及形式多樣的教學游戲活動,安排一些活動性很強的自由會話、扮演角色、解決問題、討論、辯論等練習形式,使學生們的確有真情實意要表達,有感興趣的話題要相互交流,也就是產生了真正的交際沖動,這樣就達到了在真實語境中學以致用的目的。
英語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使學生掌握英語語言技能并進行社會交際。因此,英語教師要充分運用好各種條件、各種手段,挖掘課程資源中的有用信息,實施于課堂教育教學之中,使交際活動貫穿于英語課堂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讓英語課堂真正成為交際的課堂,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交際策略,在言語交際活動的氛圍中培養真正意義上的交際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