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很多城市面臨著巨大的舊城改造壓力,特別是一些歷史文化城市,其中的古建筑保護問題給舊城改造帶來了更多的困難,需要引起更多的關注。本文首先分析了舊城改造的必要性及古建筑保護的意義,并探討了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的原則問題,最后詳細分析了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城市化建設;舊城改造;古建筑保護;保護措施
一、舊城改造的必要性及古建筑保護的意義分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城市化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城市的發展也在不斷經歷著的擴建和改造。由于城市中的舊城區存在規劃布局混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各種居民居住區、商業聚集區和工業用地區混雜排布,不僅容易在各個區域之間造成相互干擾,還制約了城市功能的正常發揮。同時,由于環境惡化造成了舊城區建筑的老化,對建筑的使用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而舊城區的市政工程及公共設施的短缺,也影響了舊城區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城市經濟發展。上述這些問題,都使得城市建設過程中,必須對舊城改造予以重視,從而使城市運行變得更加高效、環境變得更加便利,從而促進為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而在舊城改造之中,所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古建筑保護。古建筑無論對于任何城市而言,都是一筆巨大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其每個朝代的古建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它們不僅是那些朝代的代表性建筑,也是古代匠人們的指揮結晶。更加傳遞出了當時當地的特殊文化背景和文化傳統習俗。中國作為世界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這些古建筑不僅是中國的瑰寶,更是屬于世界的文化和藝術瑰寶。因此,積極保護好中國的古建筑,對中國和世界的文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需要各城市管理人員在舊城改造的過程中正確認識、積極保護。
二、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的原則問題
1.舊城改造和古建筑保護工作的協調性原則
對古建筑的保護往往是局限于某一區域內,對古建筑的保護工作也往往只需要進行點狀或塊狀的布局。而整個舊城改造是針對整個城市而言的,這就需要在舊城改造的古建筑保護工作中注意點和面的關系,做好協調。對其中的重點古建筑,要合理對其周邊的舊城改造工作進行規劃,例如在古建筑周邊建設一些仿古建筑,避免單幢古建筑的單調,從而在保護古建筑的過程中,盡力保存其建筑環境和歷史內涵。
2.堅持可持續性發展的舊城改造原則
舊城改造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城市的老化問題,并在舊城改造過程改善就有城市的結構和功能,從而使城市更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在整個舊城改造中必須堅持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三個方面的影響,從而使得整個社會效益達到最優。在舊城改造的古建筑保護工作中也是如此,需要根據古建筑的重要性、改造的經濟性和環境效益,進行綜合性考量,而非將所有的古建筑統統保護起來,不管其他經濟和環境方面的效益。
3.在舊城改造中注重新舊建筑的協調發展原則
在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問題,往往涉及到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且很多古建筑具有不可復制、無法再生性,一旦出現損毀就很難進行還原。出于歷史文化保護的需要,必須在舊城改造中協調新舊建筑的發展。一方面,要對舊城改造抱持審慎的態度,做好舊城改造和古建筑保護。另一方面,還要對新建筑和新城區做好規劃部署,既要避免新城區和新建筑的盲目擴展,也要避免新建筑新城區與舊城區古建筑出現規劃不清、風格迥異的問題。
三、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的具體策略
1.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與拆除
在整個舊城改造中,道路系統的改造是首選需要考慮的。在進行道路系統改建時,要做到盡量繞開省級、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古跡,對這些保存完好,且具有文化價值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要確保其不受道路系統改建的影響和侵害,必要情況下,對這些古建筑的保護可進行分區保護。另一方面,對破舊不堪、毫無歷史價值和保護價值的建筑,可酌情進行拆除。
2.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開發與保護
在整個舊城區的改造工作中,對古建筑的保護不能僅僅停留在保護的問題上,而是需要按照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進行古建筑的適度開發,從而為獲得對古建筑的長久保護提供良好的物力財力支持。具體來說,可首先對古建筑進行完善和修葺,并挖掘其文化底蘊、凸出其歷史文化價值。然后以古建筑為基礎,積極開拓其周邊的旅游觀光產業、餐飲服務產業等,從而使整個古建筑成為具有旅游價值的觀光勝地。如此,不僅能為古建筑的保護帶來更多的經費支持,也對整個城市的經濟文化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旅游產業會對古建筑造成一點的損傷,因此在古建筑的開發方面,需要進行合理的論證分析,并強化古建筑的開發管理工作,從而使古建筑獲得可持續性的保護。
3.舊城改造中的古建筑保護與維修
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筑,還要做好定期的維護和整修工作,從而確保其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不被破壞,使時間、環境及人為因素等對古建筑的損傷降至最低。同時,針對古建筑的維修,要按照古代建筑的工藝流程進行修整,更新修復的建筑也需要按照古建筑的風格進行處理。此外,針對一些較為特殊的問題,諸如古建筑結構加固、古建筑材質的保護等,還需要積極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輔助處理。古建筑的外部的整修工作,要力求保持其原有造型的色調和材質,而對古建筑的內部結構,則需要在保持外部造型的前提下做內部的加固工作。
四、結束語
舊城改造與古建筑保護,都對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現代化建設不斷發展的現在,一方面舊城改造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為了保護歷史文化的傳承,為了保持城市歷史文化的延續,也必須在舊城改造中做好古建筑的保護。通過對古建筑的良好規劃設計、維護修正,以及必要的開發,必然能夠促進城市建設和古建筑保護的可持續性發展,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
參考文獻:
[1]何德彬.佛山老城改造古建筑藝術構件保護與利用[J].科技風,2011,(15):200-201.
[2]李斌.山地型小城市的舊城改造研究——以商洛市西街片區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4,39(07):20-22.
[3]范喬莘.一曲“夕陽紅”,能走多遠?——杭州古建筑保護[J].中華建設,2014,(02):40-42.
[4]葉大華,王軍輝.北京地鐵規劃中對舊城古建筑地基基礎的評估與保護對策研究[J].城市勘測,2012,(01):156-160.
作者簡介:
馬騰飛(1984.11—),男,漢族,呼和浩特人,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建筑設計,古建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