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過度離不開物流信息化,在物流領域應用信息技術水是物聯網發展的一部分,但整體水平不高,信息技術本身發展較快,物聯網的應用已經體現在方方面面,交通等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均已得到快速發展。運輸和倉儲作為現代物流的主要內容急需信息化技術的進一步應用,落后的現狀顯現的一系列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物流信息技術應盡快與當今物聯網技術進行有效的結合,快速提高物流的效率,社會各方應積極配合使現代化的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物流信息化;物流;物聯網
一、物流信息技術簡述
信息是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物流信息是與物流相關的事物及其屬性標識的集合,是處理過的某種形式的物流數據。物流信息技術是建立在computer,internet基礎上的各種應用技術,包括:Bar Code,RFID,EDI,GIS,GPS(或北斗衛星導航等系統)的各項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物流信息技術是指應用在物流各個作業環節中的信息技術,它是建立在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平臺上的各種應用技術,包括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如條碼(Bar Code)、射頻技術、電子數據交換(EDI)、全球衛星定位(GPS)技術、地理信息(GIS)技術等,以及在這些技術手段支撐下的數據庫技術、面向行業的信息系統等軟件技術。
二、物流信息技術的現狀
隨著物流業的不斷發展,物流信息技術交流隨時都在發生變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今物流運輸倉儲等物流過程的必不可少的靈魂,物聯網的發展為物流信息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物流信息的數據庫化、代碼化、計算機化和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已成為基本表現。
(一)企業領導對物流信息化建設觀念落后
物流信息化建設決定了其具有一定載體的職能,是今后物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領導應不斷提高認識程度,展望未來業務變化趨勢,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推進工業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深刻認識推進物流信息化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不能為了一時的成本降低,停留在滿足現實需要的陳舊觀念之上。
(二)物流企業本身技術監管監控不到位
物流信息技術作為一項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繁雜龐大的一系列工作,眾多企業由于本身技術能力有限,或開發成本過高,將企業信息技術軟件開發及數據庫建設實行外包,往往開發商的做法是將一些通用技術進行修改,所提供的軟件專業性較差,還缺乏統籌計劃安排,由于缺乏規范,軟件之間的兼容性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使企業之間和企業與管理者之間出現了溝通障礙,升級成本大大增加。
(三)缺乏全國性的信息化平臺建設
由于我國物流發展歷史的原因,相對于其他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相對落后,公共信息服務水平不高。國務院下發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中,提到“推動區域物流信息平臺建設,鼓勵城市間物流平臺的信息共享”。“加快構建商務、金融等的物流管理與服務公共信息平臺,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務企業成長”,“加快建設有利于信息資源共享的區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項目,重點建設物流資源交易平臺”。社會各方包括相關各部委也從加快物流業發展等方面入手,分別給出了指導意見。
當前我國現實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誠信體系管理機制的缺乏,現代物流管理理念滯后于時代的發展,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受到了限制。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業,還是基于自辦物流發展起來的,運輸和倉儲等物流設施設備落后老化,為了降低成本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應用率較低,先進管理方法和手段無法深入企業管理之中。不少物流部門還停留在聯系業務以電話為主,裝卸作業主要是人工操作,手工盤點效率很低。RFID、EDI、GPS和GIS等技術幾乎沒有應用。有一部分物流企業雖然已經開始應用部分計算機技術,但也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應用,各自為戰,未能進行有機的結合。
(四)缺乏統一的物流信息化標準
由于信息技術應用化程度低,缺乏統一管理,雖然我國根據ISO制定的一些國際標準出臺了相應的意見,但由于基礎薄弱,執行起來有較大的難度,例如:我國境內高速公路收費幾乎都已經采用了RFID技術,RFID技術也已經成熟,但各省市還在各自執行自己的標準,至今沒能實現全國聯網,二級公路收費更是不同的部門主管,很難與高速公路結合在一起。
三、物流信息化應用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物流企業領導必須更新觀念
傳統企業領導必須緊跟技術的發展更新觀念,快速高效的完成物流活動,同時獲得長期經濟效益。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我國標準化組織正在積極配合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一系列適應我國的標準,企業也應與時俱進,加快腳步應用最新物流信息技術,才能增強物流企業競爭力。
(二)提高物流企業人員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
企業物流信息技術的硬件部分購置后,離不開應用軟件的投入使用,物流企業往往采用招投標的方式,由專業IT公司一并提供,現實中的計算機經營企業魚目混珠,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物流企業必須有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技術人員,進行全過程的監管。招標過程實施全程監控,嚴格審查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的每個細節,嚴格執行評審程序,杜絕一切漏洞的出現。以產品壽命周期為考核標準,真正達到高效率和高效益。
(三)物流企業應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做好信息化平臺建設
政府部門為了扶持物流企業快速發展,重點建設了物流物資資源交易平臺,正在逐步整合現有物流信息資源,推進企業的信息化進程。改進投資環境,努力降低物流服務成本。同時推動物流信息標準化,實現信息共享。企業應適時配合政府職能部門以及商務、金融、稅務、海關、運輸等機構,協調工作機制,提高物流運作效率,挖掘物流運行數據,做好物流業的規劃。
四、結論
流信息技術己經深入到商品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射頻識別技術、電子數據交換、全球衛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等信息技術,正在全面鋪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中的物流信息基礎平臺和公共物流信息系統平臺,已初見規模。物流各方應積極配合,從全局出發,企業領導親自抓,去解決現實中物流信息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企業內部的物流信息應用水平,加快制定全國物流信息應用標準,使我國物流業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長征,方靜.物流信息技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2]李忠國.物流信息技術應用[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3]鄒生,何新華.物流信息化與物聯網建設[M].電子工業出版社.
作者簡介:
楊俊生(1976.07—),男,漢族,祖籍河北省唐山市,碩士研究生學歷,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職稱,現工作于唐山學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