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鳳端
摘要: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中很關鍵的一種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工作。但是當今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很多教師只注重數學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尤其對于小學中段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計算能力的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計算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新課標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無形中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想法設法地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真正得到提高,那教師如何提高小學中段學生的計算能力呢?下面的內容會做出簡要研究。
關鍵詞:提高;小學中段;計算能力;研究
提高小學中段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提高課堂有效性,讓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小學中段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小學中段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下面從四方面闡述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計算能力。
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地盤,學生必須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生的數學水平。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據了課堂的主體地位,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被動地接受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有些教師甚至把題目的計算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而不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不要剝奪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權利,而教師則要充當課堂的組織者、設計者、答疑者,采用各種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像游戲、競賽的方式,都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行計算競賽,出幾道計算題目讓學生進行計算,看哪位同學可以又快又準地完成題目,對這位同學提出表揚,并讓這位同學向全班同學分享經驗,使全班同學的計算能力都得到提高。競賽營造了一種爭先恐后學習的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更加努力學習,都想成為第一個完成任務的人,計算能力無形中就得到提高。
二、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計算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習慣,學生才會更加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更是需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給學生傳授和講解知識,不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導致學生沒有形成好習慣,學不好數學知識,更無法提高計算能力,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采取有效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好習慣中提高計算能力,好習慣的形成對于學生以后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計算中不要著急,細心地完成每一道題目;學生完成計算題目后,讓學生養成檢查的習慣,這些都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活躍學生思維,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計算能力。
學生思維的活躍性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數學學科是一門思維性比較強的學科,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積極思考,也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數學學習,不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的思維變得懶惰,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在課堂上活躍學生思維,更加注重思考的重要性,“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學好數學,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讓學生思考所計算的題目是否具有更簡便的方法,是否可以運用運算規律來進行計算。
四、采用生活化策略,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計算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處處有數學,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化策略,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例,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傳統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把理論知識放在首位,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感到厭倦,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運用數學知識來計算,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計算很枯燥,而且也會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越來越愛鉆研數學知識,越來越喜歡計算。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計算找到家庭理財的合理方式,如何才能使家庭的收益最大化,學生可以在家庭中發揮價值,他們會感到很高興。
以上內容通過四個方面闡述了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分別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活躍學生思維,采用生活化策略。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找到更多可以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計算能力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提高計算能力,不要因為計算能力的欠缺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為初中、高中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田立.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計算能力的教學實踐.新課程:上旬.2016
[2]張向群.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考試周刊.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