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摘要:通過創新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自己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只有進行探索和研究創新意識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實現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新
一.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推進教育創新、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當前我國深化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教育創新涉及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創新等諸多方面。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如何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陣地?我認為應該以各學科知識為載體,以創造性人才的特征為目標,遵循教學規律,優化教學策略,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二.構建創新型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民族綜合實力競爭的根本標志。教育則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最根本的依托和支撐。目前人們在理論層面上對創新教育的本質已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認為創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認為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踐層面,目前還尚未找到有效實施創新教育的基本途徑,甚至在思想觀念上還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譬如有的人把創新教育理解為精英教育,認為創新教育的實質在于培養英才;有的人把創新教育狹隘地理解為一種創造技能的培養,使創新教育僅僅局限于技術訓練的范疇;還有的人把創新教育視為在現有的教育教學之外額外地附加一些活動。我們認為,以上觀點都是對創新教育片面化、狹窄化的理解。如此的理解,必然將創新教育與課堂教學相割裂,使其成為一種失去實施載體和缺乏生命活力的"空中樓閣"。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只面向少數尖子學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僅僅培養學生創造技能的技術教育,更不是脫離課堂教學而搞一些外加麻油式的課外活動,而是一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并在此過程中啟迪學生思想智慧、培育學生創新精神、發展學生個性品質的教育。這一過程必須緊密地與教育的主渠道和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相結合。換言之,課堂教學依然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基本途徑,如果脫離了課堂教學而片面地強調開展創新教育,無異于緣木求魚。
三.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關鍵在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實施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雖然在課堂,但并不意味著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創新教育就能自然而然地實施。事實上,傳統的課堂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很多方面壓抑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突出表現在:課堂教學在價值取向上仍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仍堅持以教師為本位,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仍堅持灌輸為主、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忽視學生自覺自主、生動靈活的學習;仍堅持課堂講授為主,忽視教學實踐環節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等。
四.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應靈活多樣
第一,教學目標重在培養能力。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本質區別在于其教學目標不只是給學生灌輸已有的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素質。第二,教學策略重在提倡開放性。創新型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的方法、途徑、目的、內容等方面都要體現出多樣性、豐富性和開放性。這表現在首先要留給學生展示其個性、發揮其才能的足夠空間;其次在時間安排、主題選擇、研究方法的確定、結論的發表等方面,都要有較大的自由度;再次要特別注重因材施教,以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優勢和潛能。第三,教學內容重在解決問題。創新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說過:"求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不斷地刨根問底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創新型課堂教學不應是直接呈現給學生現有的結論讓學生單純地去理解和記憶,而是應讓所有的教學內容問題化,讓學生的思維在思索問題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活躍。
五.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應重在教學過程的實踐
實踐操作能力是學生創新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有創新素質的培養都源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與現實需要,所以進行創新型教學必須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在課堂中,應為學生提供實踐性的情境,留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和機會,并把這些納入考核和評價的范圍。一定要意識到:考察、實驗、制作等實際能力的鍛煉是學生創新素質培養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六.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應重在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教學手段重在實現現代化。廣大中小學生具有形式上追新、內容上求變、心理上尋奇及感官上追求刺激的心理特征,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滿足他們。因此加快教學手段現代化,把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必將會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與網絡化、智能化的全新知識環境保持同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七.實施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必須促進教師角色轉換。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因此要實施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必須促進教師角色轉換。
首先,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傳統課堂教學中由于教育環境閉塞,教師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和輸出者。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以后,教育環境充分開放,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驟然增多,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源泉。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將浩如煙海的知識一一傳授給學生。
總之,在有效教學活動實踐中,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課堂教學模式創新,進一步增強了教師教研、教改和學習意識,營造了良好的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氛圍,大家以研促教,以改促教,以學促教,不斷提升課堂執教能力。
參考文獻:
[1]仲懷虎:《教育新政下,教育模式的再思考》[J] 新課程(中學);2010年10期
[2]夏超群:《策劃方法與實務》課程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成功教育,2010年08期
[3]白中波:《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探析》[J]文獻資料;2006年1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