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棟
·軍事醫學·
·短篇論著·
療養期間分類優化管理對肝功能異常患者的作用
黃紹棟
肝功能異常;分類優化管理;療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到海軍青島第二療養院療養的官兵進行肝功能篩查,檢查項目包括谷丙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轉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轉肽酶(glutamete transpeptidase,GG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DBIL)、 間接膽紅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共發現肝功能異常者229例。根據肝功能異常原因進行分類,分為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病、不明原因肝病,所有患者均符合各自分類的診斷標準。其中男208人,女21人;戰士56人,團以下干部84人,師以上干部89人;年齡20~80歲,平均(45.0±6.8)歲。
1.2 方法 在詳細追問病史的基礎上,對229名肝功能異常療養員行乙肝五項、丙肝抗體、腹部超聲檢查,明確肝功能異常的病因,分類明確后,通過合理調整服用藥物、科學調劑伙食、嚴密組織體能訓練、專業健康教育、及時心理干預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15 d后行肝功能復查。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

表2 肝功能異常療養員肝功能指標干預有效情況[例(%)]
注:ALT: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GGT:谷氨酰轉肽酶
根據軍隊療養工作規定,對13名乙肝病毒感染合并肝功能損害的療養員勸返至各自體系醫院治療。15 d療養。對肝功能異常療養員ALT、AST、GGT、膽紅素水平均有一定效果。見表1、表2。

表1 不同年齡段肝功能異常分布情況(例)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肝功能受損官兵發病率居高不下。蔣一平[5]對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期間在該院療養的1 388名19~55歲男性療養員的研究中發現,肝功能異常為影響健康鑒定結果的主要問題。部分官兵,尤其是基層官兵,工作環境相對封閉,壓力偏大,醫學常識匱乏,體檢不及時,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持續受損。作為療養科醫生,在有限的療養時間里,對肝功能異常的療養官兵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管理,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有效預防肝臟功能持續下降。
飲食結構不合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高發的主要原因,療養員入院后,根據體檢結果及飲食習慣,由經管醫生、營養師、食堂管理員共同參與,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并由營養師每餐監督,療養結束后發放膳食指南卡片,確保出院后的飲食結構科學合理。
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是有效恢復因脂肪肝引起的肝功能異常的有效保證。體能訓練教員嚴格按照《軍人體能訓練大綱》組織訓練,為充分調動療養員參訓的熱情,制定豐富多彩的體療訓練項目,如長跑、球賽、爬山、游泳等,活動結束后對成績優異者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療期結束后評選訓練標兵;對于年齡偏大的干部療養員,要求堅持每天2次,每次不少于30 min的快走運動,同時體能訓練教員每天組織太極拳綜合練習,爭取在療養期間每人學會一套保健操。曹姣等[6]研究發現堅持健步走和太極拳綜合練習16周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損傷及血脂代謝紊亂。
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及患病種類的增加,以及各種新藥陸續上市,使得藥物、保健品等均易造成藥物性肝損傷[7]。44名60歲以上肝功能受損的療養員因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抗凝等8種以上的藥物,16名療養員則長期服用保健品。藥物長期的作用會使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要及時停用或改用藥效相當但不良反應較小的藥物,勸長期服用保健品的療養員停用劣質保健品,以上措施可使由藥物性肝病而引起的肝臟功能受損得到恢復。
療養期間,經管醫生、主治醫師、科室主任分別會利用查房時間對官兵進行階梯式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意識到長期肝功能受損所帶來的危害,教育其改掉以往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嗜好油炸食品,嗜好甜食等。對于過量飲酒者,勸其減少飲酒量或改為適量飲紅酒,甚至完全戒酒,這是預防酒精性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也是減輕脂肪肝的重要途徑。
多數療養員初次診斷為肝功能異常,對疾病常識了解少,簡單地認為肝功能異常就是傳染性肝病,往往表現出較大的思想壓力,甚至出現焦慮狀態。壓力過大不僅不利于疾病的恢復,且會嚴重影響官兵的療養質量,經管醫生要進行相關保健知識的科普,引導官兵走出認識誤區,對于壓力過大而持續焦慮者,請心理科醫生會診,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干預。
總之,早期分類優化管理干預不僅能有效預防肝功能進一步下降,改善肝臟功能,而且能培養官兵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達到“療養一次,受益終生”的目標,為提升部隊戰斗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1] 高東旗,吳越洋,李宏,等. 部隊乙型病毒性肝炎風險評估權重指標的建立[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5, 27(7): 98-102. DOI:10.3969/j.issn.2095-140X.2015.07.026.
[2] 施蘇青,雷徐彥. 生活方式干預對脂肪肝患者認知行為及防治依從性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 19(29): 3601-3604.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29.011.
[3] 陳婭蘭,吳瑋,謝莉莎,等. 3500名飛行員脂肪肝及相關指標分析[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15, 33(2): 167-168.
[4] 紀暉,張維東,楊春輝,等. 9014名軍隊干部2013年度體檢情況分析[J].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 2016, 18(3): 240-242. DOI:10.3969/.issn.1674-3245.2016.03.022.
[5] 蔣一平. 影響特勤人員健康鑒定結果的疾病分布調查[J]. 中國療養醫學, 2012, 21(12): 1133. DOI:10.3969/j.issn.1005-619X.2012.12.047.
[6] 曹姣,何應先,肖國強. 健步走和太極拳綜合練習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損傷及儲備功能的變化[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2012, 31(12): 1048-1053,1102. DOI:10.3969/j.issn.1000-6710.2012.12.002.
[7] 陸亞玲,楊旭. 藥物性肝病研究進展[J]. 西南軍醫, 2016, 18(2): 150-152. DOI:10.3969/j.issn.1672-7193.2016.02.020.
R473.82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7.06.009
266071 山東 青島,海軍青島第二療養院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性臟器,也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對體內的物質代謝起著主要作用。當肝細胞發生損傷后,可導致血清酶學指標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全身多個組織器官發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及時進行干預可阻止肝功能下降,還能使受損的肝功能得以恢復。我國乙型病毒性肝炎高發,部隊對新兵采取普種乙肝疫苗的措施使乙肝防治有了明顯成效,近年來報告乙肝發病人數明顯下降[1]。隨著生活條件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脂肪肝已經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第一大肝病[2]。陳婭蘭等[3]研究發現,軍隊特勤人員脂肪肝的發病率由2009年的16.4% 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22.2%。根據海軍保健委員會辦公室紀暉等[4]對9 014名軍隊干部2013年度體檢情況分析來看,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發病率高達30.95%。由此可見,肝功能異常已嚴重危害官兵的身體健康,筆者對來院療養的229名肝功能異常官兵進行分類優化管理,從而使受損的肝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恢復。現報道如下。
2017-03-20)
(本文編輯:甘輝亮、邊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