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聯合國特派記者 殷淼 ●本報駐埃及、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青木 ●魏輝
就是這么霸道和任性,美國公然對聯合國180多個成員國發出威脅!紐約當地時間21日,聯合國大會召開緊急會議,就反對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議案進行表決。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將切斷對投贊成票國家的援助。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更是向180多個國家的代表發出“恐嚇信”,強調將“記下每一個投贊成票國家的名字”。
本月6日,特朗普不顧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引發中東的抗議浪潮。18日,安理會已經進行過一次類似投票,投票結果是14∶1,唯一的否決票正是來自美國。這次華盛頓扔掉外交禮儀,高舉恐嚇大棒,會不會讓眾多國家“就范”呢?帶頭挑戰美國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投票前喊話說:特朗普先生,你用美元買不到土耳其的民主意志,“今天世界將給美國好好上一課”。有歐洲駐聯合國外交專家也預計,美國這次將遭遇“超級失敗”。
“給美國好好上一課”
北京時間21日夜,聯合國大會緊急會議開始。30多個國家代表先后發言,投票將在晚些時候進行。巴勒斯坦外長馬立基發言時表示,這次投票并非是敵視美國的行為,而是為了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巴勒斯坦永遠不會放棄獨立建國的努力。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警告,“美國將會記住這一天”,這次投票將對美國如何看待聯合國、如何看待“誰在聯合國不尊重我們”產生重要影響。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達農表示,任何決議都不會讓以色列離開耶路撒冷。達農結束發言后,與黑莉一起走出會場。
本次聯大緊急會議由土耳其、也門和委內瑞拉等提請召開。提交給聯大會議的草案強調,耶路撒冷是需要通過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談判解決的議題,“任何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現狀或人口形勢的決定與行動將沒有法律約束、無法生效以及必須回歸原狀”。草案沒有直接提到特朗普的決定,但稱“對近期關于耶路撒冷狀態的決定深表遺憾”,并呼吁所有國家不在耶路撒冷建立使館。
此前一天,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向反對美國耶路撒冷決定的國家發出威脅。他說:有些國家“拿了美國數億美元,甚至數十億美元,卻投票反對我們,好吧,我們將注意那些投票的國家,讓他們投票反對我們吧,我們將節省很多錢,我們不在乎”。特朗普還稱,這次將與以前不同,以前他們投票反對美國,我們還給他們大量美元,“我們不會再被占便宜”。
在特朗普講話前,黑莉在推特上發文警告說:“明天將有一場表決,批評我們的選擇,美國將記下支持該決議國家的名字。”《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黑莉給180多個國家的駐聯合國代表發去信件,信中說:“特朗普總統將非常仔細地觀看此次投票,并要求我向他報告所有投票反對我們的國家。我們將盯著有關這個問題的每一票。”
雖然美國很強勢,但會前輿論就普遍認為,盡管可能嚇到一些國家,但公然對抗整個國際社會,美國的失敗不可避免。“美國恐嚇聯合國外交官”,愛爾蘭《獨立報》以此為題稱,外交消息人士說,黑莉的信不會改變投票結果,盡管這種“恐嚇”可能會迫使一些成員國棄權,或者不出席會議。法新社會前援引聯合國外交官的話稱,加拿大、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可能屈服于美國的壓力,但議案注定會通過。
帶頭推動這項議案的土耳其毫不退縮,連續喊話特朗普政府。土總統埃爾多安21日在電視講話中呼吁全世界,“永遠不要為了一點美元出賣你們的民主意志”。埃爾多安說:“他們怎么稱呼美國?民主的搖籃。民主的搖籃現在卻試圖在世界尋找能用美元購買的意志……特朗普先生,你用美元買不到土耳其的民主意志,我們的決定非常清楚……今天世界將給美國好好上一課。”
20日,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與巴勒斯坦外長馬立基會談,隨后啟程前往紐約出席聯大會議。馬立基說,相信各國會本著良知投票,“他們將投票支持正義,他們將投票支持該決議”。恰武什奧盧說:“沒有一個值得尊敬的國家會屈服于這樣的壓力,世界已經改變,認為‘我強大所以我就正確的想法已經行不通了。今天世界正向不公發起反抗。”
“荒誕的愚蠢策略”
在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后,國際社會就紛紛指責美國破壞巴以和平前景。本月18日,埃及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反對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議案,安理會15個成員國除了美國以外全部投了贊成票,其中還包括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等美國的親密盟友。黑莉隨后表示,美國不會忘記“在聯合國安理會受到的侮辱”。
與安理會決議相比,由193國組成的聯合國大會沒有“一票否決權”,表決結果也不具約束性,但卻具有道義的力量和象征意義,它至少表明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的意見。
特朗普政府發出威脅后,美國媒體還列出受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其中不少提到埃及。《紐約時報》稱,從1948年到2016年,埃及從美國獲得774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每年約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另外受美國援助較多的國家還有阿富汗、伊拉克、約旦等。
一些埃及網民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寧可不要美國的援助,也不接受特朗普的威脅。“中東在線”則分析認為,美國要取消援助并不容易。埃及是美國在軍事上所倚重的重要地區國家,在塞西推翻穆爾西上臺后,美國暫停對埃及的經濟援助,但軍援照舊。蘇伊士運河的戰略意義對美國更是不可或缺,駐扎在巴林的美國第五艦隊透露,每年該艦隊約有45艘軍艦通過蘇伊士運河。
一些小國也站出來向華盛頓的要挾說不。據美聯社報道,收到信件后,加勒比海小國圣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的代表朗達·金回復黑莉說,她的國家視美國為“持久的盟友”,但會投票反對特朗普的行動。
“黑莉推倒聯合國的外交準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1日稱,黑莉的言論引發不安,并可能產生國際影響。分析人士說,這削弱了她在聯合國的聲譽,可能會削弱美國爭取同盟的能力。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駐紐約的聯合國專家理查德·高恩表示,美國將投票個人化,將其視為支持或反對特朗普的投票,是一種荒誕的愚蠢策略。結果并不難猜,“實質上整個聯大將投票反對美國的立場,它(美國)正走向超級失敗”。
在《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后面,許多美國網友也留言嘲諷美國政府的恐嚇做法。有人稱:“現在的美國總統完全符合我對黑手黨的期望。”還有人說:“接下來是威脅將聯合國驅逐出紐約。”
美國“選擇性”對待聯合國
如果有需要,就利用聯合國推動政治議程,比如在朝鮮問題上,不斷在安理會推動對朝制裁。如果對自己不利,就施壓、威脅別國,或者拖欠會費,甚至干脆“退群”。今年10月,美國宣布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由之一便是“該組織對以色列的偏見”。而根據聯合國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信息,截至今年7月,美國拖欠聯合國會費近9億美元,是頭號“老賴”。
外交學院李海東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對聯合國的態度是選擇性的。在美國人的安全觀念中,聯合國能用,但重要性遠遠不及它構筑的冷戰同盟體系,因此它對聯合國缺乏忠誠。這次美國的威脅可以說是在自毀形象,這種表現讓美國國際信譽遭受嚴重打擊,大家更不會相信美國能在國際重大議題上秉公辦事。
一些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恐嚇其實更多是國內考慮。《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威爾遜中心中東問題分析師艾倫·米勒的話說,特朗普的言論會讓他受到堅定支持者的認可。兌現自己支持以色列的承諾,展示強硬態度,“符合總統的強硬形象”。
CNN21日稱,黑莉的言論其實并非關于耶路撒冷,也無關外交,而是與國內政治有關。黑莉以她的方式行走于特朗普政府,而特朗普政府則取悅總統的支持基礎。報道同時強調,事實上,有高級外交官表示,“在聯合國,10次中有9次是美國向其他國家要支持,而不是反過來。”▲
環球時報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