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光
一些中外智庫甚至美韓政府中一些人一再聲稱,一旦朝鮮半島爆發沖突,首爾將陷于“一片火海”,“青瓦臺灰飛煙滅”,“半島將有三十萬人死亡”。這一因素表面上甚至成為美國不敢對朝發動軍事打擊的主要原因。但朝鮮真有這樣的打擊能力嗎?我對此持完全否定的態度。
首先,朝鮮火炮真正能打到首爾的很少。朝鮮號稱有兩萬門火炮,但絕大部分的射程都不到30公里,夠不到首爾。只有七八十門170毫米口徑的“谷山大炮”射程超過40公里,剛夠到首爾的邊緣。還有不超過100門的240毫米口徑火箭炮,射程約六七十公里。即便算上近年朝鮮在東海岸試射過的近程導彈或300毫米火箭炮,這些可以攻擊首爾的火炮總數約200門,而且戰場生存力弱,一旦開火就會遭到美韓精準反擊,很難有第二波打擊的機會。
其次,在地形上,朝方難以在有限的地幅內和火炮有效射程內部署足夠火炮。這個結論是我仔細查看“三八線”南北地區衛星地圖,并結合前些年在板門店韓軍陣地用高倍望遠鏡察看朝方地形的分析結果。“三八線”首爾當面寬約40-50公里,有三種地形:一是南北界河臨津江向南突出部,絕大部分是平緩的起伏地,雖有利于火炮進出和部署,但致命缺陷是過于暴露,地面火炮很難在戰時生存。二是靠近西海岸的地區,地勢低洼,絕大部分是水網稻田地,也無法部署炮兵部隊。三是開城東北的開城、金川、佳谷地區,距首爾約70公里。這里的地形比較復雜,足以容納一二百門火箭炮。但問題是這里距首爾較遠,炮兵前方觀察所只能設置在韓國境內,或使用校射無人機,火力效能不高。因此只要美韓緊緊盯住這一地區,暴露在地面的朝鮮火炮很難生存。
第三,射程在300公里以上的朝鮮近程導彈是對韓國的主要威脅,但韓國并非不可承受。一是這些朝鮮導彈數量少、目標多,火力分配不過來;二是命中率差,對堅固目標損傷有限;三是大部分是液體燃料,發射準備時間長,容易暴露。這些朝鮮導彈發射陣地需要構建專門的水泥地坪,對厚度、硬度、傾斜度等都有要求,必須在戰前建好。這些發射點相對有限,相信美韓都已掌握。美空軍“警惕王牌”演習的首個演練任務,就是對朝700余個核心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第四,首爾在防炮擊上應有周密預案。在炮擊首爾損傷這個問題上,各方智庫和專家學者都有所忽視。空軍的炸彈重達幾百公斤到幾千公斤,再加上鉆地彈或混凝土爆破彈等專業彈種,殺傷效果可深及地下幾米、幾十米;而炮彈最多幾十公斤上百公斤,能密集殺傷地面有生力量,但對地鐵、地下街道、地下商場、地下過街通道和各種建筑物下的“人防工程”殺傷有限。首爾幾十年來生活在朝鮮火炮威脅之下,必然會結合市政建設搞人防工程,同時也備有疏散隱蔽預案。首爾一旦遭到炮擊,能把人員傷亡降到最低水平。第五,不論如何論證和預判戰爭帶來的后果,最靠譜的還是美韓在沖突地區的最高指揮機構,這就是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駐韓司令部。在軍事上向美國總統提出打或不打的建議,在什么條件下打,打的后果如何,都應由該機構提出。我于2008年訪美時曾與駐韓美軍司令交談。他給我的印象是美軍并不擔心打朝鮮,而更擔心中國的反應和相關的軍事行動,力求向我解釋打朝鮮的必要性,并主動提出想到沈陽軍區和濟南軍區訪問。▲
(作者是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中將軍銜,更多內容可見微信公眾號“補壹刀”)
環球時報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