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
(黑龍江省財政科學研究所,哈爾濱150001)
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
呂明
(黑龍江省財政科學研究所,哈爾濱150001)
黑龍江省是我國森林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在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過渡的林業發展新方向和新趨勢下,其林業產業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黑龍江省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因此,研究如何扶持發展黑龍江省林業產業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推進全省林業產業發展的對策和建議:理順林業產權關系、構建現代林業產業體系、中央“三農”的普惠政策一視同仁、財政和貼息貸款優惠政策;建立專項資金扶持林業產業發展、加大對生產服務基礎設施的投入、建立科技支撐體系和人才儲備體系等。
林業產業;發展;對策
(一)林業產業發展基礎好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森林資源豐富,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整體生態化優勢突出,發展林業產業潛力巨大。全省林地面積2 623萬公頃,占全國林地面積的8.3%,占全省國土面積的55.5%,森林覆蓋率達到46.7%,是全國森林覆蓋率較高省份之一。林區中共有185科約2 500種植物、476種陸生動物??砷_發利用、市場前景良好的主要經濟品種包括食用菌、山野菜、北藥、堅果漿果以及林下肉食、毛皮藥用動物等。黑龍江省森林生態旅游起步較早,目前,共有森林公園107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60處,居全國之首。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249處,數量位列全國第一。全省有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省林業科學院等十多家林業高校、科研機構,人才資源雄厚而且具備林業產業發展人才培養能力。
(二)產業規模和產業集聚效應良好
2015年,全省林業總產值實現1 600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15.9%。年產各類食用菌316萬噸,交易額達到317億元;北藥種植面積57.7萬畝,產量2.3萬噸,產值突破100億元;蘋果、葡萄、李子等林果產量24.7萬噸,紅松籽、榛子、核桃等干堅果產量1.7萬噸,藍莓、沙棘等漿果產量3 500噸,年加工產值120億元;山野菜產量4.8萬噸,產值36億元,居全國第一位;全省林區年接待游客2 800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350億元。全省林業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406戶,占全省工業企業的1/10。前20名企業年加工產值占全產業產值的8%,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
(三)林業產業知名度高
黑龍江省培育了恒友、雙葉、光明、華鶴“四大”家具品牌,在品牌建設上,形成了黑森、光明、華鶴、林都、森鷹等一批國內知名品牌。雙葉、光明、華鶴在全國實木家具排名中分別列全國第5、第7、第8位。黑龍江的山特產品,尤其是森林食品在全國的知名度日益提升,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一)產權配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合理
目前,黑龍江省現有的林業資源的產權關系不穩定、不規范,導致林業產業的市場主體缺失、產權歸屬不明確,林改后和國有林場中形成的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缺少必要的資金扶持,產業發展壯大遇到資金困難,嚴重制約了林業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以及林業產業鏈和產業體系的進一步深化升級。另外,在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林業管理體制、林業運行和投入機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三國四方”的管理體制,造成資源多頭管理,項目重復建設,形不成林業產業建設的合力,政府等相關主管部門、企業和林農在市場上的主體地位也不突出,使得林權制度改革存在深層次的矛盾,改革結果不到位。
(二)林業與市場融合度較低
林業產業市場經濟意識不強、市場化體制機制不健全、忽略營銷、不注重與資本市場合作,加之其特殊的管理模式導致林區政企不分、政資不分、政社不分,企業管理效率低下、經營活力缺乏、社會負擔沉重,難以形成市場競爭力。林業產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產業組織化程度嚴重偏低。在資本市場領域,對新興產業認識和把握不到位,尤其是對新興金融產品的駕馭能力不足,市場融資能力不強。
(三)基礎設施不完善
由于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處于較為落后的地位,經濟的落后導致了各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黑龍江省地方林業用于基礎設施的投入較少,產業發展主要以傳統生產要素投入為主,科技資本、品牌價值、現代物流以及新興市場化手段在林業產業還未能形成氣候?,F在,人們對森林旅游、森林浴等日漸追崇,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等旅游業已逐漸成為林業產業的一大支柱,然而,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森林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也對黑龍江省地方林業產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四)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林區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人才激勵機制不完善,加之林產科技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技術研發相對緩慢,產學研相結合的重點科技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力及科技創新投入嚴重不足,林業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科技進步緩慢。
(五)林地流失嚴重
全省地方林業被占用的林地有106公頃,占國有林場林業用地面積的14.6%,這些林輔農田大部分使用權不在林業手里,有的甚至變為個別人私有財產,使林業產業建設發展空間受到影響。
(六)政策扶持不足
目前,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的政策調整滯后,國家和省政府出臺的一些扶持林業發展的政策主要集中在計劃經濟傳統林業的抓法和管理層面上,而且條框較多、組織協調力度不夠、用于發展的措施和方法較少,林業產業的發展目前還處在自發、松散和盲目狀態,扶持服務不到位,林業產業采伐指標限制嚴格,使得林業企業所需負擔的各種成本費用過高,難以完全滿足林業經濟發展需要,嚴重挫傷了林農發展林業、進行林產品生產的積極性。
(一)理順林業產權關系
理順林業產權關系,真正實現林業市場產權主體的回歸,改變以往的經營權、收益權、處置權、山林權等“四權”不落實以及林業產業“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的局面,解決制約黑龍江省林業產業大發展的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不斷延伸和完善黑龍江林業產業鏈,使林業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二)構建現代林業產業體系
興建產業園區,打造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綠色有機訂單農業、林下種植及養殖產業、森林旅游項目等,加快林業產業從傳統發展模式向科學發展模式的轉變。在產業建設上,應重點發展食用菌產業、林果產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野生動物馴養與利用產業、山野菜產業、生態旅游產業、對外林業合作產業、森林康養產業、木材加工產業等。
(三)中央“三農”的普惠政策一視同仁
參照農業“四取消”“四補貼”“一獎勵”等惠農政策,給予從事經濟林建設和林下經濟種植的企業、合作社或農民相應的資金和政策補助,實現農林政策統一。對重點國有林區從事生豬、家禽、畜牧和水產等特色養殖業、林下特色種植業、糧食生產和綠色食品業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林場等經營主體符合國家政策的給予農業補貼政策和資金扶持。
(四)財政和貼息貸款優惠政策
建議中央財政對重點國有林區轉產項目、境外森林資源開發項目注入資本金及前期費用,對境外資源進口、境外加工園區建設、境外采伐給予政策扶持,政策性銀行和金融部門應積極提供符合林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適當放寬貸款條件,延長林業貸款期限。加大貼息扶持力度,對有一定規模的種植業、養殖業以及林產品加工業貸款項目給予適當貼息。
(五)建立專項資金扶持林業產業發展
建議國家建立重點國有林區產業轉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森林食品、森林生態旅游、北藥業、種植養殖業等接續替代產業發展,將國有林區林業產業發展納入到基金支持范圍內。對重點國有林區培育珍貴樹種、大徑材、速生豐產林等木材儲備基地給予專項資金投入,建立重點國有林區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政策。
(六)加大對生產服務基礎設施的投入
木材全部停伐后,為林區產業發展的生產服務基礎設施上升為林業建設的主要任務,建議國家加大對林區通村公路、森林防火道路及防火裝備設施、營林道路、管護站點用房、苗圃、種子站、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站、氣象站、園區配套基礎設施、產業集聚區等生產服務設施的投入。
(七)建立科技支撐體系和人才儲備體系
增加科技投入,積極與林業科研院所合作,開發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林產品,提高林產品的經濟附加值。引進先進的林業產業技術,積極進行優良品類的開發,為林業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推動林業成果轉化數量及范圍,充分挖掘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發展潛力,使林業科技成果真正應用于生產實踐。積極探索和創新人力資源開發與使用的管理機制,對林業科技工作者加大培訓力度,進行各類相關的職業培訓,逐步引導林農實施農、林作物的種植與調整技術,采取引進與培訓相結合的原則,在穩定現有林業科技工作隊伍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先進林業科技人才。
[1]黑龍江省發改委省林業廳省森工總局.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A],2016(4).
[2]紀鳳春,王崇民.談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林業勘查設計,2016(1).
[3]孫志偉.黑龍江省林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3).
[4]李曉東.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J].北方經貿,2016(3).
[5]李明圓.黑龍江省林業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4.
[責任編輯:胡 冰]
F127
A
1005-913X(2017)08-0110-02
2017-04-21
呂 明(1982-),男,哈爾濱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財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