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漯河市科技情報研究所,河南漯河462000)
漯河市產業創新聯盟的發展研究與分析
馬燕
(漯河市科技情報研究所,河南漯河462000)
創新聯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學研結合的新型技術創新組織,目的是提高產學研結合的組織化程度,整合產業技術創新資源,引導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保障科研與生產緊密銜接,促進技術集成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從而有效推動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并對漯河市產業創新聯盟研究做出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突出食品工業主導地位;促進工業經濟高速運行;增強骨干企業支撐作用的應用前景分析。
創新聯盟;科技創新;經濟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創新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產業創業聯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根據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構建與發展規劃綱要(2006~2010年),以及國務院《關于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衡較快發展的意見》(國科發高[2009]379號)精神,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產業創新聯盟建設,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全面推進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漯河市積極探索構建產學研聯盟新模式,加快推進區域性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緊緊圍繞工業強市、科技富市的工作理念,結合漯河市特色產業、企業技術改造的實際需求,以走訪調查企業、篩選產業名稱、制定聯盟協議、擬定聯盟章程等形式,在2012年12月組建成立了漯河市液壓軟管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13年4月組建成立了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5年11月組建成立了漯河市辣椒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與此同時該市所轄源匯區也成立了源匯區棉麻產業創新聯盟。這些產業創新聯盟的相繼成立,不僅加速了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發展步伐,還為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一)產業創新聯盟的研究意義和必要性
1.實施產業創新聯盟是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強漯河市經濟實力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漯河市雖然有了相當規模和較高速度的發展,但全市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總體上還不強,產業層次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壓力較大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產學研結合的體制機制尚未從根本上突破,仍處于依靠資本擴張和資源過度消耗實現增長的狀態,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構建產業創新聯盟,有利于整合行業技術創新資源,引導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有利于保障與生產緊密銜接,實現創新成果的快速產業化;有利于促進技術集成創新,提升在同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漯河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因此,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提升漯河產業水平迫在眉睫。
2.實施產業創新聯盟是探索漯河市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目前,漯河市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之間,單邊合作多,戰略層面合作少,目標是關注單個企業或單個產品,雖然也推動了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但缺乏集群效應,不能大規模提升全市重點產業集群的戰略部署,結合全市實際情況,適時提出建立漯河市膠管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相應轄區棉麻產業創新聯盟。通過產學研聯盟成員的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形成一種長效、穩定的合作機制,由扶持一個產品、一個企業到扶持一個產業,通過發展產業技術創新的聯合艦隊,從根本上增強了漯河市重點產業整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產業規模的跨越式發展。
3.實施產業創新聯盟將對漯河市創新活動樹立了借鑒及示范作用。漯河市是國務院批準的五十二個改革試點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對漯河市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視,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優惠政策。其中漯河市的膠管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已走在全國前列,將對漯河市創新活動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為其它領域戰略聯盟的構建起到借鑒和示范作用。漯河市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將提升漯河市食品工業的整體水平,更好更快地發展漯河市食品產業,增強漯河市食品產業集聚區的集聚優勢,擴大中國食品名城的影響力,這些產業創新聯盟的成立將成為推動漯河市創新發展的重要起點。
4.實施產業創新聯盟建設,增強漯河市經濟實力,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漯河市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途徑。面對當前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技術飛速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增強的局面,漯河市的產業結構面臨重大挑戰。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矛盾和現實嚴重阻礙了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加大企業技術創新力度,進一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創新聯盟推動經濟實力增強和經濟進步的發展目標。
(二)產業創新聯盟后續問題的對策研究
1.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力度。以一批重點優勢企業為載體,啟動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品牌,全力打造一批強勢產業集群和優勢支柱產業。
2.用足用好國家、省、市有關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企業自主創新一系列相關政策。加大對獲得國內外授權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補助力度,鼓勵企業和個人申請專利。注重人才在自主創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引進人才,依托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引進高層次人才。
3.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快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品牌為目標、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優化整合資源,在關鍵領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利和技術標準。
4.建立健全完善的經濟保障機制。通過研究探索,建立健全完善的創新聯盟活動保障機制,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大力發展拓寬聯盟的融資渠道。一是研究探索經濟主體的多元化。以爭取政府扶持資金為基礎,鼓勵各創新聯盟單位創收為主體的模式,用少量的財政科技扶持資金,帶動開展系列有創收性質的行為進一步充實活動經費。二是建議政府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大創新,積極申報各種計劃項目,以達到爭取更多的科研資金的目標,同時采取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措施,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三是在遵守聯盟章程的情況下,允許企業自由退出。制定清晰的權益方案,出臺明確的法規條例,為聯盟內各企業的自由退出提供便捷。
(一)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以膠管行業為例,隨著工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液壓傳動技術也在飛速向前發展,為液壓技術配套的超高壓橡膠軟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國橡膠軟管用量正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長。目前,國內廠家生產的鋼絲纏繞液壓膠管均屬于中低檔產品,在耐磨、最大爆破壓力、最大脈沖次數等主要性能指標上和國外產品有很大的差距,我國超高壓橡膠軟管幾乎全部依賴從國外進口,由此可見,超高壓橡膠軟管在我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相信漯河市膠管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必將推動河南省膠管產業迅速壯大。
(二)突出食品工業主導地位
圍繞漯河市“中國食品名城”建設,立足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食品工業,使全市食品工業發展迅猛,形成了以肉食品加工產業、糧食加工產業、飲料生產產業、綠色無公害果蔬加工產業、包裝材料生產產業等五大產業為核心,以分割肉、肉制品、面粉、罐頭、飲料、奶制品等50多個系列上千品種為主導產品的食品工業大格局。年加工各類食品500萬噸以上,其中肉制品產量320萬噸,占全省的11.1%。加工生產飲料60萬噸,占全省的28.9%,全市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已達215家。
(三)促進工業經濟高速運行
近年來,全市整體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各項指標不斷攀升,運行質量進一步改善。以膠管行業為例,漯河市膠管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形成后,將直接培育、拉動該省的工程機械、電力、運輸、工程服務等100多種相關產業發展。間接帶動漯河市的機械加工、運輸物流等100多種相關行業的發展。
(四)增強骨干企業支撐作用
以雙匯集團、南街村集團、北徐集團等為龍頭的骨干企業群體規模不斷壯大,促進了全市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開展對接活動等方式,大力推進聯盟的共建,為“科技興市”,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作出貢獻。科技型創新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中青年科技創新帶頭人培育和引進勢頭明顯提高,涉及到新能源、食品、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綠色生物材料等相關領域。
漯河市產業創新聯盟的研究立足于漯河市市情,具體探討了漯河市產業創新聯盟發展研究調查結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且更全面、更深入、更細致、更具有可操作性。近年來,漯河市致力于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帶動或擴大了新的優勢產業,為提升漯河市重點領域和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及市場競爭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項目管理過程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通過一批大規模項目的實施,探索出了一條大型項目管理的路子,具備了打造產業集群、組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能力。為此,漯河市產業創新聯盟的研究將對漯河市創新活動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將成為推動漯河市創新發展的重要起點,必將為企業自身及漯河市經濟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1]陳 佳.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治理模式影響因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
[2]劉林舟,武 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原則及政策取向[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4).
[責任編輯:王 鑫]
F127
A
1005-913X(2017)08-0119-02
2017-06-13
馬 燕(1974-),女,河南漯河人,經濟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