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欣育
(泉州晚報社,福建泉州362018)
泉州民營企業文化的形成、特征和發展建議
董欣育
(泉州晚報社,福建泉州362018)
民營經濟發達是泉州經濟的縮影,而泉州民營企業文化正處于孕育與萌發階段。構建民營企業文化模式無疑是泉州經濟在轉型與產業升級過程中最重要的動力之一。現對泉州民營企業文化現狀進行分析,分析它的成因、特征,并根據其發展現狀,提出泉州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民營企業;企業文化;閩南文化
(一)經營歷程對泉州民營企業文化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民營企業家從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勇于開拓、艱苦創業,突破舊生產模式,借助僑胞的外來基金開始嘗試創業,在實踐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經濟的新路子。80年代的家庭作坊到90年代的家族型企業和合資企業是那個時代最明顯的企業特征,泉州民營企業興旺的時期卻是從90年代的合資創業時間開始。民營企業是80年代比膽識,90年代比技術,跨世紀的泉州民營企業家為應對入世,如創業一樣務實:聽專家論壇、外出“取經”、聘請企業顧問,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而質量體系的建立,是泉州民營企業發展的又一次進步,建立質量體系,是推動品牌的創新。從企業發展歷程看,泉州民營企業抓住改革開發的大好時機,以閩南特有的“愛拼敢贏”精神,利用廉價的人力成本優勢和地理優勢,憑借敏銳的市場直覺,運籌帷握,迅速搶占市場,可以說品牌的推動和創新是泉州民營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二)閩南文化對泉州民營企業文化的影響
泉州市地處福建省東南部,臺灣海峽西岸,中原文化、古越文化、海洋文化在這里經過長期的相生相長、交匯融合,形成了泉州人敢冒風險、勇于拼博、重商務實和開放的人文精神。泉州地方文化特征之一:富有冒險進取精神。從明清時的冒禁出海到上世紀80年代初的沿海貿易,處處都體現了閩南人“鋌而走險”的人文特點。今天,“敢拼會贏”成為泉州人重商與務實逐利精神。閩南文化是多種文化及多元文化的復合體,在這種文化系統影響下,閩南商人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熱愛家鄉、熱心奉獻、團結和睦等精神,這些都是是閩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文化的尚義精神對泉州民營企業企業文化也有一定的影響,閩南人只要家庭有收入,只要經濟獲得發展,他們就想做些好事,以此揚名,如鋪橋修路、修建學堂、扶危濟困、修宮建廟等。
(三)企業家素質對泉州民營企業文化的影響
早期的泉州民營企業家總體文化水平低,企業主要從事傳統性行業,由于管理理念、制度建設、人力資源開發等制約,導致企業雖大但難以達到現代化大型企業的要求。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競爭環境的日益加劇,家族企業家們開始認識到了傳統家庭觀念和落后思想的消極影響,逐步形成了大家風范意識。有些人誤解泉州民營企業缺乏現代企業文化,其實只要有企業就有企業文化。新世紀以來,泉州民營企業家已經意識到自身文化素質低將局限企業發展,并開始注重知識的深造。許多企業家不但攻讀MBA,還帶動企業員工參加學習,組織相關培訓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泉州市政府實行的“二次創業”和“二元制”教育其實就是對企業文化的思想引導,政府出錢,派人進企業開展特種工種等培訓,就是把企業文化正確地、更好地引導進企業里。
(四)家族式企業對泉州民營企業文化的影響
家族企業是泉州早期民營企業的組織形態,由親朋好友共同集資而興辦起來,這種基于血緣、親緣或情感紐帶的聯合在很大的程度上形成一種天然無形的凝聚力,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全體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增加過程中,傳統的家族式經營管理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日減,內在弊端不斷顯露。家族企業由于在管理上任人唯親,管理決策上情大于法,對外交往采取特殊主義等,當這種決策方式的弊病凸顯,企業管理便開始缺乏效率,最終將給企業帶來災難。家族企業管理方式往往使制度虛設,最終使企業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文化無法開展。因此企業不但必須在研發、生產和營銷等一系列環節中堅持科學和現代化的運作模式,而且必須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完善管理體制、用人機制。
(一)勇于拼搏,敢為天下先
泉州民營企業起步發展較早,是改革開發初期市場經濟的產物,而企業的發展擴展大多是企業的內在自發行為,自發性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有很強的地域文化的痕跡。泉州人多為晉人后裔,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鑒于晉人“衣冠南遷”的艱辛創業史,素來就有“愛拼敢贏”的風骨,深具海洋文化特有的冒險精神,形成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泉州民營企業文化,這種“勇于拼搏,敢為天下先”文化精神在泉州諸多民營企業主中得以彰顯。在泉州民營企業發展的早期,泉州人追求財富敢于冒險,開拓進取愛拼敢贏,民營經濟在改革開發后得以快速發展,涌現出大量的成功的民營企業。這種“勇于拼搏,敢為天下”先地域文化為企業提供了文化資源和內在沖動,成功地促成民營企業快速成長。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地域文化中落后因素,如自我中心意識、法律意識淡薄等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逐漸顯露出其局限性。
(二)講究實效,注重功利性
受閩南海洋文化的影響,泉州民營企業家開創企業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改革開發初期,這點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很容易實現,激發經營者的潛力和創造力,實現了資本積累,使民營經濟迅速崛起。但是過分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導致眼光短淺和貪圖小利,這嚴重阻礙了企業上臺階、上規模。這點在泉州民營企業發展的后期更為顯現。講究實效性固然無可非議,但是過分追求實效,使得企業缺乏長遠戰略目標,決策短視目標模糊不清,難以真正做大做強。而一些民營企業雖然制定企業長期發展規劃,但真正按規劃貫徹執行僅為少數。“講究實效,注重功利性”傾向促使泉州民營企業將業務范圍局限在“投資少、見效快”等行業。
(三)血濃于水,講究倫理性
在改革開發的初期,泉州民營企業大多以家族式企業的方式快速發展。沒有什么能比“血濃于水”這句話更適合于解釋民營企業發展初期的那種簡單而又具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了。以血緣所凝聚起來的企業,往往富有情緣,企業管理中更為注重鄉親、熟人等的感情聯絡。據統計,泉州民營企業大多存在家族式的管理的組織模式,這是泉州民營企業文化最顯著特征之一。這種家族式企業所形成的企業文化,在企業早期的成長發展中提供了土壤和養分,產生過積極的作用。但是,當泉州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其創業初期所憑借的文化資源,開始轉化為消極因素妨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其產生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對家族外的人不放心、聘請優秀人才但有職無權、職能部門有事不敢決斷等等問題和矛盾,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故在泉州民營企業說面臨的更為廣闊的市場時,對家族企業所出現文化排擠便難以避免。
(一)企業家素質提高與觀念創新
“企業文化即老板文化”是民營企業的典型縮影。大量研究都顯示,企業家素質對企業文化有直接影響。泉州民營企業的文化發展也需要通過企業家自身轉變來實現。轉變企業家的觀念,就是將企業文化定位到經營理念、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上。企業家既要掌握現代企業的管理知識,吸收優秀管理經驗,制定國際化發展目標。避免企業管理中的短期狹隘的功利主義,將企業定位在長期發展目標,真正將民營企業家成功的“無形資產”建設成為特殊的企業文化。因此,企業家的自身素質對企業的影響是最為直接的。
(二)企業文化中核心競爭力培養
從國內外成功企業成功案例來看,“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民營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價值觀的形成是一種群體心理積淀過程,需要時間并不斷強化。歸根結底,現代企業間核心競爭力就是是人才,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本意識。所以,要構筑員工發展平臺,在制度建設上,獎懲機制上,人文關懷上,重視、尊重、理解、關心員工。只有這樣,寓教育于企業經營的日常管理中,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價值觀、目標和信念,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打造一支優秀的員工隊伍。
(三)企業制度與文化創新
企業制度發揮發揮需要企業文化的輔助,但企業文化功能的有效發揮也需要依托與企業制度。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上,重視制度文化建設是泉州民營企業發展中重中之重。一是建立重視和體現企業員工共同的價值觀的企業制度,二是,讓企業價值觀成為員工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加強企業制度建設,推動制度創新,實現企業管理者、企業員工、企業工作環境三者相互關聯和制約,用制度建設來強化和體現企業文化的精髓。用開放企業管理模式實現柔性管理,用現代企業制度來淡化家族色彩,實現新時期泉州民營企業文化管理轉型。例如:安踏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團隊、供應商、經銷商、合作伙伴在制度管理方面匹配。讓供應商的發展水平與公司的發展相匹配、從流通批發的“坐商”轉軌為代理商和專賣店的“行商”模式、聘請國際一流的廣告公司開展品牌營銷、和國際知名人力資源公司合作建設人力資源體系、采用全方位質量監控體系等,系統化、制度化管理是確保安踏企業文化建設。
[1] 黃碧秀.泉州民營企業二次創業中企業文化建設淺探[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3(1).
[2]黃身發.淺析民企轉型升級中的企業文化建設——以泉州市民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3(6).
[3]黃身發.淺析新泉州模式下的企業文化創新[J].經濟研究導刊,2015(4).
[4]呂振奎.論新泉州模式[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9).
[5]呂振奎.泉州民營經濟發展專題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6]顏志煌.泉州民營經濟發展模式及其創新研究 [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9.
[7]李文庚.泉州民營企業文化的現狀及發展研究 [D].廈門:華僑大學碩士論文,2014.
[8]莊 挺.泉州企業文化構成要素與績效關系的研究[D].廈門:華僑大學碩士論文,2016.
[責任編輯:紀姿含]
F270
A
1005-913X(2017)08-0132-02
2017-06-08
董欣育(1979-),男,福建泉州人,經濟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