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峰
(延安大學,陜西 延安 716000)
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發展態勢研究
劉延峰
(延安大學,陜西 延安 716000)
全國老齡辦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消費規模達到了1萬億元,預計在2020年將會達到3.3萬億元的規模,2030年達到8.6萬億元。可見,我國養老護理產業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在我國老齡化產業發展中,需要從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高度確定其戰略性地位。基于此,分析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的發展現狀、發展原則以及發展態勢。
養老護理產業;現狀;發展途徑;發展態勢
1.產業發展政策。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我國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我國老齡產業的發展情況,并制定相關政策積極引導和促進我國老齡產業的快速發展。2011年我國頒布實施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等規劃,積極引導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快速發展,并加大了在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資金投入方面的力度,積極推進我國建設,健全養老服務體系。2014年6月故土資源制定了《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積極鼓勵通過使用存量用地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并從供地方式、供地價格等方面制定了相關的支持政策。為了推動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民政部頒布實施了《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等相關政策文件,加強了頂層設計,構建養老服務、社保體系、健康保障等體系,并且要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增加社會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
2.養老護理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從1980年我國頒布《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黨員、共青團員公開信》中“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以來,我國生育率不斷降低,子女的數量得到控制,家庭的規模也得到縮小,這引起了我國家庭結構的巨大變化。當前,我國家庭結構主要是“421”型,指的是4位老人、兩位年輕人以及一個孩子,甚至是出現了“8421”型,獨生子女家庭所占的比重在不斷增加,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正在不斷弱化,子女養老的負擔也更重。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當前的所有的獨生子女家庭當中,年齡在60周歲以上的父母人數接近700萬人,預計在2050年左右將會達到2 400萬人。雖然,為了改善我國的人口結構,我國政府實施了“二孩”政策,但是具體的實施效果并不被看好。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養老的壓力會逐漸加大。因此,這就要求我國養老護理產業必須獲得快速的發展,服務于我國社會養老事業。
3.養老護理產業的價值逐漸明顯。從養老護理產業的產業定位上看,養老護理主要是為了能夠滿足老人高層次的生活以及文化需要,一方面要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生活照料、精神服務以及產品供給,同時還需要能夠減輕家庭養老給子女帶來的負擔。我國養老護理產業在以往的發展中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如果我國養老護理產業能夠發展壯大,將能夠減輕我國政府的壓力。除此之外,由于我國養老護理產業正處于起步發展當中,涉及到的門類比較多,發展范圍也比較廣,例如醫療保健、家政服務等都是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這會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1.以市場為導向。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養老護理產業取得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則就在于其緊緊圍繞著市場經濟環境下對護理產業的需求提供護理產品和服務。老齡人口可以被劃分成不同的類型,其需求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和區別。按照護理產業服務的對象,可以將老齡人口劃分為城鎮與農村地區老人、高收入老人、中等收入老人和低收入老人等。總之,從不同的標準進行劃分,可以將老人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但是,在當前階段,我國養老護理產業主要面向的是城鎮當中高收入家庭,為他們提供服務和產品。并且在這些服務和產品當中,老齡人休閑旅游產品、金融保險產品和房地產產品主要面向的是中高收入家庭和低中齡老年的需求;而養老院以及老人意愿主要面向的對象是高齡老人和病殘老人。
2.以政府老齡事業作為基礎。以政府的養老事業為基礎內生性發展老齡護理產業,并且逐步發展形成獨立的養老護理服務體系。這里的“養老事業”指的是由我國政府主導的,并且政府預算作為主要資金,以社會救助老人作為主要對象的公共福利事業,政府的養老事業是福利性質的。在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過程中,以政府為主導的養老機構在發展過程中管理不斷規范、設施齊全、信譽度比較高。在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發展中,借助政府老齡事業性質的機構,為非社會救助老人提供有償的護理服務,在初期采用這種內生性的發展模式,能夠推動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可以再獨立發展,這不失為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3.以產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方式推動護理產業發展。在我國護理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混合所有制是我國產業發展的市場化方向選擇,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消除大型國有護理企業對產業發展帶來壟斷影響,并且能夠有效促進一些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中小護理企業的快速發展。在我國護理產業發展中,采取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具有比較好的基礎條件。例如,在我國護理產業發展當中,地方政府可以通過采取混合產權制度來引導更多的社會閑散資本進入養老護理產業當中,這種模式能夠極大地減輕民間資本的投資負擔,降低養老企業成本。如果采取的是政府和私人共同投資的模式建設養老護理機構的共有產權實行股份制經營,采取政府投資建設養老機構后招標私人進行承包、租賃經營的模式,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1.養老護理服務產業更加全面。首先,養老護理設施覆蓋更加全面。《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要求,在2020年我國城市社會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要達到100%。可以預見我國養老護理服務產業在“十三五”規劃期間會加大投入,養老護理服務設施將會服務更多人群,使更多的老年人收益。其次,養老處理服務面向的人群更加全面。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之下,在“十三五”期間通過大力發展養老護理產業,能夠為城市和農村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和多樣化的養老護理服務,從而能夠有效提高養老護理服務的人群覆蓋程度。再次,養老護理產業分工更加明確,發展更加精細。在“十三五”期間,養老護理產業要不斷進行創新,完善服務內容,豐富服務手段,針對不同劃分標準劃分的不同老年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不斷提高養老護理服務的針對性,針對不同老年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和產品,這樣才能有效滿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各類護理服務需求。
2.建立多層次長期護理體系。我國老年人有高齡老人、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等復雜的情況,再加上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比比較差,殘疾人數量巨大,其康復和護理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根據老年人的組成特點,必須建立起老年人長期養老護理體系。在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發展當中,只有建立長期的護理保障體系,才能有效解決此類問題,這是我國養老護理產業快速發展需要急需解決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進一步開發包括長期商業護理保險在內的多種老年護理保險產品,并且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護理保險籌資模式,以適應老年人進行長期護理服務的要求,并且要積極鼓勵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在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發展當中,要根據老年人的需求,積極開展老年人護理服務,探索并且要建立起從居家、社區到專業機構健全的養老護理服務體系。同時,在我國養老護理體系發展當中,需要將相關的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到醫療保障范圍的政策,這樣可以為失能、部分失能老人治療康復提供必要的保障。
3.養老護理產業差異化發展。養老護理產業的差異化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養老保險覆蓋面不全有很大的關系。“家庭養老”是以家庭作為核心、以子女提供生活服務為依靠,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并且這一護理方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舊是我國偏遠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最普遍的養老護理方式。“社區居家養老”是我國政府積極引導和服務范圍比較廣闊的養老模式,主要指的是以社區為核心、以家庭、社區衛生服務重心、老年“日托班”,以老年護理專業化服務作為依靠,為社區中的老年提供生活和健康服務的專業化模式,這可以發展成為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發展的方向。“專業機構養老”指的是為空巢老人以及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24小時居住、醫療、保健等配套服務,其中包括了老年公寓、養老院、老年護理員等機構。作為專業的養老機構,其在安全性方面給老人提供很大的保障,特別是能夠對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進行專門的照料,在突發情況下能夠對老人進行救治。近年來,在我國沿海發達地區開始流行“高級養老社區”和“候鳥式”養老護理模式,滿足了高收入人群養老護理的需求,推動了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的多樣化發展。
總之,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如何為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福祉,進而為老年人提供綜合、完善的護理服務,是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因此,在我國養老護理產業發展中,要根據我國養老護理市場需求和我國老齡人特點,更加全面地發展養老護理產業,建立多層次長期護理體系,實現養老護理產業差異化發展,才能滿足我國養老護理市場的需求。
[1]郭正模.“十三五”時期老齡產業發展方略探討[J].黨政研究,2016,(3):114-121.
[2]青連斌.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現狀與展望[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3):75-83.
[3]楊博維,薛曉.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J].天府新論,2013,(1):77-81.
[責任編輯 吳高君]
C913.6
A
1673-291X(2017)22-0030-02
2017-02-28
陜西省教育廳2016年度科學研究專項項目(16JK1867);陜西省衛生計生委2016年度衛生科研項目(2016D073);延安大學2016年資政育人調研項目(YDZZYB16-21)
劉延峰(1980-),男,陜西延安人,講師,從事護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