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河
對中蒙俄經濟走廊海赤喬次區域合作的地緣認知
張江河
海赤喬次區域合作在地緣關系中反映出兼顧性、動態性和機遇性,在地緣利益上要應對地理潛能開發的人力資源問題,在地緣功能上應具備綜合經濟區域要素,在次序上要以交通建設為先,在經貿上要以產能合作為主,在地緣合作保障上要利用好多渠道的資金,在地緣心理上應增進民心相向建設。
中蒙俄經濟走廊 海赤喬 次區域合作 地緣認知
在全球化與區域化齊頭并進的形勢下,次區域合作是其辯證發展和靈活快速發展的途徑之一?,F今,中蒙俄三國根據《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精神,協商在中國海拉爾、俄羅斯赤塔、蒙古國喬巴山(以下簡稱:海赤喬)建立次區域合作機制即是如此。本文從地緣上予以探索,期望對該次區域建設有所裨益。
從地緣主體關系看,海赤喬次區域合作是中蒙俄三國協商選定的在跨區域地理空間中進行生產要素有效配置和生產效益互利合作的過程。它既是國家的主權平等性和利益現實性的體現,又是彼此合作意愿前瞻性與協商發展理智性的體現。因為它是兼顧中蒙俄三方利益的適當區域,既蘊含著中蒙俄經濟合作開發互利共贏的本有之義,又滿足了三方地緣安全平衡以促進政治互信的現實需要。這是對海赤喬次區域地緣合作關系原則的明確。
從地緣架構建設看,海赤喬次區域合作將是一項長期的、廣泛的、動態的活動過程。由此,對海赤喬次區域合作,應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把協同力、推進力和承受力有機地融合起來,既不能急,也不能等;既要大膽,又要穩妥地有效推進。這是對海赤喬次區域地緣合作運行調控的明確。
從地緣關系保障看,海赤喬次區域合作,雖是三國邊境次區域合作,但它涉及到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的關系問題。具體為宏觀上涉及到三個國家,甚或有關國際組織的參與問題,中觀上需要三個國家省區層面的實際統籌,微觀上需要毗鄰核心城市的積極運作。由此而來,必須利用好中蒙俄三國最高決策層對此提供的政治生態環境。中國正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砥礪奮進,再接再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奮斗。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號召 ,展現出中國對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關懷和期望;蒙古國新總統巴特圖勒嘎的執政,為蒙古國相當長時期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政治基礎;俄羅斯普京總統明確表態考慮明年“競選連任問題”,雖然政壇難斷明日事,但普京長期執掌俄羅斯所積累的政治資本是毋容置疑的。因此,中蒙俄海赤喬次區域合作,有著可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機遇和政治保障。這是對海赤喬次區域地緣合作政治信心的明確。
從地理空間范圍看,中國海拉爾市是呼倫貝爾市政府駐地。呼倫貝爾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人口約272萬,有蒙古、漢、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族等。面積26.4萬平方公里,大興安嶺縱貫市域中部,呼倫湖位居市域西部。有天然草場1.49億畝,森林覆蓋率為49%,林業用地約2.03億畝。礦產資源有煤、石油、銅、鉬、鋅、銀、金、鐵等。有8個國家級一、二類口岸,滿洲里有中國最大陸路口岸。經濟結構中有農牧、能源、木材開采與加工、化工、食品等行業;鐵路有以哈爾濱—滿洲里為干線縱橫交錯的10條運輸線,綏滿干線正在推進;公路有國道、省道、縣道、鄉道等。
喬巴山市是蒙古國東方省首府。東方省居蒙古東部邊疆,北面與俄羅斯赤塔相鄰,東面和東南面與中國約有1150公里接壤線。人口8.26萬,多為哈拉哈蒙古族,其余有布里亞特、巴爾虎蒙古族等。面積約12.36萬平方公里,4/5面積地勢平坦,大小河流128條,湖泊179個。自然區域70%為草原,30%為森林;野生動物50余種。經濟發展以畜牧業為主,農業有大麥、小麥和飼料作物;礦產主要有混合金屬、銀、金、鹽、石油、鉬、鋼、鐵、紅銅、水晶石等85種資源。赤塔市是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首府。外貝加爾邊疆區位于俄東南部,其與中國和蒙古有1500公里的邊境線。人口約122.7萬,占全俄人口的0.85%;民族中88%屬俄羅斯族,另有布里亞特人和烏克蘭人等。宗教主要有東正教、佛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等。面積43.1萬平方公里,有山地、高原、河谷和盆地,森林面積占60%。農業以小麥、大麥、蕎麥、燕麥和飼料為主;畜牧業以養羊為主;工業主要有采礦、森林業、機械制造、食品和輕工業等。礦產資源主要有黑金金屬、彩色金屬、貴重金屬和稀有金屬等;交通有西伯利亞鐵路和貝阿鐵路兩條干線貫通南北,有中俄最大陸路口岸后貝加爾斯克—滿洲里鐵路公路口岸,中俄陸路60%貿易經此完成,是中國進口俄石油的主要通道。中國是其最大貿易伙伴和投資國,占其貿易額的96.1%,投資總額的47%。
對海赤喬次區域經濟地理概況,從地緣合作基礎看,中蒙俄三方各有比較優勢,但也有相當大的反差。特別是在地理空間與人口比例方面,海赤喬次區域面積共計82.8萬平方公里,人口共計352.75萬,即使不計人口中的非勞動力數量,其人口密度平均僅為2.34人/平方公里,地理空間與人口密度如此巨大的反差,是中蒙俄三國必須共同關切的首要問題。因為有無眾多技藝高超的勞動力,直接關乎到次區域合作的開發收益、消費水平和需求拉動三大問題,“勞動力短缺將重創俄經濟”就是如此。因此,在海赤喬次區域建設中,建議三方在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中,將勞動力資源作為根本大計來抓,特別是要擴大提高勞動力開發和轉移的數量質量,充分發揮其能力和潛力,促進次區域的合作快速良性運作。當然,勞動力轉移,要照顧彼此在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上的地緣政治安全思慮。
對海赤喬次區域合作機制,應該定位為綜合類經濟區域。因為它關乎區域生存與發展的所有領域,既有海赤喬中心城市帶動區域合作發展的特性,又有三方政企推進的機制;既有自然稟賦同異性的辯證聯系,又有經濟發展關聯性的互利需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就中蒙俄三方各自國內合作機制而言,在各自中央政府統一部署下,各地方區省內的區域合作、區省間的區域協作特別重要,例如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與錫林郭勒盟、興安盟、呼和浩特市等區域的合作,內蒙古與東北三省、京津冀等的合作均在此列;在區省之間,例如蒙古國的東方省與肯特省、蘇赫巴特爾省的協作,俄羅斯外加爾湖邊疆區與布里亞特、伊爾庫茨克、阿穆爾以及遠東邊疆區的協作,都是次區域合作暢順的充要條件。因此,建議中蒙俄三方盡快組建海赤喬次區域合作機制聯絡小組,就合作機制邊調研、邊設計、邊推進;在地緣合作領域中,現在急需分門別類抓好交通、市場開發、產能、經貿、人文科技交流、法律對接、商務服務、勞務合作、國際組織參與、企業參與、融資投資、智庫協作等的建設。
從地緣合作基礎設施看,海赤喬次區域合作中基礎設施參差不一。中國現與俄羅斯有相對較好的基礎設施,如中國呼倫貝爾有直通俄羅斯赤塔的鐵路、公路和航空運輸體系,有6個口岸向俄羅斯開放,2個口岸對接蒙古國。但從發展基礎看,上述設施已無法適應互聯互通的要求了,如從中國阿爾哈沙特口岸到蒙古國喬巴山—烏蘭礦共約320公里,全為無路標的崎嶇自然路,承載量低,顛簸不堪,且易迷路。由此建議,在海赤喬次區域合作中將交通建設放在第一位,硬件和軟件建設同步推進,有時軟件建設甚或需走在前面。要將其作為有序協商的系統工程來抓;要統籌好交通的增長率與利用率之間的效益問題。
從地緣經貿結構看,海赤喬次區域經濟概況表明,三方在資源稟賦、能源開發、產業部類、市場潛力、技術水平、人力資本等方面互補性強,如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蒙古國的煤炭、鐵礦石、木材在中國均有廣闊市場,中國的建材、機電、日用品、蔬菜水果和第三產業等,都可解俄蒙之需。這種客觀上的關聯性,促使三方及早協商營建開放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同時,要明白距離產生美的道理。由于蒙古國東方省、俄羅斯外貝加爾湖邊疆區都遠離其首都而與中國呼倫貝爾市緊鄰,這樣,呼倫貝爾市在地理和距離上均是他們產品銷出的必經之路。同時,由于呼倫貝爾市緊靠黑吉遼三省和京津冀經濟發展區,不僅具有先進的陸??者\輸通道,而且具有通向亞非歐美和大洋洲等國家的廣闊經貿平臺,因此,建議海赤喬次區域合作須以產能合作為主線,建立優勢互補的經貿合作機制。同時要注意產能的消化力、中轉力和持續力有機發展的問題。
從地緣關系史看,錢是地緣關系良性發展的粘合劑、潤滑劑和強心劑。就海赤喬次區域合作的資金保障看,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如2017年上半年經濟回升增長6.9%,超出預期;蒙古國經濟處于期盼新總統拿出恢復經濟實際招數的狀態;俄羅斯經濟處于尚待觀察的修復此前經濟大跌落的緩進之中。對此,中國政府在資金方面,對俄羅斯“設立中俄地區合作發展投資基金,總規模1000億元人民幣,首期100億元人民幣,推動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合作?!敝袊c蒙古國簽訂了“一帶一路”政府合作連接備忘錄、經貿合作協議、鐵路中歐班列合作協議、標準合作協議等。同時,俄蒙在申請適用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設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專項貸款(1000億元人民幣)、“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專項貸款(1000億元人民幣)、“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專項貸款(500億元人民幣)、中國進出口銀行設立“一帶一路”專項貸款(1000億元等值人民幣)、“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專項貸款(500億元等值人民幣)等方面,享有平等的資格和機會。在如此充裕資金保障的情況下,建議海赤喬次區域合作盡快操作運行,贏得近水樓臺先得月之好處。
如何操作呢?建議通過雙邊或多邊協議,以點線開發、工程項目等開發形式獲取基本保障資金;以開放姿態,歡迎國資、民資、外資、國際資本等金融體系,在地位平等、權責相符的原則下,進行獨立參與、并列參與、交叉參與、短期參與、分期參與、全程參與等,為海赤喬次區域合作成功,為中蒙俄三國人民的福祉獲取資金上的鼎力支持,并爭取此探索出次區域合作資金融通的新路子。
從地緣心理看,民心相通僅僅是一種彼此知曉的客觀情況,至于心理是否相向,則存在著多種可能性。因此,海赤喬次區域合作必須抓好從民心相通到民心相向的工作。從地緣歷史認同看,海赤喬次區域演變著中蒙俄三國歷史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深厚關系。今天,在地緣關系全球化的驅使下,為了使中蒙俄三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升華為文明融合,中國與俄、蒙兩國的教育部門簽署了一系列教育領域合作文件,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設立“一帶一路”專項雙邊交流培訓基金和專項獎學金。中國內蒙古還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鼓勵和加大中蒙俄三國人文、科技與時俱進的交流,組織了相關的博覽會、文化年、旅游年、藝術節等交流活動。這些活動,對從民心相通達到民心相向的境界,有一定積極意義,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建議海赤喬次區域合作在實現民心相向上,努力通過守望相助、耳濡目染地相處,使中蒙俄三國人民達到肝膽相照、心心相印的生活與交流境界。
[1]榮啟涵,楊維漢.習近平總書記為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題賀匾 建設亮麗內蒙古 共圓偉大中國夢[N].新華每日電訊,2017-8-8.
[2]普京稱考慮明年競選連任[N].參考消息,2017-8-5.
[3]勞動力短缺將重創俄經濟[N].參考消息,2017-10-6.
[4]齊杰等.呼倫貝爾市對蒙小口岸發展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J].北方金融,2015,(9).
[5]包思勤.內蒙古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總體構想[J].西伯利亞研究,2017,(2).
[6]韓潔,陳煒偉,安蓓.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密碼”[N].新華每日電訊,2017-7-18.
[7]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蒙古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網.2016年蒙古國民經濟運行整體情況[EB/OL].http://mn.mofcom.gov.cn/article/ztdy/201701/20170102507998.shtml,2017-1-25.
[8]占祿.俄羅斯黃皮書:俄羅斯發展報告(2017)[EB/OL].中國皮書網,http://www.pishu.cn/psgd/472111.shtml.
[9]“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重要文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系暨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博士后導師、珠海校區地緣戰略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