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強化農信社財務管理的建議
張麗萍
農信社的財務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對財務目標、利潤分配、成本控制以及財務改進等方面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是保障農信社穩健運營的重要前提,它能夠對信用社的經營過程實現監督與核算,對信用社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近年來,雖然農信社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與之配套的財務管理卻存在一系列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信社的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大力推進。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監管趨嚴等因素使得規模擴張受限,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農信社該如何應對市場變化的沖擊,怎樣把握發展與變革中的機遇?筆者認為農信社應該從推進財務管理創新、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預算管理在經營中的導向地位,并從科學合理地制定各項財務指標、努力降低財務成本著手來解決這一問題,促進經營效益的不斷提高。
要在認識上擺正財務管理的位置,在實際工作中要強化財務管理的核心作用。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到農信社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農信社財務管理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加強對財務工作的領導。在強化管理中,必須把農信社財務制度建設、提高財會人員素質、把財會人員行為管理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對財會人員不斷進行業務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同時,領導要關心職工的切身利益,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要經常關注重要崗位人員的言行,及時交心談心,預防發生問題;同時還必須經常性地對農信社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檢查、督導,缺什么補什么,堅決把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有效防范風險的產生。
農信社作為企業,應高度認識到財務管理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轉變“財務就是記賬”的落后觀念。同時要健全機制,樹立全員財務管理新觀念。要適用以籌資、資金運營和分配為主的財務管理新方法,全面高效地建立以財務預算為前提,以資金管理和成本管理為重點,把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經營目標滲透到農信社經營的全過程中。將財務管理逐漸轉變成一項全部門參與、全員參與的管理行為,使全員的思想轉變到“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主經營”的新軌道上。要加強全員尤其是財務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政策法規及有關財務制度,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提高職業素養。
編制年度經營計劃時,預算控制具有較高的價值,要加強經營預算與財務預算的銜接,建立預算責任落實制度。編制預算是全員參與的過程,相關業務部門必須在農信社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做好年度經營預算,強化預算實施管理。只有在經營預算完善,才能夯實財務預算的基礎,才能為預算的分解、執行、控制和考核提供支撐,才能在執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落實改進措施和責任,防止出現經營預算未動而財務預算先行的情況。
農信社的營業費用支出要控制在一定的預算幅度范圍內,本著勤儉辦社的原則,采取“以收定支”的費用管理辦法,未經審核的費用、不合理的支出一律不得列支。編制費用預算,要避免吃大鍋飯的現象,應結合網點規模、收息情況、盈利能力等多種因素,實行總額控制、費用包干、超支自負。對后臺部門根據以往費用開支情況,重新安排,避免資源浪費。加強對車船使用費、業務招待費、業務宣傳費的管理,規范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的核算,嚴禁通過此類費用科目變相發放職工工資以外的支出。
在新常態下,貸款有效需求不足,不良貸款攀升,在目前規模下做好資產管理,千萬百計探尋資產增值的新渠道是提升農信社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國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小微貸已產生了較積極的效應,貸款投放應遵循這種做小做散的思路,扶持有活力的小微企業;抓住消費市場需求旺盛的機會,多做消費類貸款。針對不良貸款壓力增大的情況,要通過各種手段大力清收存量不良貸款,逐筆建立臺賬,調查清楚,逐戶落實清收措施和清收責任人;要嚴防新增不良貸款,持續動態監測雙逾期貸款,定期督導營業網點化解;要積極聯系執法機關、政府機構等定期排查貸款風險,及時掌握參與非法集資、民間借貸、失聯等企業或個人情況,及時排查、化解貸款風險,多措并舉將不良資產盤活。
農信社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強化經營理念,強化成本意識,強化財務管理,財務工作要緊緊圍繞效益這個中心展開,使得財務的管理職能在日常經營中得以充分發揮。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中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