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杰,淳悅峻
(1.聊城市人民醫院,山東聊城252000;2.中共聊城市委黨校,山東聊城252000)
聊城市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的幾點思考
李喜杰1,淳悅峻2
(1.聊城市人民醫院,山東聊城252000;2.中共聊城市委黨校,山東聊城252000)
目前,聊城市要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就必須全力振興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此,應強化組織統籌協調;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政策扶持引導;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強人才引進培養。
聊城市;服務業;轉型升級
服務業一直是聊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它不僅存在著起步晚、總量小、發展緩慢的問題,而且還存在傳統服務業占比大、現代服務業占比小的極不合理的內部結構問題。因此,要打造冀魯豫交界地區現代服務業中心城市,就必須全力振興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快速發展。
(一)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間,聊城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對服務業發展的戰略部署,以擴總量、優結構、強素質、提層次為重點,全面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構筑起相對完整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1.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2015年聊城市服務業增加值達到986.98億元,比2010年提高了45.5%。全市旅游總收入達到142.65億元,年均增長19.3%,社會物流總額突破1萬億元,電商企業達到3 600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 060.2億元,是2010年的2倍,年均增長14.6%;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 592.3億元,貸款余額1 872.3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2.1倍和1.9倍。
2.經濟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占比由2010年的13.8:58.2:28調整到2015年的11.9:51:37.1。三次產業進一步協調發展,第三產業占比提高7.7個百分點。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物流園區和農產品交易中心相繼獲評“2014年度全國優秀物流園區”及“中國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稱號,紅星美凱龍城市綜合體投入運營,義烏國際商貿城成功落戶。
3.服務業發展與城市功能進一步融合。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全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污水集中處理率均達到100%,實現了城區雨污全分流,污水全收集,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城市功能持續健全,商業、醫療、教育等各項配套行業逐漸完善,實現了服務業發展與城市功能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城鄉環境治理得到加強,社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二)存在的問題
聊城市服務業在“十二五”時期發展取得較大成效,但和全省發展要求、其它城市發展水平相比,還存在著綜合實力較弱、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體制機制有待健全等問題。
1.服務業占比偏低。聊城市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37.1%,比同期全省平均水平的45.3%低8.2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的50.2%低12.9個百分點,服務業占比明顯偏低。
2.服務業結構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目前,聊城市服務業還是以傳統的物流業、商貿服務業、房地產、金融業為主,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健康養老、研發服務、體育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占比仍相對較低。聊城市所擁有的文化資源、旅游資源、交通資源等資源優勢開發利用不夠,蘊藏的經濟潛力未能更好地發揮,現代物流、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優勢產業的發展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產業融合程度有待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有待提高。
3.龍頭服務企業缺乏。聊城市服務業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規模以上企業占比偏低,具有國內外影響力、行業領軍型的龍頭企業、骨干企業較為缺乏,對全市服務業發展輻射帶動能力仍然有限。
4.產業發展要素支撐能力不足。聊城市服務業發展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現代服務業規模較小,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較少。由于長期以來聊城市發展以工農業為主,產業層次不高,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方面的高素質人才缺乏,制約了物流業、會展服務、企業總部經濟、技術中介等高端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如物流業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網絡化程度低,基礎設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較弱,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設滯后,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物流業與制造業、農業、商貿聯動不足,沒能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
5.服務業統籌協調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服務業具有融合性強、關聯度高的特點,涉及的產業領域及主管部門較多,需要各行業、各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作。但目前市級層面的協調力度有待加大,各部門協作推進服務業發展的機制有待健全,服務業發展的聯動效應有待進一步發揮。
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方向,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培育市場主體為基礎,推動服務業細化專業分工、增強服務功能,全力振興商業、房地產等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
(一)全力振興傳統服務業
1.傳統商業。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商業應當加快轉型升級。一是借助新興的O2O模式來形成線下實體店帶動線上網店、線上網店帶動線下實體店的組合業態;二是打造精品商業,實施名品、名店等品牌戰略,并發揮它的示范突破帶動作用;三是講究質量、差異化,引導購物中心進行差異化主題定位,增加體驗類、文化類業態比重,舉辦各種藝術人文活動等方式,實現商旅文娛體融合發展,豐富商業內涵;四是以建設“智慧聊城”為契機,在聊城市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2O智慧城市商業綜合體。
2.房地產業。在推進“五化”同步發展的大背景下,謀劃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從粗放發展、追求數量向精細管理、提高質量轉變,從模塊化、大眾化向個性化、差異化、多層次轉變,從忽視節能環保向注重綠色化、智能化轉變。一是堅持城鄉一體化理念,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做到基本標準一致,在農村新房建設和危房改造中,要提高防震抗震標準,做好上下水、供暖設施等配套。二是加強對房地產企業和市場的監管。實行房地產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對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行為信用化。三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高房屋的耐久期、舒適度和便利性。四是結構調整應把去庫存化作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新建小區的教育、醫療、養老等設施,努力盤活存量。五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采取靈活的市場方式,努力降低房屋空置率。
(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1.文化旅游業。應當把歷史文化、河湖生態、溫泉資源和觀光農業統籌起來,進一步打響“江北水城·運河古都”城市品牌,運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城市名片,以京杭運河旅游帶為脊梁,以全域水城為平臺,以水上古城、阿膠景區為重點,充分挖掘水文化、運河文化、阿膠文化、紅色文化、名著文化、名人文化等特色旅游資源,提升各大精品景區檔次,謀劃建設一批具有強大沖擊力、震撼力的旅游大項目,加強與周邊旅游城市的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線路,開發文化旅游產品,整合旅游體制,創新營銷模式,將聊城市打造成為冀魯豫三省交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2.現代物流業。依托區位交通優勢,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礎設施,重點建設物流通道、大型物流設施和物流信息平臺,建成三省鄰邊快捷、高效、安全、質優的物流網絡體系。加快建設聊城物流園區、聊城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等6個交易額在百億元左右的物流園區和交易市場。加快培育魯西化工銷售有限公司、茌平信發物資供應有限公司等20家交易額在10億元左右的商貿物流企業。積極爭取并規劃建設聊城保稅物流區;積極培育千千佳、正大物流、蓋氏物流、人久久醫藥等現代物流企業,促進各地運輸公司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圍繞全市優勢,每個縣市區至少建設一個大物流園區,改造提升交易額在百億元左右的大型專業市場,將聊城市打造成為冀魯豫交界地區商貿物流中心城市。
3.金融保險業。依托濟南區域性金融保險中心,以形成區域性金融保險次中心為目標,規劃建設金融保險集聚區、興業投資商務港等。加快建設金融保險大廈、商務中心大廈、大型購物商場及高檔公寓,積極引進全國性、區域性金融保險機構在聊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引進知名金融保險控股集團、主權財富基金、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探索聊城市作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法人金融保險機構、金融保險后臺產業基地的規劃建設。同時引進呼叫中心、檔案管理、災難備份以及銀行卡、電子銀行等金融保險后臺業務,打造金融保險機構集中、總部辦公密集、現代服務業繁榮的金融保險商務集聚區,努力把聊城市建成服務魯西地區,輻射冀魯豫邊區,具備承接濟南、服務周邊能力的山東省區域金融保險“次中心”,使金融保險產業成為聊城市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4.健康養老產業。按照培植魯西和三省交界醫療衛生新高地的要求,繼續提升醫療衛生水平,促進醫療與養老相融合,形成養老、醫療和健康產業大發展的新格局。一是規劃建設聊城市醫護培訓中心。以“溫泉養生、梵唄養心、阿膠養顏”為主題,充分挖掘特色資源,打造一批特色項目,集中培植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將聊城市打造成為我國健康示范城市。二是培育壯大阿華制藥、華魯制藥、阿遠制藥等醫藥企業,打造現代醫藥產業集群。三是大力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鼓勵各類非財政資金投資興辦養老機構。發展醫療服務、衛生保健、康復療養、老年護理等現代衛生產業,建成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一)強化組織統籌協調
1.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發揮好聊城市服務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利用好服務業聯席會議討論決策和督導檢查機制,加強對全市服務業的宏觀協調和監督管理工作。進一步明確市服務業發展辦公室在具體協調全市服務業發展中的職能定位,負責擬定提交議題,定期組織召開工作聯席會議,針對發展中的新情況,適時調整規劃方案,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各縣市區按照“上下銜接”的要求,加快完善本地區服務業發展統籌協調機制。
2.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發展并擴大影響力,建立完善的服務業行業協會體系,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自律和服務業產品技術創新、交流推廣等方面的作用。組建聊城市服務業聯合會,加強對各服務業行業協會的工作溝通和指導。逐步推進部分政府職能向行業協會轉移的改革,建立政府和行業協會之間的聯動機制和對話機制,形成政府引導、協會推動、行業自律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新機制。
3.深入推進區域資源共享互補。進一步加強與中原經濟區、京津冀三省交界及周邊區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區域互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著力加強與濟南、北京、天津等城市金融、科研、工業設計等資源共享、互補;提高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商務服務、健康服務、醫療、教育等領域輻射水平,全面輻射冀魯豫三省交界區域。
(二)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1.創新服務業考核制度,健全服務業行業發展協同聯動機制。完善以創新發展、服務經濟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統一標準、分類考核的制度,使目標任務下達和考核更加科學、規范和高效,確保服務業發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完善統計監測和監督檢查機制。建立并完善聊城市服務業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和科學有效的監測評估體系。結合服務業生產經營特點和實際,探索建立科學、全面的服務業細化分類目錄和統計調查制度。強化縣鄉、部門和行業統計,建立各縣鄉和各部門服務業發展的通報制度,切實提高服務業統計數據質量。進一步完善監測評估體系,加強監測分析和運行調度。
(三)加強政策扶持引導
1.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積極申請國家、省關于服務業相關扶持政策,爭取在聊城市進行國家、省服務業試點示范。積極向國家和省申請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對聊城市服務業和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
2.完善相關扶持政策。設立服務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并明確各項政策的實施主體、操作辦法及責任部門,并向社會公示,建立政策協調落實機制。加強跟蹤調查,建立政策落實的反饋評價機制。
3.加大投融資扶持力度。充分發揮省市兩級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整合各類專項資金,拓展融資渠道,集中力量向現代物流等帶動性強的服務業領域傾斜。定期開展服務業專項資金使用效果評估,適時調整支持方向和方式。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服務企業予以信貸支持,加快開發適應服務業需要的金融產品,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進入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鼓勵創業風投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面向服務企業開展業務。
(四)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
1.加快引進高質量大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鏈、產業集群招商,加快引進一批符合產業導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帶動力強的服務業大項目。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加強與京津冀地區服務業大型企業戰略合作,引進和承接服務業高端項目和技術轉移。注重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以及各行業領軍企業,打造“引來一個項目,帶來一批配套;建設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鏈式集聚模式。
2.加快推進大項目落地實施。制定并實施聊城市服務業重大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為重大項目在用地、行政審批、資金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為確保各個項目按期建成,嚴格執行重大項目市級領導幫包制、定期調度督導機制、要素保障推進機制和考核評比獎懲機制,建立完善項目建設規劃,推動項目定期、按量完成。
(五)加強人才引進培養
1.實施人才引進計劃。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加快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和智力,加強區內現有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打造“智匯聊城”工程。重點引進適合全市發展需要的各類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
2.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制定聊城市人才引進、培養和獎勵暫行辦法并設立“聊城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和鼓勵各類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獎勵。制定服務業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在服務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崗位,多渠道、高層次引進業務拓展能力強、專業技術水平高的復合型管理和專業人才,形成以優勢產業集聚人才、重點項目和企業吸引人才的發展機制。
3.鼓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開展各類專題培訓活動,聊城市每年列支專項資金,對做出較大貢獻或者成長性較好的企業開展培訓。鼓勵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鼓勵聊城市職能部門跨省市、跨地區或面向國際開展人才、智力引進和交流活動。
4.搞好平臺載體建設。鼓勵企業和研發機構設立博士后工作站或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鼓勵這些基地在站博士后承擔符合開發重點產業方向或研究成果落地開發的國家級、省市級研究課題。經過聊城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批,根據國家、省對該課題的科研經費按一定比例給予資助。
[1] 淳悅峻,王 艷,姜淑芹.聊城市文化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5).
[2] 淳悅峻.以文化旅游促進聊城市旅游業轉型升級[J].經濟研究導刊,2016(9).
[責任編輯:蘭欣卉]
F062.5
A
1005-913X(2017)07-0120-03
2017-04-26
李喜杰(1965-),女,山東臨清人,經濟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淳悅峻(1964-),男,山東臨清人,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