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40)
試析精準農業在我國的應用
陳熙
(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40)
精準農業;目前狀況;改善措施
我國農業特別是黑龍江農業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傳統性、弱質性和“靠天吃飯”的問題,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相對于世界發達國家我國農業依舊處于初級階段。
精準農業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根據空間變異,定位、定時、定量地實施一整套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管理的系統,其基本含義是根據作物生長的土壤性狀,調節對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塊內部的土壤性狀與生產力空間變異,另一方面確定農作物的生產目標,進行定位的“系統診斷、優化配方、技術組裝、科學管理”,調動土壤生產力,以最少的或最節省的投入達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環境,高效地利用各類農業資源,取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精準農業技術是農業科學研究的熱點領域,應用精準農業技術能夠改造傳統農業、加快實現現代化農業。大力發展精準農業技術,不僅有利于經濟的發展,而且對推動農業現代化生產起著巨大的作用。對黑龍江墾區精準農業的推廣和應用能加快黑龍江墾區農業現代化進程以及促進墾區經濟有序、健康發展。
美國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精準農業的概念和設想,90年代初進入生產實際應用,部分技術和設備已經成熟和成型,但還沒有形成系統,美國實施精準農業是根據需要、經濟、實用的原則進行的,很少有把所有的技術都全套應用。精準農業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規模經營和機械化操作條件下發展起來的,適于在國有農場等規模化經營的地區發展應用,在美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除美國以外,在英國、德國、荷蘭、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都有開展精準農業研究和應用的報道。日本、韓國等國家近年來已加快開展精準農業的研究工作,國際上對這一技術體系的發展潛力及應用前景有了廣泛共識,并將成為發展農業高新技術應用的重要內容。
相比于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國對精準農業的應用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中國科學家在 1994年提出在中國進行精準農業研究應用的建議,但是由于當時條件所限,沒有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只是一個孕育的過程,而直到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我國精準扶貧才走上了試驗示范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精準農業在技術水平、經營管理和經濟效益等方面,仍存在著較大差距,還面臨著技術支持不足、信息收集系統不全、專家系統未完善,因而“精準”程度不高的現狀。
黑龍江墾區是大面積機械化作業的農場群,是國家生產商品糧的重要基地之一。黑龍江農墾早在 1996年就提出進行精準農業技術示范試驗。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是經濟結構、生產技術和經濟管理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是應用現代生物學技術、現代工程科學技術實現農業生產工具和設施的技術改造。當時黑龍江省農墾具有較強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和物質基礎,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97.7萬kW,拖拉機及其配套農具、聯合收割機等機械20.55萬臺,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93%,形成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體系,有較強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但是,傳統農業機械化裝備已很難承擔不斷出現的農業新技術實施要求,只能維持比較落后的農業生產水平,生產成果主要是基于以地塊為計量管理單元的農業生產原料(種子、化肥、農藥、機械動力和能源)的大量投入條件下獲得的,普遍存在著資源利用率低。由于盲目施用化肥 ,使得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和環境污染。此外又由于農田水土流失,引起農作物生長環境條件變差,農業生產成本上升,經濟效益低。同時,灌溉用水缺乏有效管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也只有30%-40%,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而為改變黑龍江省墾區農業生產現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使農業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農墾提出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精準農業技術研究中心為技術依托,建立黑龍江省農墾精準農業技術示范試驗基地進行精準農業技術示范試驗與推廣應用的重要決定。
目前黑龍江的精準農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首先,我國精準農業整體發展水平較低,這從根本上限制了黑龍江墾區精準農業的發展。其次,政府對精準農業認識程度不夠高,資金投入不到位。第三,傳統的經營模式限制了精準農業的應用。黑龍江墾區經過六十年以上開發建設,傳統的經營理念根深蒂固,短時間內無法接受以信息技術手段為核心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第四,由于我國農民整體素質不夠高,因此造成很多農民難以理解什么是精準農業。第五,農戶獲取精準農業技術信息的途徑有限。數據顯示超過百分之九十六的農民通過農場獲得精準農業的技術信息,只有不到百分之四是通過互聯網獲得,而由于農場自身條件限制,信息的內容具有局限性。最后,農民缺少實現精準農業所需的資金。由此可見,目前黑龍江農業生產技術仍然處于相對傳統的、經驗型的水平上。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較為粗放、浪費大、效率低,還沒有充分挖掘土地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潛力實施精準投入,不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存在著成本高及破壞生態環境等問題,因此可以說黑龍江省的精準農業的發展仍處于中低水平。
針對這些問題,黑龍江農墾必須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改善措施。首先,我國應進一步明確中國精確農業的發展思路,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其次,加強與發達國家的農業技術合作,比如與美國等農業大國進行深入交流與合作,借鑒學習先進經驗為我所用。第三,政府要提高對精準農業的重視度,加大財政投入,做好惠農補貼工作以提高農民的參與熱情。第四,加強對精準農業人才的教育培養工作,為我國精準農業發展提供優秀人才。第五,要加強對基層農民群眾關于精準農業的知識普及,及時解決農民的疑問,提高農民對精準農業的接受程度。此外,在精準農業的實踐過程中要注意對生態資源的精準把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注意對環境的保護。□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