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瑋
(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北京 110000)
如何開展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
劉士瑋
(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北京 110000)
國學誦讀活動;基本構想;措施
文化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發展的支柱,國學文化精粹既是我們寶貴的歷史遺產,也能持續推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社會親善、法治清明。在國學教育進入社區、進入基層、進入尋常百姓家庭的進程中,學齡前兒童作為最適宜受教群體成為活動開展的聚合點。
注重系統科學,循序漸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的基本構想至少要關注以下三個問題。
(一)國學誦讀內容安排的系統化
結合學齡前教育三個階段,系統安排國學誦讀內容,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奠定基礎。
一是小班教學階段。粗淺的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以誦讀 《三字經》、《弟子規》及簡單古詩詞;
二是中班教學階段。增加學習《千字文》、《增廣賢文》及古典詩詞的選讀,通過經典閱讀滲透傳統文化中 “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取向;
三是大班教學階段。安排 《論語》、《大學》、《中庸》、《道德經》、《孟子》 及古代文學作品選讀背誦活動。通過經典閱讀學會辨別忠奸、善惡,結合實際生活進行道德取舍實踐。
(二)國學誦讀效益實現的漸進化
主要是堅持活動運行的循序漸進,避免效率與花費的時間不成比例,不能引起兒童學習興趣與達不到社會風氣教育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一是注重“獲得感”培養。針對兒童成長心理活動的特點規律,以表揚、激勵為主要手段,誘導孩子不斷超越自我,培養他們的健康向上的心性品質。
二是突出興趣培養。根據誦讀內容開展小游戲、故事比賽和情景劇等活動。結合年節時機,舉辦朗讀、背誦等匯報演出,進一步肯定和鼓勵孩子健康向上的意識自覺和行為自覺。
三是實現互動共贏。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深入到家庭這個陣地。家長與孩子可以一起參與,融洽親子關系的同時,“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以家庭和諧促進社區和諧、社會和諧。
(三)國學誦讀績效考評的標準化
完善績效考評體系,實現考評工作的標準化,主要是明確責任,切實把兒童國學誦讀成果納入社區工作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獎優罰劣。同時,將兒童個人國學誦讀成績收錄于 “全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作為他們日后求學、求職的必要條件。同時,歷次的考評成績都必須要歸類存檔,并做好統計、累加、資質等級認定等工作,取得成績要張榜公布向社會公示。集體成績評定應當取本次考評成績 50%與歷史累積成績占50%之和來計算,持續鼓勵社區團體爭先創優的積極性。
注重因人施教,寓教于樂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兒童國學誦讀活動實踐中至少要遵循以下四項基本原則。
一是差異性原則。承認兒童個體間記憶、思維、興趣方面的差異,不搞“一刀切”,不搞“百分”量化,具體實施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級制評定為宜。學齡前兒童個人國學誦讀及社區成績評定均應當執行此規定。
二是自主性原則。兒童在規定的時間內誦讀指定的篇目,鼓勵兒童以自己的方式自讀自悟,有興趣、有能力的兒童可以誦讀更多的篇目,并給予積極的評價。對社區評價時只予以做正面量化積累。
三是鼓勵性原則。以鼓勵、激勵為主,對誦讀國學經典確有困難的學生不做過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導兒童以最小的壓力、最少的負擔和包袱來了解、熱愛民族的傳統文化。對社區評價時按照80%參考率來考評統計成績,既顧及社區單位的成績,又呵護了學齡前兒童的自尊心。
注重多措并舉,疏堵結合的施政理念,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的順利施行的基本措施至少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行政手段鼓勵。以行政手段鼓勵國學誦讀活動成為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選修課程,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好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特別是廣大農村,必須以村、鎮為單位成立“公立幼兒園”,切實讓學齡前兒童誦讀活動真正進入基層、進入千千萬萬普通百姓家庭,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應有之意。
二是“大考”激勵。主要是結合近來對中考、高考改制的實際,利用三至五年的時間,逐步將國學內容引入此類考試領域范疇。其成績占比可以考慮替代英語考試消減的分值。
三是傳媒宣傳引導。要充分發揮影視傳媒中公益廣告、影視劇作、文藝節目等喜聞樂見的音像效應刺激社會各界的“眼球”,切實營造社會輿論環境,促進國學教育發展,特別是著力為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夯實社會教育環境基礎。
一是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作用的局限性。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及其帶動的社會聯動效應再大,也不可能、不能夠“包治百病”,去徹底解決社會上較為普遍存在的青少年個人不自愛、不自立,家庭不和睦、友鄰不親善、社區不友善、社會人際關系不和諧等等實際問題。
二是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施行的可行性。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作為社會風氣教育及養成的切入點,這一舉措又的確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這是一個一舉多得的“金點子”,它可以通過對兒童品德心智的健康發展與長遠發展,帶動社會各個層面的共同發展與共同進步。
三是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開展的緊迫性。而現實生活中,“孩子拉著大人的手”插隊、闖紅燈、說粗話等等現象,就連里約奧運會冠軍施廷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到,“我有實力,能夠為中國奪獎牌”,注意她講的不是為祖國奪獎牌。這些潛意識的行為,絕不僅僅是一個現象,而是一種習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學教育活動迫在眉睫且任重道遠。
四是學齡前兒童國學誦讀活動的后續研究與實踐。時下,社會各界對國學教育一類課題的研究與探討漸成紛繁之勢,對國學教育進社區、進基層的研究也層出不窮,但執行情況也的確不盡如人意。理論研究成果向社會實踐轉化的工作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界上下同心、統籌協調、多措并舉,不斷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與運行機制,切實讓國學教育發揚光大。 □
(編輯/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