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淼
社區銀行在我國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尚淼
隨著我國經濟的長期高速發展,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難題在當今的社會中也體現得越來越突出。而中小型企業在我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其給經濟、稅收等各方面作出的貢獻也越來越大,本文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對我國發展社區銀行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分析。
社區銀行的概念來自于西方發達國家,然而即使是國外理論界,也沒有對社區銀行形成統一的概念。西方學者通過對多項指標的基礎上作出限定來作為社區銀行的判定指標,比如Robert De Young,william C. Hunter和Gregory F. Udell(2004)提出了5項關于社區銀行的界定指標:①社區銀行的資產規模應該不超過10億美元;②社區銀行的存款是由社區銀行的所在地域內通過向居民和中小型企業吸收而來;③社區銀行主要經營的是存貸款的表內業務,而表外業務的占比小;④社區銀行應該是在本國設立;⑤社區銀行應當是一個無分支機構的獨立的銀行機構,或者全部由社區銀行組成的銀行。
我國在西方對于社區銀行的定義基礎上進行調整,并主要通過對銀行的資產規模、經營范圍、資金來源和服務對象以及服務種類等方面來進行界定。
由于社區銀行與商業銀行在服務地域、資金以及對象等方面與商業銀行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社區銀行無疑具備了以下的特征:
地域和服務對象的社區化。由于社區銀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具有強烈的地域性,主要局限于社區銀行所在的社區范圍,因此其具有明顯的社區性質。同時,由于社區銀行主要是通過向社區范圍內的居民和中小企業吸取存款,其定位為向社區范圍內的個人以及中小型企業提供資金服務。而大型商業銀行多不具備如此的社區性質。社區銀行在展業過程中,毫無疑問地通過與大型銀行之間的地域互補特征,充分地錯開相互之間的市場競爭。
社區銀行的資產規模較小。根據上述國內外對社區銀行的定義可知,幾乎所有學者在對社區銀行進行定義時都采用了資產規模這一指標。因此,資產規模較小為社區銀行的普遍特征。由于一旦社區銀行的資產規模上升到一定程度,其在提供銀行服務的過程中將會有更多的選擇性,為了能夠使得銀行的利潤增加,其勢必將擴大經營地域范圍來吸收存款,并向社區范圍外的大型企業或者優質客戶提供資金服務,這也勢必脫離了社區特性。
社區銀行經營的信息特征。由于社區銀行的地域特征,其主要是通過社區范圍內的居民和中小企業提供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服務。因此,其與大型銀行的市場是沒有重疊的。社區銀行主要是選擇被大型銀行所忽略的社區范圍內居民和中小型企業等“低端”業務。
而社區銀行由于主要服務于中小型企業,其所采用貸款模式主要是關系型貸款。由于社區銀行的服務對象主要為居民和中小企業,這些人沒有完善的征信信息和財務信息可以供銀行決策,同時這些群體的實力較弱,還款來源較差。正是因為這樣,這個群體才經常被大型銀行忽略。而社區銀行采取的關系型貸款,可以通過深入當地并對經濟發展進行判斷、對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進行考察、對中小企業業主的個人情況進行調查等,并通過這些“軟信息”來為信貸決策提供依據。
社區銀行經營的靈活性。由于社區銀行在服務對象上大多是社區內的居民以及中小企業,這些群體無法提供連續的財務報表、征信報告,甚至是“漂亮”的資金流水,因此社區銀行也無法如大型銀行一樣通過各項風控指標來判斷借款人是否滿足借款條件。由于社區內的企業一般規模較小,企業上下游的產品較少,企業抗風險能力差且盈利不確定性強。因此,這些現狀導致社區銀行在判斷借款人時,需要通過一些“軟信息”的獲取,來適當調整并判斷信貸決策,這便成就了社區銀行經營方式的靈活性。
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供求失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國的中小經濟的占比也越來越高。根據工商部門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注冊量在全國注冊企業合計數量的占比超過98%,中小企業的GDP貢獻比例也超過了60%。其次,我國的中小企業給市場中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不僅鞏固了我國的社會穩定,同時也提高了我國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我國的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一直受到各家金融機構的忽略。由于金融機構對于利潤的追求,其在提供資金服務時主要面向大型企業。同時,由于中小企業在財務報表、征信信息等方面存在不完善,也很難滿足大型銀行的風控指標。這造成了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這也與我國中小企業給市場帶來的貢獻存在著極大的差距。
不發達地區金融真空化現象有待解決。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5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所述,截止2015年底,全國銀行業機構的網點合計約22萬個,從業人員總數約379萬人。但是,從地域的角度來分析,我國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之間的金融機構數量和從業人員數量有著明顯的區別。同時,不同地區的企業獲得貸款的比例也不盡相同,東部發達地區的企業獲取貸款的能力要遠比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要強。
貨幣政策基層傳導效果不理想。根據貨幣經濟學理論,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三個基本環節。首先是由中央銀行將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傳導至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市場;然后再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政策來調整自身的經營,從而達到貨幣政策的政策目標的過程。由于上述金融體系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商業銀行在進行貨幣政策的傳導過程中,無法將貨幣政策傳導至偏遠地區。
小微企業發展前景廣闊。根據中國工商總局的報告統計,截止2015年底,我國現存中小企業總數約為1100萬家。同時,我國中小企業在創造就業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我國中小企業的創新意識較強,我國的技術創新有多達3/4左右是出自于我國中小企業。由此可以看到,我國的中小企業不僅目前在我國的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未來還能夠為我國的經濟貢獻出更大的力量。
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相對封閉性。相比其他國家,我國擁有5000年的歷史,廣闊的土地和最大的人口基數,這些現實也導致我國不同區域的人文歷史、社會風貌和自然稟賦的差異。而且,在現在的中國,各種經濟因素也使得區域經濟的發展又不僅僅限于行政區域。至今,我國已根據自身的環境差異打造了多個經濟圈。比如,長三角經濟圈等等,每個經濟圈之間甚至同一個經濟圈內部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封閉特征。
社區銀行的競爭能力。銀行作為我國最主要的金融中介機構之一,其服務中最重要的兩個環節分別為吸收存款與發放貸款。而作為銀行的一種,社區銀行需要對其自身的能力進行強化,這樣才能為社區范圍內的居民和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資金服務,也才能實現自身的不斷發展。
通過以上對于我國發展社區銀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我們發現我國目前仍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銀行。首先,我們需要從機制上的不斷完善,建立健全社區銀行的相關立法、準入和退出機制,才能為社區銀行的萌芽和發展提供沃土。其次,由于社區銀行的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小,我們需要對社區銀行進行全面監督,從社區銀行內部、監管層和社會等三個角度來實現對社區銀行的監督管理。最后,社區銀行由于在資產規模、服務區域等方面要遜色于大型銀行,其在經營資金服務時需要開展特色的經營模式并總結和施行穩健的服務,才能實現社區銀行的長遠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