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濃
新時期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路徑探索
◎陳忠濃
志愿服務是一項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本文闡述了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基本功能,通過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活動現狀及問題,并形成了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路徑構建的探討。
志愿服務是一項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大學生志愿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一個發展較快的社會群體,他們青春活躍、極富朝氣和活力,逐漸成為志愿服務的中堅力量,在推動社會進步、構建社會和諧氛圍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已成為大學生接觸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直接路徑。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社區活動已是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走出校園,走進社區,積極開展“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志愿服務活動,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社區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等都會發生較明顯的變化,這對新時期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活動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
當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活動基本功能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能增強大學生的社會擔當。大學生志愿者是推進現代城市社區建設的一支生力軍,所展現的志愿服務精神則是現代社會公民的一種社會美德。同時,大學生志愿者通過參加社區服務活動,理解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進一步增強了當代大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擔當。第二,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能助推社會民生建設。大學生志愿者可緊密自身專業特長,在社區開展包括家政服務、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安慰等內容在內的各種類似居家養老服務,比較有效地助推政府部門關注并努力去解決的民生問題,形成良好的雙向互動。第三,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彌補政府公共服務公共性的缺失。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活動的開展,成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和延伸,彌補了政府公共服務公共性的缺失,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了社會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現狀,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的形式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活動進行調查。樣本取自浙江省3所高校大學生志愿者和10個社區居民,兩則比較有針對性地發放問卷300份,訪談愿者服務社團負責人、社區管理人員、社區居民20余人次。
志愿者參與度較高,但志愿服務理念有待加強。從調查數據中看出,受調查的大學生志愿者中,有83%參加過居民社區服務活動,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的參與度還是很高的。與此同時,大學生志愿者對于服務社區工作內涵及意義實際了解程度大多卻停留在“一般了解”,占了六成,這說明當前大學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務理念還不夠深入,有待加強面上的教育引導。之所以存在大學生志愿者志愿服務理念還不夠深入的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學生志愿者平時忙于具體實踐而忽略了自身對志愿者工作理論的系統學習;二是學校及志愿者組織開展如志愿者精神、志愿者先進等集中學習輔導、培訓、宣傳次數還較少,實際開展效果也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居民支持力度大,但志愿者活動組織有待完善。在對于社區居民調查中了解到,有79%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這表現出新時期城市社區居民對大學生志愿者進社區服務持較高的期望。但從社區負責人及社區居民的訪談中了解到,部分贏得居民口碑的大學生志愿者社區志愿服務項目沒有較長時間堅持,居民受益面受限。另外,部分志愿者組織所推出的服務項目內容還比較傳統和單一,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社區居民的多層次的需求,活動還缺乏專業性、時代性,實際參與的居民并不多,導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學生志愿者的持續參與的積極性。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志愿者組織缺少了對社區居民實際需求的調研和較深入的探討。這需要高校志愿者組織進一步優化志愿者組織——社區雙向溝通機制,在調研和溝通的基礎上做出及時變化,如對參與的志愿者人員、專業參與、服務類型、場次內容進行安排和調整。
志愿者參與動機純正,但典型宣傳有待強化。在對于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的目的問題調查上,大學生志愿者認為“自己能力得到鍛煉、給居民辦實事、履行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的占了94%,僅6.29%是認為“完成組織安排的任務”,這說明絕大多數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的動機是正面積極的。另外,志愿者通過發放傳單、校園廣播、粘貼海報、微信推文等,面向志愿者招募、社區活動做了大量宣傳,但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工作創新舉措的總結凝練還較少,究其原因,歸結為部分志愿者組織外宣意識、及時總結促工作提升的意識還較薄弱。故此,志愿者組織需加強對先進典型的挖掘和創新舉措的總結凝練,并及時對外宣傳,努力形成“示范效應”和“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社區服務總體受到好評,但保障機制有待健全。在對于社區在“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活動過程及結果是否滿意” 問題調查時,有25%居民表示很滿意,有50%的居民表示滿意,另有24%的居民表示一般,表明當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活動總體受到好評。但從目前來看,相關保障機制有待健全。從外部看,表現在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相關制度還并不完善,政府部門相關政策法規支持力度還有待加強,大學生社區服務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等;從內部看,大學生志愿者注冊、管理、激勵等機制還不夠完善,調動大學生志愿者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關措施也不能夠及時到位,志愿者的規范注冊、強化管理、推動激勵需進一步制訂或完善。
當前,90后大學生志愿服務行動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和贊譽,開展大學生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也有廣泛的現實意義。同時,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是創新高校德育工作內容、培養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但在新時期,仍有諸多方面有待需要完善和提高。
開展志愿服務理論學習,深化志愿服務理念。高校各志愿者組織在開展好具體社區服務內容的同時,也要通過定期志愿服務理論學習加強對志愿者的教育培訓。要結合新時期不斷賦予大學生的志愿服務工作內涵,進一步普及志愿服務理念,持續激發志愿服務的熱情與積極性,讓大學生志愿者將志愿精神內化為其參與志愿服務的內在動力、內在追求和內在選擇。
優化服務活動組織,推動服務項目建設。要通過調研,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項目進行精心謀劃,積極創新服務內容,培養有鮮明特色的服務團隊,滿足社區民眾的多層次的需求,實現實現由傳統服務向創新服務的轉變,由單向性的志愿服務向多領域滲透的志愿服務的轉變,由單純開展服務向服務與育人相機結合轉變。此外,大學生志愿者組織要適時加大民間公益組織的培合作,推進服務項目的策劃和實施,多方面、多角度增加社區服務活動的吸引力。
著力擴大宣傳力度,提升服務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大學生志愿者組織、高校具體管理部門、社區(街道)主管部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當前大學生接觸最廣泛的媒體來宣傳大學生志愿服務理念及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目前取得的成績,以進一步擴大志愿者事業在社會公眾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社會媒體也要盡可能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活動中典型的樹立和服務項目鼓勵和宣傳,有效轉變部分大學生對高校志愿者志服務社區活動在傳統認識上的偏差。
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大學生志愿者的考核激勵機制。各級志愿者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完善針對志愿者、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以及服務過程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章立制,實行規范管理。同時,高校應及時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高校志愿者參與社區服務的價值進行肯定,以提高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的熱情和內在動力,促進長效機制的建立。如學校修訂學生綜合考評體系,站在全員育人角度,完善學生社會實踐考評方式,切實實現第二課堂創新學分或素質拓展學分加分;建立大學生志愿者社區日常服務檔案和記實考核方式等。
(作者單位:溫州醫科大學學生處)
2014年浙江省教育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項目編號:Y201432928);2014年溫州醫科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項目編號:14DJSZY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