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新
◎李飛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自媒體時代逐漸來臨,微信公眾平臺逐漸與物聯網平臺進行結合使用,從而提出了全新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通過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推送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能夠更加方便地進行信息推送、有助于互動交流、處理各種閱讀表單,并獲得在線課程等等全新的學科服務。目前,在我國的一些“985”、“211”院校中采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書館學科服務方式,其對于提升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質量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微信公眾平臺下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新措施展開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隨著開放多元化“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高校圖書館不僅起到獲取知識的作用,而且能夠傳播信息知識,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必須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緊密圍繞用戶來設計高校圖書館服務系統,積極推動服務改革創新,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才能提升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水平。微信作為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費通訊、互動聊天的智能應用程序,用戶通過運用微信,能夠隨時在線和其他用戶展開語音、文本交流、溝通,相互分享新媒體內容資料。而且在2012年時微信應用程序推出了微信公眾平臺,用戶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能夠進行群發文字、語音、圖片以及視頻,更加廣泛地傳遞信息內容。當前,在我國“211”、“985”工程院校圖書館服務中已經廣泛普及微信公眾平臺,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提供圖書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閱讀、學習需求。但是在相關研究上略有不足,必須加強推動對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創新研究,才能提高應用效果。
最早在2011年時,騰訊公司首次研究推出了一款免費通訊、互動聊天的智能應用程序,那就是微信,自微信誕生的時候,就吸引了龐大的用戶群體,這些用戶群體也為微信公眾平臺的上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微信公眾平臺作為能夠群發文字、語音、圖片以及視頻的多功能平臺,其吸引的目標用戶具有較大的粘性,能夠廣泛精準地傳播信息內容,所提供的服務內容非常豐富,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用戶粘性比較大。當前,微信公眾平臺具有龐大的用戶群體,這些用戶的活躍度非常高。根據2015年的《微信平臺數據研究報告》分析,我國的網絡用戶在每天使用微信的頻率達到90%以上,其中超過大半的用戶每天有2小時以上的時間用于微信聊天,每月的微信活躍用戶數量已經突破了6億。同時,微信的前三用戶職業分別為:18.9%的學生、45.2%的企業工作人員以及32.7%的自由職業者、工商個體戶。由此可以看出,微信已經得到了廣大學生群體的認可,并且被學生群體廣泛應用。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比較先進、獨特,追求個性化事物,運用微信能夠接收和傳遞多元化信息,快速傳遞信息內容,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行為習慣。
信息傳播上具有即時性。用戶在使用微信時,只要保持移動客戶端以及電腦客戶端在線,就能夠隨時收發信息,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且能夠即使查看微信公眾平臺的推送信息,用戶也能夠根據自身需求來查找以及瀏覽信息,所以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傳播即時性較強。除此之外,微信公眾平臺在傳遞信息時非常統一,能夠在準確的時間點讓所有的關注用戶接收信息,信息傳輸率較高。
信息推送服務具有精準性。學生在運用微信軟件來進行聊天時非常簡單、方便,能夠快速進行操作,所以受到了廣大學生的群體的青睞。同時,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也能夠建立微信聊天群或討論組,利用微信聊天群以及討論組來進行群聊活動,這樣能夠節約大量的時間,而且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服務需求,提高了交流互動質量,形象傳播的形式呈現多樣化。在高校圖書館閱讀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先進,追求新型事物,能夠快速適應和接受新型事物,所以能夠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推送中運用微信工作平臺。在圖書館創新服務方式時,必須根據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提供個性化知識服務,但是用戶所在的專業以及知識結構存在差異性,對于知識服務的需求也大不一樣,所以要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收集、跟蹤信息,然后精準定位,匹配推送用戶需要的知識信息資源。
在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中應用微信公眾平臺,能夠為學生快速、精準地提供信息知識服務,目標用戶以及高校圖書館都能夠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獲取資源,按照自身的需求來進行信息互動,體驗更加豐富的個性化服務以及相互性知識服務。最早在2012年11月時,我國創建了首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微信公眾平臺,這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創新變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我國已經超過了35所“985”高校實現了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秋提供的信息服務內容非常廣泛,能夠按照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缺少專門的學科服務公眾平臺。當前,在我國“985”高校中開設的微信公眾服務平臺中,很少有專門針對學科內容設置的微信服務平臺,所以說學科服務公眾平臺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給用戶提供的服務內容比較簡單、單一,所以無法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只能用來發布信息,無法提供拓展服務。根據筆者的實踐調查發現,部分高校圖書館在應用微信公眾平臺時,主要把其作為輔助工具,補充發布相關信息,沒有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提供信息拓展服務。而且在發布的少量信息中,沒有專門涉及學科服務內容,所以嚴重浪費了微信公眾平臺資源,高校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具有多元化功能,只有充分利用這些功能,才能為用戶推送多元化個性服務需求。
公眾平臺提供的服務過于注重形式,忽略了內容。目前,許多高校圖書館逐漸開發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通過運用微信公眾平臺,能夠為讀者推送信息,提供多樣化的圖書館學科服務,然而在調查中發現,這些高校提供的服務內容比較簡單,過于注重形式,許多圖書館知識在工具條欄目中進行了基本介紹,沒有深入研究信息服務的獲取方式,其在線服務功能比較簡單,基本的服務申請以及在線培訓功能都沒有涉及。
最早由李春旺教授提出了“學科化知識服務”的理論概念,這也意味著我國學科化服務概念正式產生。在2010年時,著名學者初景利深入闡述了“學科服務”的概念,在他的闡述觀點中明確指出學科服務必須為用戶提供服務,只有充分利用圖書館公共信息資源,通過學科館員來建立多元化信息服務機制以及模式,實現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多方面共同協作,面向具有需求的一線用戶,以此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專業化以及知識化需求,使用戶能夠更好地接受信息。同時,當前圖書館學科服務發展主要有這樣幾大方向:首先,建立挖掘用戶需求,及時推送信息服務的反應機制;其次,能夠廣泛推送圖書館資源以及服務內容,服務工具更加方便、快捷;再次,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咨詢參考,能夠通過線上系統對用戶進行信息素質培訓;最后,對用戶的信息環境進行不斷優化。為了達到這幾點目標,必須選擇某一平臺來提供學科服務,才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具有多元化的技術功能,所以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中應用比較適合,具有完善的技術基礎。
構建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微信公眾平臺。各大高校在構建圖書館學科服務微信公眾平臺時,必須確保公眾平臺具有完善的服務功能,這些服務功能模塊主要劃分為信息發布、參考咨詢、在線課程學習、表單處理以及學習小組等不同的版塊,不同模塊具有不同的功能。具體而言,信息推送服務能夠及時為用戶提供學科信息資源,然后用戶能夠在線參考咨詢服務信息,在線系統能夠及時給讀者解答相關的信息咨詢問題,讀者通過進行在線課程學習,快速獲取圖書信息資源知識,讀者建立學習小組,可以讓讀者相互進行交流、互動。通過分析微信平臺的特點,可以發現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提供技術支持,滿足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相關需求,二者相互結合構建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提升圖書館學科服務質量。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碎片化微知識,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碎片化微知識主要指的是篇幅比較小,文章內容比較短小精湛的美文信息知識,這些信息知識容易被人們忽略,所以利用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能夠及時進行推送。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化發展步伐逐漸加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節奏不斷加快,所以更需要充分利用時間來獲取信息,這樣才能確保高校獲取信息,節約生活和工作中的零散時間,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通過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來推送微知識,能夠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用戶的零散時間,其中推送的知識內容主要以短文推薦、圖書試讀為主。采用這種信息推送形式更加簡單、高校,用戶也能夠快速閱讀、瀏覽知識信息,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內容。尤其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通過推送微知識,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元化信息需求,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能夠使學生快速獲取圖書館藏資源以及網絡資源。
創新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方式。微信公眾平臺和高校圖書館的結合運用,能夠打破時空的限制,以讀者為主體使線下真實空間和網絡虛擬空間聯系起來,達到交互式信息傳播的目的,把學科服務、教學、學習以及交流充分結合起來,才能豐富學生的學科服務形式。各大高校可以設置專門的VIP研讀室,通過研讀室能夠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在無線網絡的覆蓋下,學生能夠使用網絡設備進行線上閱讀、交流。此外,學校圖書館也要定期開展活動,對于讀者的新需求進行深入了解,不斷創新學科服務形式。
綜上所述,隨著移動閱讀時代的來臨,各大高校圖書館必須緊密圍繞時代改革發展的趨勢,抓住讀者的學習習慣,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影響力和多元功能,使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和微信公眾平臺充分結合起來,才能提供更加優秀的學科服務。
(作者單位:山東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