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亞茹 胡雅靜 童超程
(1.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2.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湖北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現狀與運行模式研究①
閆亞茹1胡雅靜1童超程2
(1.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2.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本研究采用邏輯分析與數理統計法,對湖北省30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項目開展、運行模式、存在問題等進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結論:我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以籃球、足球、羽毛球等作為重要的活動開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以學校、場館、行業、體校為依托;活動形式包括培訓、寒暑假夏令營活動等。存在的問題包括:俱樂部定位不清,職責不明;社會資源缺乏,資助渠道單一;基礎功能弱化,獨立運行能力較差;專業化能力建設和人力資源短缺。
青少年 體育俱樂部 現狀 運行模式 湖北
近年來,我省青少年體質健康與社會活動參與率下降的問題已引起我省體育局領導及社會公眾的高度重視。青少年作為國家發展的根基,其體質健康狀況直接影響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青少年體育事業改革成為我國體育事業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1]。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作為體育組織中的一部分承擔著組織體育活動、傳授體育技能、培養青少年興趣的重要渠道,在青少年體育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為響應國家“健康中國”2030的號召,近年來我省加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扶持力度,并于2016年布局23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區別于以往依托于學校開展青少年單項運動,該俱樂部綜合了民族舞、拉丁舞、跆拳道等多個項目,還將在寒暑假舉行夏令營活動[2]。因此,認真研究湖北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創辦與發展現狀,總結其運行模式中的成敗與得失,對于我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在今后能夠穩定健康發展具有現實性意義。
本文選取湖北省15個市的30所青少年俱樂部為對象,包括武漢市新華路青少年俱樂部、十堰市龍心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恩施市利川開拓青少年籃球俱樂部、荊門市海慧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黃岡市暢嘉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神農架林區青少年乒乓球體育俱樂部、襄陽市和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荊州市古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石首市童星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潛江中心颶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等,每座城市選取2所俱樂部,重點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組織形態、運行模式和活動內容進行研究,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在湖北省,青少年體育組織的發展已成規模,青少年競技體育發展勢頭良好,整體實力強大。同時,不同地理區域下的不同競技體育項目也展現了各自的體育特征,俱樂部性質也分公益性以及非公益性,或者是兩者結合。截止至2015年,湖北省共有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16所。根據“2014年全國青少年體育基礎數據統計調查表”,湖北省青少年體育組織經費年度投入金額近2450萬元,占湖北省總體彩公益金投入的8.5%,其中,1600余萬元用于青少年體育組織的業余訓練,300余萬元用于青少年體育組織的建設,850余萬元用于這些俱樂部的競賽與活動組織,其他支出也達到了500余萬元。這216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年平均投入達到了每所俱樂部10萬余元。
體育項目的開展與各地地理位置、文化習俗、生活習慣、體育設施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有著很大的聯系,全國如此,省市亦是如此。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運動項目的開展離不開群眾基礎,省市亦會根據自身地域特色開展廣大青少年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運動項目。籃球作為青少年喜愛的運動項目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成為湖北各地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首選。另外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的開展也是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經常性開展的項目,主要是由于項目的普及度高、場地充足、人才培養基數大等優勢。

表1 湖北省30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經常開展的運動項目一覽表
1999年國家體育總局下發《關于創辦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通知》,明確指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是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優勢條件,包括場館設施、地理位置、師資力量等為依托的組織形式,具有引領、助推青少年體育蓬勃發展的偉大使命。一直以來,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受中國體育彩票資金資助,其目的是為廣泛吸收廣大青少年參加日常體育活動,施展才能,發揮個性,激發他們參加體育活動興趣,探索素質教育的新的形式與途徑[3],并以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日常體育活動為主,吸引青少年參與其中,集娛樂、教育于一體。隨著體育的發展,體育俱樂部在青少年體育培養中的作用愈發明顯。美國中小學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多達80%以上,5~12年級的課外活動平均每周達12.6h[4]。為了更好貫徹國家體育總局對青少年體育的大力支持,湖北省加大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投放點,大力支持社會組織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在開創初期,我省青少年體育組織一般都采取掛靠當地體校、學校或者場館及各行業部門來進行操作的運行模式(如圖1)。湖北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絕大多數依托于學校開展活動。一方面是因為學校有充足的體育設施及場地條件、教師資源能夠為俱樂部正常營業提供條件;另一方面,學校作為青少年上課學習的地方,大量的學生資源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運營提供保障;再者學校作為相對安全的場所,家長更愿意讓孩子在學校里開展各項運動。
在構建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進程中,近年來,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引起了我省體育部門、教育部門及社會層面的關注。本研究基于對我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調查發現,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近些年在我省從青少年組織建設、社會服務、組織效益等方面發揮了作用。但是,對比國外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我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也面臨著發展的瓶頸,具體如下。
體育總局明確提出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公益性性質和促進青少年廣泛的體育參與,豐富其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其健康水平的宗旨[5]。由于我省體育俱樂部處于初級發展模式,沒有運行經驗,在俱樂部功能定位上無法確定該俱樂部目標任務,導致俱樂部職責不明。其在開展初期就應明確俱樂部所屬性質、定位目標及發展方向等,以便俱樂部能夠精準定位市場資源,為俱樂部的運營建造基礎。
俱樂部經費來源關系到俱樂部的生存發展。我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經費來源于國家體育彩票公益扶持,但并不是所有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都會得到資助。由于我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還處于創建初期,其運行模式大多數掛靠學校,場館或者單位,自主能力還有待加強,因此,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中絕大多數依靠培訓收費賺取俱樂部的經費,受資助的渠道單一且有限。加之社會資源的不足,給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帶來了一定困難。
由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創建還處于初期且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起步較晚,規模效應還未得到社會認可,社會關注度還比較低,導致目前許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難以完全肚子運行,基礎功能較弱。主要原因是我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未能跟上國家社會創新改革的步伐且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體系不完善,治理結構不完整。
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發展除了資金資助問題外,俱樂部內部的專業化及人才的高水平化都是該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面臨的問題。現如今,我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還需借鑒國外俱樂部發展經驗,解決自身設施配置、人力資源等問題。
(1)近年來,我省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資金投入大大加強,青少年體育組織的發展已成規模,青少年競技體育發展勢頭良好,整體實力強大。

圖1 湖北省30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運行模式
(2)湖北省創辦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有68%掛靠在學校。學校擁有豐厚的教學資源,是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賴以生存的依托場所。
(3)湖北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舉辦以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徑、武術為主要開展項目。
(4)湖北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還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
(1)國家體育總局應加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對外學習交流活動,總結推廣國內外典型經驗,及時與各省市地區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政策指導,保證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健康向上發展。
(2)湖北省政府應理清省內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種類、性質,積極建立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與當地教育行業之間的關系,明確各俱樂部功能定位,目標分析。
(3)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需加強自身競爭實力,引進人才,明確青少年培養方向及目標,并利用雙休或者節假日舉辦青少年樂于參與的活動,打造俱樂部自身特色。
[1]柳鳴毅.青少年體育迫在眉睫[N].中國體育報,2014-01-01.
[2]我省布局23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N].湖北日報,2016-11-07.
[3]汪偉信,崔峽,湯濤.安徽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現狀與運行模式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1):50.
[4]劉雨.我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向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青少年體育,2012(8):112.
[5]曹忠.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組織的建設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3(3):8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200
G812
A
2095-2813(2017)11(b)-0200-03
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Q2015102。
閆亞茹(1991,5—),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體育、青少年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