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克華 戴劍松
(1.世必愛南京健身器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14)
智慧健身工程建設路徑的研究與探索①
邢克華1戴劍松2
(1.世必愛南京健身器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14)
隨著運動促進健康的證據被越來越多地發現,大眾參與健身的熱情逐漸高漲,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政策導向,科學健身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凸顯。而依托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智慧健身工程是科學健身的重要載體和前沿陣地,是實現大眾健康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如何充分運用各種資源建設智慧健身工程,怎樣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采取何種運營模式,實現智慧健身工程的社會和經濟雙重效應,保證智慧健身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大數據 人工智能 標準化 運營模式 系統工程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等慢性病增加及以運動干預為主的健康醫療方式的深入發展[1],提高了大眾參與健身的意識,各種由各級政府以及市場力量組織的健身活動和賽事呈現井噴之勢,使得參與健身的人群比例越來越高,受制于場地、環境、專家資源以及科學健身素質的缺乏,盲目健身導致的運動損傷乃至猝死時有發生,同時也無法獲取實時準確的數據,無法為運動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供有效的量化支撐。
得益于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已相對成熟。而將這些技術跟健身行業深度融合,形成智慧健身模式,由于健身隸屬大健康行業的屬性,將更具有重要的社會效應和市場價值。作為智慧健身模式核心載體的智慧健身工程,將從百姓健身的科學性、有效性、安全性保障作為立足點,從數據的收集、挖掘和分析作為著眼點,從促進百姓的健康作為終極目標,必將會發揮巨大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產生巨大的市場價值。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是當前技術發展和應用的熱點。這些技術在具體行業的融合過程中,應形成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否則,應用價值將會大大降低。
各行各業成萬上億的設備設施互聯,即為物聯網。海量數據實時涌現,即形成大數據。大數據存儲于云端,并在此進行計算、分析,即為大數據。更深層次,利用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技術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認知、思考與決策,并通過物聯網設備終端反饋至使用者,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見圖1。
物聯網的核心在于感知和連接。大數據的核心在于預測[1],在未來,數據是最有價值的生產資料。云計算的核心在于存儲、降維和計算。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學習、思考、推理和決策,使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或智能行為。目前這些技術廣泛被用于機器人、生物識別、醫療、交通等領域。
智慧健身工程,是指將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的相關健身設備設施與系統等置于場地、建筑等空間內,并通過智能手機相關客戶端軟件、云端服務器等進行智能操作及處理,供百姓進行智能化體質測試、鍛煉、指導咨詢等一系列健身行為的場所。
智慧健身工程組成部分包括場地建筑等空間,體測健身以及其他相關設備,配套軟件客戶端等。智慧健身工程是對傳統健身工程的提檔升級。廣義上講,依托智能健身服務系統以及相關智能健身設備,能夠實時獲取健身數據的,與健身相關的場所,均可定義為智慧健身工程。
智慧健身工程的分類,可以根據服務內容、目標人群、規模、運營主體、模式等進行分類,有很多種分類方法。而無論按照何種標準分類,智慧健身工程都必須有物理實體。因此,按照場地、建筑等空間進行分類,分為開放型智慧健身工程、封閉性智慧健身工程以及混合型智慧健身工程。
開放型智慧健身工程,是指在開放的場地空間內,安裝互聯網特征的相關健身設備設施,或對原有的設備進行智能化升級。這類健身工程包括智慧型室外健身路徑,可以進行遠程巡檢、獲得科學指導方法等。智慧健身步道,將原有符合鍛煉的人行道進行升級改造,提供健身動態、科學健身指導的信息等。智慧型體育公園,部分國內企業將體質測試進行室外化改造,將室外健身器材、步道、簡易體測融為一體,并在公園內進行呈現,以覆蓋更廣泛的人群。開放型智慧健身工程的特點是開放性、技術應用簡單、落地便捷,可以為更多的人群提供初步的科學健身服務,符合生活化健身[2]的特征。典型案例包括由國家體育總局國體認證中心推出的室外健身路徑二維碼試點項目等。

圖1 技術關系圖
封閉型智慧健身工程,是指在封閉的建筑空間內建設的智慧健身工程,包括由政府和市場力量建設的,分布于社區、商圈、工業園區等的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館、智慧健身工作室,以及最近剛剛興起的共享健身倉等。這類智慧健身工程往往具有明確的運營模式,能夠獲取鍛煉者精準量化的鍛煉數據、體質健康數據,能夠為鍛煉者提供體驗性更好的服務等,具備專業化健身的特征。典型案例包括無錫e動錫城智慧健身館、樂刻、覓跑等。
混合型智慧健身工程,既含有開放空間的智慧健身服務內容,又有封閉的智慧健身服務內容,兩者互補,為百姓提供高品質的健身服務,典型案例包括南京體育學院領銜研發的“全民智道”等。
未來,隨著技術的發展,符合健身規律的混合型智慧健身工程的發展空間巨大。技術、環境、健身將室內戶外融合,會產生類似于“園林式智慧健身工程”的健身旅游型產品,從而滿足大眾的多元化健身以及旅游、休閑、娛樂等需求。
智慧健身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想更有效地為大眾健康服務,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包括頂層設計、運營模式、目標人群、風險控制等。從技術角度,應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相關設備的標準和規范化。當前不同廠家不同型號的設備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導致輸出數據無法被準確化測度。如果設備標準得到統一,不管應用到何種類型的智慧健身工程,其數據的可用性大大增加,隨著數據規模的增大,其價值也將呈現幾何倍數增長。
(2)安全性原則。由于健身有可能會導致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在智慧健身工程運營過程中,應制定有效措施進行規避,如根據用戶的身體情況,通過運動處方+系統控制的方式限制跑步機的速度以及力量訓練器的重量,智慧健身系統當前的技術已經成熟。
(3)績效評估體系。智慧健身工程的發展進入快車道,缺乏理性的建設將會導致后續一系列問題,要從工程建設、設備投入、運營管理、成本收益、社會效應等方面建立智慧健身工程行之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3],保障智慧健身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和規模化復制。
智慧健身工程是一項新生事物,發展卻極為迅猛,也將會面臨市場不成熟、模式存缺陷、供應鏈不完善、服務內容不完全符合用戶需求等問題,因此,不管是政府層面、企業層面,還是高校等科研機構層面,應建立能夠快速響應的聯合研究機制,保障智慧健身工程有用,好用,最終成為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1]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M].王正珍,譯.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5.
[2]張明君.生活化健身[J].新體育:社會體育指導員,2012(1):49.
[3]騰訊科技頻道.跨界:開啟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新趨勢[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251
G841
A
2095-2813(2017)11(b)-0251-02
江蘇省2011計劃:運動與健康工程協同創新中心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