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國春 編輯/南溪
戀人-家人-路人
——一樁離婚案的始末
文/徐國春 編輯/南溪
《婚姻法》第二十條規定“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所謂“夫妻間有互相扶養的義務”是指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在生活上互相照應,在經濟上互相供養,在日常生活上互相扶助,在精神上互為支柱。
夫妻間的扶養義務是無條件的,是基于婚姻家庭關系的責任而產生的法律行為。這種扶養關系,是保持婚姻家庭的和睦平等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增進夫妻間的情感,有利于夫妻間的正常生活,有助于加強夫妻間在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慰藉,促進社會的穩定。
戀人時美好的憧憬,
家人時避風的港灣。
閨怨中難抹的哀愁,
路人間怒目的悲歡!
不要說你錯不要說我對,恩恩怨怨沒有是與非。夫妻共釀一杯酒,佐料放了一樣又一樣,當把“埋怨”這個佐料放進去后,這杯酒變得苦澀起來,如鯁在喉,難以下咽了!
陶先生與戴女士經人介紹相識戀愛,2013年登記結婚,2014年生育一子陶某某。寶寶是愛情的結晶,家里充滿了溫情,但就是這個孩子的出生,讓本來和諧溫馨的家庭蒙上了一層不可捉摸的陰影。初為人父的尷尬、工作上的壓力、生活中的瑣事壓在陶先生一人肩上,久而久之,陶先生變得沉默寡言。妻子埋怨丈夫不體諒關心自己,丈母娘來看望外孫,丈夫也是愛理不理的。以前回娘家丈夫都買很多禮品讓二老開心,現在去岳母家卻兩手空空,就連自己的生日也常常忘記,可自己還年年給他過生日,心中很是不平衡。陶先生反勸說妻子少打游戲,多讀些書,充實自己,想辦法多賺點錢。本是合乎情理的真話,可是妻子卻聽不進去。就這樣,不經意間,矛盾漸漸產生,溝通減少了,吵鬧增多了,時不時冷臉相向、怒目對方。長時間的冷戰,折磨著脆弱的心靈,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一次大吵之后,妻子帶著一歲孩子回南通老家,而且撂下話:不許丈夫來探望,如果想帶孩子回家,需要繳納工資卡,大小節日要付3000元才能將孩子帶回上海。大多數男人還是很注重氣節和臉面的,這個附條件的口頭合同,陶先生難以咽下,事情就僵到這里。妻子在娘家一住就是小2年,2016年清明,妻子帶著已經3歲的孩子回到上海。怎奈一面鏡子仍有裂痕,半年后又遷回娘家,孩子的幼兒園學習也被迫中斷。在妻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刺激下,陶先生忍無可忍,起訴離婚,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兩人離婚;2.兒子陶某某由自己撫養,妻子每月支付撫養費2000元。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看到丈夫的決絕,挽回的可能性降到零,妻子也同意離婚,提出要求:1.如果兒子與原告共同生活,原告現有的住房給被告居住,原告補償被告生養孩子期間辭去工作損失、生育孩子時剖腹產留下的后遺癥損失和屬于共同財產的原告工資的一半,共計500000元,被告將其中的250000元作為撫養費支付給原告,平時被告可以去學校探視兒子,寒暑假被告可以將兒子帶回娘家;2.如果兒子與被告共同生活,原告要給被告一間住房居住,產證上加上兒子的名字,該房子今后拆遷安置也要寫上兒子的名字,原告補償被告生養孩子期間辭去工作損失、生育孩子時剖腹產留下的后遺癥損失和屬于共同財產的原告工資的一半,共計200000元,原告每月支付撫養費3000元,原告承擔被告債務30000元,兒子的出生證、戶口本、醫療卡、接種證交給被告。
夫妻雙方系自主婚姻且已生育一子,但因雙方未能妥善處理婚姻生活中出現的矛盾,致夫妻關系不和并分居生活,現原告要求離婚,被告也同意離婚,表明原、被告間的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故對原告要求離婚的訴請,應該得到支持。被告擅自中止陶某某在上海幼兒園的學習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關于子女的撫養歸屬問題,應從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長的角度考慮,目前陶某某年齡尚幼,與母親共同生活較為適宜,故被告要求陶某某與自己共同生活的意見,是符合人情道理的。離婚后,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分或全部,撫養費的數額應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雙方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綜合考慮予以合理確定。根據陶先生目前的收入(月5000元),他表示愿意每月支付陶某某撫養費1500元的意見,合法有據。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并未購置房產,故妻子要求丈夫提供房屋給自己居住、要求在房產證上寫上孩子的名字、要求丈夫給付自己數十萬元的要求,均無事實和法律的依據,不應得到支持。陶先生是孩子的父親,保存孩子出生證、戶口本、醫療卡、接種證并無不妥,故妻子要求丈夫將孩子出生證、戶口本、醫療卡、接種證交給自己,不會得到支持。
一、準許雙方離婚;
二、雙方所生之子與母親共同生活,陶先生按月支付兒子撫養費人民幣1500元至兒子18周歲時止;期間,陶先生可于每月第一周周五16時至被告處領兒子,于該周周日17時前將兒子送回被告處等。
都說有情人終成眷屬,為什么銀河岸隔斷雙星!本該和諧美滿的家庭,卻因瑣事和相互間的不關心而勞燕分飛,那顫抖的心弦奏出的交響樂,嘈嘈切切,雜亂無章,讓人感慨人性的脆弱。孩子在懵懂的年代,是否體會到無盡歲月中父母心靈的煎熬?流年似水,帶走了如夢年華,增添了心靈皺紋,但恍惚中似乎缺少了點什么呢?

徐國春

北京市中聞(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同時持有教師資格證和基金從業資格證。服務領域:房產、婚姻、勞動案件。
微信號:1338610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