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歆
新常態視野下經濟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初探
——以西安為例
◎梁慧歆
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調整迫在眉睫。本文系統分析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認識,提出了西安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思路和方向指引,為其他城市提供參考。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經濟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組成部分間的相互聯系及其比例關系。經濟結構調整就是要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變現有的經濟結構狀況,使之合理化、完善化,并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過程。具體來看,包括:
需求結構調整。按照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需求是市場經濟產生的首要因素。一般來說,需求包括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三駕馬車”。需求結構的調整就是協調消費、投資、出口之間關系,使之更好發揮經濟增長動力作用的過程。
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是各產業組合關系的總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是協調處理各產業組合關系,更好提供滿足社會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的過程。
區域結構調整。任何經濟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空間載體上進行,從而形成一定的布局形態和空間結構。區域結構調整就是處理好經濟發展空間問題,促進地區間經濟布局合理化、協調化發展的過程。
所有制結構調整。任何一項市場經濟行為都需要通過市場主體發揮作用。所有制結構的調整要解決的就是市場主體的結構問題,是協調各種不同所有制形式在市場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關系的過程。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才能釋放更多的市場活力,讓各類所有制經濟成分共同發展,這是下一步所有制結構調整的重點。
要素投入結構調整。要素投入結構是在一定價格條件下,資本、勞動力、技術、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間供應的比例。要素投入結構的調整就是促進各生產要素協調供給,實現最優化利用資源稟賦的過程。
基礎是“穩”——把速度穩住加速追趕超越。西安作為西部發展中城市,堅定發展仍是當前的第一要務,要始終把穩增長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堅持底線思維,確保經濟發展不滑出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不突破防通脹的“上限”。要保持發展定力,既要穩住速度,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又要提質增效,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加速追趕超越。只有經濟增長了,我們才有了更多財力去解決民生問題,同時也為結構調整預留了足夠空間,也只有經濟實力的提升,城市發展的優化才有堅實可依的基礎和前提。
方向是 “進”——把質量調優躍向中高端水平。在確保經濟增速不滑出底線的同時,更關鍵的是要把各方面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導到經濟質量的提升上來,要加快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增長動力,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不斷轉變發展方式,要大力發展大文化、大健康、電子商務、節能環保等服務產業,使低碳、綠色、循環成為我市產業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信息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著力推進產業體系向現代化、信息化、高端化邁進。
行動是“求”——有推進政策,把穩增長落到實處。
一直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中省關于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決策部署,確保我市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下一步要著力推進有效政策,堅決落實“五新”戰略,把補“十大”短板落到實處,這是不容遲疑的堅決行動。要牢固樹立找短板、補短板意識,大力推進改革創新,主動破解發展難題,不斷增強制度保障能力。要念好“新、高、早、實、精”“五字訣”,精準聚焦補短板的主攻方向,重點圍繞產業發展、創新驅動、統籌城鄉補短板,持續發力,補齊短板,要當好“五星級”店小二,為全市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商服務環境。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是核心源泉。以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產業布局集群化為目標,實施大集團引領、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工業基礎良好的發展勢能,釋放工業的發展活力,充分利用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打造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充分利用科研實力雄厚的優勢,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擴容,調整存量結構,拓展增量空間,實現經濟增長由外延式向內涵、內生式增長轉變,由要素、政策驅動向科技創新驅動轉變、由依靠投資拉動向依靠出口、投資、消費協調推動轉變。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動力源泉。在提升城鎮化質量上下功夫,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新型城鎮化并不是越大越好的“造城工程”,其本質是人的城鎮化。要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城鎮化質量為關鍵,以造福百姓為目標,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建設,尤其要加速提升縣域經濟的發展能力,使縣域板塊成為推動西安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充分利用好特色小鎮的發展契機,打造一系列符合各縣域、各城鎮發展特點和產業優勢的特色小鎮,著力提升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推進改革創新是活力源泉。立足市情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找準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體制創新的著力點,著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利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有利契機,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來改善宏觀調控,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后勁,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促轉型,以改革促民生改善,為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添活力。
擴大對外開放是潛力源泉。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機遇,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稟賦優勢,把握對外開放的節奏和力度,加快形成對外開放的新思維、新舉措,不斷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積極實施文化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城市國際化戰略,充分利用絲博會、西洽會等對外交流紐帶,推進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西安”的發展空間,同時,也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走進來,吸引世界的“西商”走回來,關注西安、投資西安,以開放促創新,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形成我市加快發展的新活力和新動力。
西安市經濟研究所)